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湖畔的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资料图
2017年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最新一期城市商业魅力榜单中,长沙再度跻身新一线城市之列,在全国33个主要城市过去10年GDP增长比较中,长沙以460%的增幅领跑全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全省在夺取全面小康、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康庄大道上稳步前行。长沙,湖南省会,是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当之无愧的排头兵,五年一个起点,五年一道征程,蝶变长沙分外美丽。
香港商报记者 赵启东、张思静
创新之城 活力迸发
从高铁新城到黄花临空经济示范区,从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从南到北,从西到东,长沙这1181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都在见证着其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进程。
今年5月,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设立,成为内地继青岛、重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后全国第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又一个国家级重大开放平台在长沙诞生,这对于不靠海、不沿边的湖南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长沙打造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在调研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时寄语长沙,抢抓机遇,紧扣机场、围绕航空作文章,把握临空经济和保税经济的产业发展规律,将示范区打造成为全省开放崛起的新高地。
而在长沙的西二环东侧,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项目总部,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这里是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的首开项目和区校合作的示范工程,这个中南大学与岳麓区合作共建的研发中心,建成后将是依托高校、融合城市、创新发展的“科技之源”。
长沙自启动三年造绿大行动以来,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54.8%。
长沙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规定,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要围绕打造创新创业高地目标,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策源、以成果转化为主线,以大学科技城品质提升工程为引领、以校地合作创新工程为支撑,实现校区、城区、景区、园区四位一体发展,打造全国领先的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高端人才集聚地。湘江之畔,岳麓山下,这里是未来湖南实施创新引领战略的主阵地。
中国首条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示范线,也是目前世界最长的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线——长沙磁浮快线在长沙开通。
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示范线,也是目前世界最长的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线——长沙磁浮快线已于去年在长沙开通,对于这样一条中国居首、世界排得上名次的轨道干线在长沙开通,长沙市民没有太多惊奇。近5年来,长沙交通建设一路高歌猛进,“长沙速度”已成习惯。
京广、沪昆高铁在长沙“十字交会”,地铁1号线、2号线及磁浮快线、长株潭城际铁路相继开通运营,长沙跨入“高铁时代”“地铁时代”“磁浮时代”“城铁时代”。黄花国际机场迈入“双跑道时代”,跻身全球百强,长沙火车南站高铁、地铁、磁浮、长途客运、公交、出租车“六站合一”,成为中部最大高铁枢纽,长沙由过去通过性节点城市成为中国高铁网络下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长沙已迈入“地铁时代”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长沙全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40.35亿元,是前一个5年的1.63倍,创新的投融资模式让长沙迎来交通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时期。
“作为省会城市,长沙发展一刻都等不得、慢不得、耽误不得。”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指出,要始终咬定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这一目标,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创新、开放为“双引擎”,以产业升级为“命根子”,全力振兴实体经济。
开放之城 加速崛起
长沙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如何在提速换挡期、结构调整期、政策适应期“三期叠加”中取得优势,去年举行的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为长沙发展指明方向,“关键是要依靠创新、开放汇聚生产要素、培育发展新动力,发展高端产业、增创发展新优势,打造新增长点、拓展发展新空间。”
“长沙发展长期依靠投资拉动是难以为继的,必须转向创新驱动。要有战略定力、有历史耐心、有舍得意识、有突破精神,把管理(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产品创新贯穿于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绩效考核等方面。”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强调。
长沙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湖南瑞森可有限公司机器人生产基地,双臂智能协作机器人下线
长沙以开放包容之势,勇于接受新事物,积极培育发展新产业。今年上半年,长沙新兴产业呈现百花齐放之势,新材料、移动互联网、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大数据、3D打印、北斗导航、生物医药、航天航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
位于麓谷的中电软件园,从建成之初就积极对接国家创新驱动、“互联网+”等战略,带动长沙电子信息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发展。目前,该园已经引进了腾讯、微软、亚信、中兴通讯、航天科工、华为等电子信息与软件服务类企业2300余家。
据长沙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跃驷介绍,创新平台接踵落户长沙,仅长沙高新区就先后获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引进聚集各类创新平台近600个,其中国家级平台67个、省级平台370多个,国家级研发机构数量居全国高新区第4位。
长沙以开放创新推进发展,经济发展实现“加速度”,综合实力屡上新台阶。数据显示,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已连续突破7000亿、8000亿、9000亿元大关,去年达到9356.91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稳居第6位。2017年,长沙将成为中部第2个、全国第13个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万亿元的城市。
幸福之城 民生为本
看一座城市的发展,除了经济指数,还有人民的幸福指数,历届长沙市委市政府都将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作为考核政府工作成绩的重要一环,作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部分。2016年,长沙市荣获“2016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十周年·最高荣誉大奖”,这也是长沙连续第九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直是长沙发展所践行的宗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感受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尺,一件一桩为老百姓办实事,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长沙市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陈文浩说。
或许,这样一组数据能够更直观体现长沙市委、市政府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为长沙幸福感增添的“砝码”:5年来,长沙投入2968亿元改善民生福祉,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比例达73%以上;5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2.7万;长沙市民出行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地铁时代”“磁浮时代”“城际铁路时代”相继到来;平均每千人拥有卫计人员9.63人,今年人均期望寿命达79.08岁。
按照新修订的全面小康监测指标体系测算,长沙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目前已达97.2%。长沙创新城市建设理念,统筹推进清洁城市、畅通城市、绿色城市、靓丽城市建设,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建成区由316平方公里拓展到364平方公里,主城区常住人口突破400万人。
长沙连续九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
长沙实施的“三年造绿大行动”,已完成绿化3.45万公顷,新建各类公园120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7%,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1.56 平方米。地绿了,空气也好了,2016年长沙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7天,相比2013年增加70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3年的54%提高到73%。
《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更加注重群众内心的幸福感受,建设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让城乡居民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劳有丰酬、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共建共享幸福家园。
五年风雨砥砺,长沙给力前行,过去的五年,这座城市的发展既有日新月异的变与化,也有精耕细作的沉与稳,从对基础设施的精细化打造,到基础之上的创新推动,从促进血液快速流动到造血功能的形成,无不表明这座中部之城在开放发展思路上的战略之宏大、思路之清晰、格局之广大。
未来的长沙,将以七个持续,即持续打造“三个中心”、持续推进产业发展、持续培育创新生态、持续拓展开放合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治理能力、持续改善民生福祉,迎来跨越新发展,全面展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示范区和排头兵的风采。
这是一座活力之城,这是一座开放创新之城,这更是一座幸福之城,这是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