【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唐勇平报道: 全面小康,是几代人追求的梦想;脱贫攻坚,乃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磅礴祁山,神奇浯溪。这是一方历史文化厚重、风情浓郁的土地,但山川秀丽却难掩经济上的窘困。自然条件贫乏,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资金投入不足等诸多原因制约着茅竹镇三家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方水土难富一方人。在全国扶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湖南从上到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精准发力,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专项扶贫、专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2015年4月,根据永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安排,由市水利局牵头、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市就业服务管理局三家后盾单位派出的市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祁阳县茅竹镇三家村精准扶贫。市水利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刘红雨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并担任三家村第一村支书。
三年来, 刘红雨率工作队进驻的三家村村党支部先后被祁阳县委、永州市委评为“十佳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被湖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脱贫攻坚示范村”,市水利局被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先进帮扶后盾单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8户418人中172户393人按“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实现稳定脱贫,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不足2000元到现在的3500元以上。整村按“一个确保、两个完善”要求出列,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4年的1万元到现在超过15万元。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2.3%降至现在的0.09%。由一个破败不堪的贫困村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美丽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大兴基础设施建设
茅竹镇三家村由原肖家、向家、尹家三村合并而成,该村位于湘江河畔,全村626户,238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78户418人(2014年)。区域总面积10.6平方公里,有稻田面积2320亩,旱土1060亩,山林11000亩。主要以蔬菜种植和传统农业生产为支柱。根据三家村实际情况,三年来,累计投入6363万元用于民生实事。重点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精准识别贫困户 、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民素质提升等方面开展工作。
刘红雨首先选好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一个村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部有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刘红雨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将那些公道正派、热心党的事业、群众认可的人充实到村支“两委”班子。并注重对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形成支部班子成员带头、党员示范领导、群众密切配合的“党建+”工作模式,为村稳定脱贫出列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为进一步摸清贫困户底数,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做到精准识别,刘红雨率工作队驻村之初就深入到各组开展入户调查核实被提名贫困户,详细、真实地掌握每一个被提名贫困户的情况,确保核查不落一户。同时还走访了周边非贫困户,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召开村民代表评议会,对调查走访的贫困户进行一一评议审核,严把核实关,按照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评议小组评议和票决等程序,确定了贫困户并建档立卡。对贫困户进行动态管理。结合今年“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和“三走遍、三签字”活动,三个后盾单位主要领导组织本单位结对帮扶责任人再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再次“回头看”,对不符合条件的12户贫困户进行清理,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应进尽进,确保了贫困户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
刘红雨率工作队共筹措到120万元建设资金,兴建了710平方米的村级办公楼,又整合各类资金460多万元用于完善村级服务平台设施建设:投资120万元新建两层共计45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投入340万元用于附属设施建,完成了3000平方米的土地平整、排水设施和地面硬化,同时,新建一个百姓大戏台、一个小游园和一个健身广场,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80万元,共拆除危房、空心房128栋共计1.1万平方米;拆除厕所、猪圈等杂房115处共计4256平方米。投资260万元,新修自然院落排污主管1200米;沉沙池20个;改水改厕60户;并引进广州火田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3套,污水处理达到0排放。为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从滴水自来水厂铺设供水管道,做到每家每户能用上安全饮用水。投资950万元,将祁冷快速干线连接村办公楼至向家片全长6.5千米的村道拓宽至10米,并完成白改黑草砂路面。 新修垃圾平台46个,共种植苗木、花卉100亩,在沿河观光带及村主干道两旁种植草皮5万平方米,种植桂花树、楠木、垂柳、红叶石楠等6000株。新增变压器一台,改线1200米,有效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用电条件。投资62万元,安装路灯186盏。
引进龙头企业,拓宽脱贫路子
针对肖家村的贫困落后局面,刘红雨率工作队引进湖南德辉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三年年来把德辉公司打造成集蔬菜种植、优质花卉苗木生产、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企业,全村3000亩土地全部流转给公司经营,流转价格第一个五年260元/年/亩,从第二个五年开始每五年递增20%,土地流转费用每年支付一次。村共发展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个,蔬菜批发市场1处,蔬菜深加工企业1家,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格局。按“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新建高标准蔬菜大棚28个,发展传统小弓棚300个。优先安排贫困农户劳力务工,吸纳三家村及周边近200多个贫困劳力常年入园务工,对他们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德辉公司平台,发挥蔬菜种植技术优势,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和上岗前操作,并邀请市县人社局、文化、农业委、农科院等部门专家授课,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脱贫的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年来共开展贫困户种养技能培训6期910人。
刘红雨率工作队按国家金融扶贫相关政策,引导参与小额信用货款,共发放小额信贷217万元,用于产业发展。鼓励他们入股光伏产业,通过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一年多来共发电6.5万度。
通过产业帮扶和自主创业,走出了一条“党建大引领,龙头大带动,村企大融合,生产大发展”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开发集体产业,确保集体经济收入
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刘红雨率工作队把村集体土地以入股方式交与德辉公司经营,每年土地分红5万元;投资45万元,兴建50KW光伏发电站一座,年发电量6.5万度,除与入股贫困户分收益外,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万元。 三是村集体林地分红达5万元。
有了钱,就好办事。刘红雨率工作队建设村级活动中心,完善配备各种健身器材,加大小游园建设力度,建乡村大舞台一个,完善健身场所,大力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广场舞、健身操等。在全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通过宣传、发动、教育、创建等形式,让群众自觉投入到活动中来,掀起讲文明、树新风的热潮,有针对性组织村组党员干部和村民参加学习,每季度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到村讲课一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让每个村民掌握1-2项生产技能,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不断提高村民的文明意识和素养,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