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被子”故事地沙洲村全景(安新志摄)
暖水镇5000亩有机蔬菜基地.郭立亮摄
【香港商報網訊】记者唐勇平報道:汝城縣,位於湖南省東南部,與廣東、江西兩省接壤,有“毗連三省,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贛江)”之美稱。汝城森林覆蓋率73.69%,保有原始次生林13萬畝,境內的熱水溫泉是華南地區“流量最大、水溫最高、水質最好、面積最廣”的天然熱泉, 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南嶺植物王國” 。
汝城自東晉穆帝升平二年(公元358年)置縣,是省級曆史文化名城,“汝城香火龍”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理學家周敦頤在此著就《愛蓮說》等名篇。
汝城是“千年古縣”、“中國溫泉之鄉”、“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園林縣城”、“湖南省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湖南省文明縣城”。
近年來,汝城縣緊緊圍繞“建設一城三地,推動綠色崛起”發展定位,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推進生態立縣、產業強縣、文化興縣,推動汝城縣步入了縣域經濟結構最優、產業培育舉措最實、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受益最多的發展時期。
汝城将旅游与产业有机融合,在土桥镇金山村建成千亩莲花基地(杨文彪摄)
轉型升級提速,走出綠色發展之路
全域旅遊成為了“亮麗名片”。以“一心兩翼”為重點,彰顯“一城雙泉”特色,講好“半條被子”故事,實施了長安生態城、熱水溫泉、沙洲紅色旅遊等重點景區開發,形成了“一心兩翼齊飛,多彩旅遊並進”的發展態勢,被評為“全國全域旅遊示范區創建縣”。成功舉辦了2017年中國(湖南)紅色旅遊文化節、中國郴州國際(溫泉)休閑旅遊文化節、國際藝術節等特色節會,旅遊業蓬勃發展,成為大湘東旅遊文化經濟帶的亮麗風景線。
現代農業插上了“品牌翅膀”。創建生態示范基地,建成金山花卉產業園、萬畝生態有機茶園等現代農業示范基地,被評為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重點產茶縣、蔬菜生產大縣、無公害生豬養殖縣等。汝城白毛茶被評為“全省十大公共品牌”,優質農產品成為“搶手貨”,暢銷粵港澳。
新型工業貼上了“環保標簽”。突出發展“三精兩新”工業,實施鎢礦獨立工礦區經濟轉型升級項目,重點扶持了裕興雷景科技等電子信息企業和維海碳鋼等新材料企業發展,白雲仙風電場、1.2萬千瓦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建成投產,加速由礦產經濟向綠色經濟轉型升級。
精准扶貧攻堅,走出民生幸福之路
統籌推進106國道、324省道脫貧攻堅示范帶和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全面小康建設示范區“兩帶兩區”建設,紮實推進“十大脫貧攻堅工程”。率先在全省建成8400千瓦的光伏扶貧電站,成功承辦全省光伏扶貧現場推進會,產業項目到戶覆蓋率、貧困群眾就業率分別達到75%、82.4%。全縣貧困人口由67843人減少為33916人,貧困發生率下降了11個百分點,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86.3%。
大力推進“八到農家”,解決11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建設保障性住房7381套,改造農村危房1.4萬戶、農村電網196個村,農村通暢工程全面完成。年內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和危舊房改造任務,實現“應搬盡搬、應改盡改”。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醫藥制度實現全覆蓋,養老服務中心、城南體育館投入使用,群眾生活更便捷、更舒心、更有保障。
美麗建設引領,走出特色品質之路
推進縣城擴容提質,實施了城區路網、新區開發、綠地公園等重點建設項目,形成了“三縱六橫五組團”“一心一環五水十園”的發展格局。打通經濟發展動脈,構建了“內連外通”的大交通網絡,成為了湘粵贛三省邊際區域交通樞紐。
大力建設特色小鎮群,形成了盧陽理學古鎮、土橋古祠堂之鄉、熱水國際溫泉小鎮、暖水休閑度假小鎮、三江口森林藝術小鎮、文明長征小鎮、泉水茶香小鎮“七朵金花”齊放的良好態勢,構建了“一核四極,十字組團”的特色城鎮體系,熱水鎮被評為“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列入省新型城鎮化試點建制鎮。
持續開展綠化攻堅,成功承辦全省林業工作、秀美村莊和綠色通道現場會,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縣”。常態化開展城鄉環境同治,實施了東江湖環境保護項目,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9個。大力建設美麗鄉村,實施了金山、石泉、沙洲、北水等文化古村群建設,創建“美麗鄉村”省級3個、市級4個。
深化農業農村“三權分置”等改革,推動農民持續增收、集體經濟發展。推進“雙百計劃”“六個十工程”,創新方法破解融資難、用地難、搬遷難等問題, 2016年,完成市重點產業項目投資30.45億元,爭取到位上級資金19.95億元、融資到位資金33.19億元。
大力開展以鄉招商、以商引商、以會促商等活動,組建了廣州商會、東莞商會、礦產行業聯誼會等組織,引進了大唐集團、香港三鳴科技等重大戰略投資者。積極培育上市企業總部經濟,引進“珠三角”地區4家高科技企業落戶汝城啟動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