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湖南 > 深度報道

驚世女書,香約江永

2017-10-23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16年4月宣傳部長楊誠在瑞士日內瓦工歐洲總部推介江永女書。

  【香港商報網訊】 記者唐勇平 通訊員任澤旺報道:江永縣地處湖南省西南邊陲,位于都龐岭南麓,與廣西桂林、賀州接壤。江永因土壤中富含硒元素,香型物產豐富,盛產香柚、香芋、香姜、香米、香菇,是“中國香柚之鄉”、“中國香芋之鄉”。

  江永縣境內擁有千古之謎女書、千年古村上甘棠、瑤族故地千家峒等神奇的“三千文化”,榮膺“中國最美的小城”、“中國最具文化品位的小城”美譽。

  江永縣是全國首批生態建設示范縣、全國綠色能源建設示范縣、全國食用菌產業化建設示范縣、全國家庭農場監測縣、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江永擁有便捷的區位交通,緊鄰兩廣,靠近東盟,距廣州500公里,距桂林194公里,是東盟經濟圈、泛珠三角經濟圈交匯疊加之地,是湘桂粵交匯的“橋頭堡”。有洛湛鐵路、道賀高速,全縣快進快出的交通網絡基本形成,為招商引資創造了極大的優勢。

勾藍瑤寨的演出活動。

  “旅游活縣”結碩果

  近年來,江永縣提出了 “旅游活縣”戰略,深入挖掘“三千文化”內涵,積極推進旅游與文化的深度融合,傾力打造 “品牌旅游”,取得了成效。今年1-6月,共接待游客78.6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83億元。

  江永是鑲嵌在湘西南邊陲的一顆綠色明珠,轄5鎮4鄉2個國營農林場2個自然保護區和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面積1540平方公里,總人口28萬人。

  江永縣是一個風光秀美、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香型農產品豐富的旅游勝地,是探源獵奇文化之旅、養生休閑觀光之旅、精品農業體驗之旅的最佳目的地。

  江永素有“山清水秀生態美”之譽。森林覆蓋率64.8%。全縣共有女書生態博物館、千家峒、上甘棠和勾藍瑤寨4個國家級AAA景區、20余個景點,特別是都龐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千家峒國家森林公園,以“山高、林深、洞奇、瀑美、泉溫、俗特”而著稱。近期發現的高山草原燕子山、萬畝野生紫荊花海,真是這邊風景獨好。

  江永秦時立縣,歷史悠久,擁有大量的文物古跡。目前全縣共有文物保護單位26處。擁有12處古遺址,7處大型古建築。江永縣圍繞“女書”、“瑤族”、“生態”三張名牌,優先發展特色旅游,加快推進旅游產業化發展。成功納入大湘西旅游圈開發范圍,上甘棠、勾藍瑤寨先後成功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千家峒劉家莊村入選國家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名錄。

  江永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旅游產業發展,縣委書記周立夫、縣長唐德榮掛帅抓文化旅游,走南闖北,招商引資,並在縣財政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設立了200萬元旅游產業發展引導資金。2016年,完成投資6870萬元,重點抓好了千家峒、上甘棠、女書園、勾藍瑤寨、燕子山等重點景區建設。編排旅游產業重點項目建設“時限表”和項目對接“線路圖”,倒逼項目建設進度。

  精心策划,宣傳促銷大手筆。創新宣傳方式,利用新興媒體,加大了與國際的對接力度,從央視到境外媒體,從美洲、澳洲到歐洲,集中宣傳特色文化。譚盾《微電影交響詩·女書》在澳大利亞等地成功演出,縣委宣傳部長楊誠带隊赴聯合國歐洲總部宣傳女書,讓女書驚世,立下汗馬之功,有力提升了江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傳奇的“三千文化”

永州市委書記李暉視察江永扶貧新成果。

  以千古之謎女書、瑤族古都千家峒、千年古村上甘棠為主的“三千文化”聞名遐邇、享譽中外。

  千古之謎——江永女書是世界上唯一的性別文字,堪稱中國文化之瑰寶、世界文字之奇觀,已被評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千古之謎女書是一種世界獨一無二的文字,先後入選第一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湖南省十大民族民間文化遺產”。

  女書生態博物館座落在上江圩鎮,距縣城15公里,其核心是女書島,總面積 108.36公頃,是湖南省唯一以村寨為單位,沒有圍牆的“活體博物館”。博物館始建于2002年10月,館內通過文字、圖片、實物、音樂、影像等形式,全面展示女書厚重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人文風俗,被評為“新瀟湘八景”之一。

  千年古村——上甘棠,有着1200多年的建村歷史。整個村落明清古建築保護完好。全村呈太極八卦布局,風水獨特。

  上甘棠位于江永縣夏層鋪鎮,在江永縣城西南25公里。縣志記載,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隋文帝開皇9年(公元589年),謝沐縣治設于此,歷經700年。該村是周氏聚族而居的村落,依山傍水,座東朝西,是我國現今保存最為完整的單姓古村之一,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

  上甘棠村是考察封建家族發展史和文化道德建設的一個活標本,有太極八卦的村落布局,有“石落出官”的傳奇、高頻率雙胞胎的不解之謎,歷代涌現出101位七品以上的文武官員,還有秀麗迷人的“甘棠八景”,可謂人文景觀如詩,自然景觀如畫,極具開發價值。

  瑤族古都——千家峒四周崇山峻岭,平均海拔千米以上,有8萬畝原始次生林,僅有“穿岩”唯一通道,這里至今保存着盤王廟、盤宅妹墓、平王廟等瑤族歷史文化古跡。鳥山、狗頭岩、大泊水瀑布等自然景觀迷人,宛若仙境,被喻為瑤族的桃花源。

  宋、元之際,官府發現千家峒,派官差入峒征收糧餉,瑤民熱情款待,久留不歸,官府誤以為官差被殺,于是派兵圍剿,逼得峒內瑤民紛紛出逃。吊腳樓與長鼓被焚毀,瑤佬吹起牛角,把十二姓瑤人召集在一起,將牛角鋸成十二截,每姓瑤人一截,相約500年後,千家峒的子孫重新回來相聚。這悲壯的一幕,深深烙印在瑤民心目中,也深深烙印在歷史的屏幕上。從那以後,千家峒就成了瑤民子子孫孫心中一個難以解開的結,一個永遠向往的聖地。

  “江永五香”馳名世界

  江永土質肥沃,富含硒等微量元素,有利于農作物芳香物的形成。名優物產香柚、香芋、香姜、香米、香菇等“江永五香”久享盛名:江永香米,曾被三國曹操贊譽“上風吹之,五里飄香”;香柚,則自古即有“橘柚凝煙翠”美譽;香姜,清代就有“筠藍處處賣紅姜”的盛況。其中“江永五香”已具規模,2008年獲得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產品遠銷港澳台和東南亞地區,已建成10個供港澳蔬菜出口基地,面積佔全省出口基地的38.5%,年出口蔬菜佔全省供港澳蔬菜的40%以上。

  香柚橙生態大觀園。江永縣是國家農業部授牌的中國香柚之鄉,香柚獲首批國家地理標志認證。主產區在桃川洞,年產量達50多萬噸,銷往全國各地。園內道路縱橫交錯,田園風光迷人,采摘體驗游吸引八方游客。

  全縣發展以香柚、夏橙為主的水果20萬畝,以香芋、香姜為主的蔬菜20萬畝,以富硒香米為主的水稻39萬畝,以富硒香煙為主的烤煙3.5萬畝。全縣經國家認證的“三品一標”農產品達17個,經國家質監總局批准的蔬菜、水果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20個,江永香柚、香芋和香姜獲國家農業部“首批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農產品標准化種植面積達70%以上。

  江永縣大力培育現代家庭農場,登記注冊家庭農場36家,被列為全國家庭農場監測縣。

  勾藍瑤寨,旅游扶貧的典范

  勾藍瑤寨,位于江永縣城西南35公里,歷史悠久,起于漢魏、興于明清。瑤寨處于“枕山、環水、面屏”的風水格局,有9道城牆、22座明代民居、51座清代民居、68座古廟觀,以及涼亭、門樓、守夜屋、書屋、商號等古建築,還有十分豐富的瑤寨民俗文化,尤以“洗泥節”、女子拳為盛,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江永縣從2015年開始,在國貧村勾藍瑤寨先行先試鄉村生態旅游精准扶貧模式。截至目前,村民人均收入在上年同比增加1350元,全村貧困戶實現全部脫貧。

  縣委、縣政府凝集共識,采取多種途徑、多種方式不斷激活減貧內生動力,釋放各種發展生態旅游要素。充分發揮“綠色減貧”核心作用,堅持“綠色”和“減貧”並舉,就會進一步激活“綠色減貧”內生動力,為精准脫貧找到最佳途徑。

  空氣香甜是最直接動力。上半年,江永縣環境空氣優良率為93.3%,排全省前列。慕名而來的游客都說江永縣的空氣是甘甜的,可以賣錢。

  勾藍瑤寨的生態旅游模式,就是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再加上自然生態稟賦的典范。

  勾藍瑤寨借全縣農村環境整治的契機開展了村垃圾回收,池塘溝渠清理,種植了荷花、向日葵等有利于觀賞與自然淨化的水生植物,保護山泉泉眼、保護水灘砂卵石等原生態風貌。

  對古村落保護與修繕,注重生態文化的挖掘與傳承。村委會成立民俗文化表演合作社,不斷編排整理出富有當地習俗特色的節目,每天晚上進行演出。

  江永蘭溪勾藍瑤寨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以村支兩委作為組織者和開發主體、村民以古建築、古民居、土地資源等入股成為股東,共享生態旅游紅利。

  今年,江永縣在全縣21個貧困村推廣“勾藍瑤寨生態旅游模式”。目前,已有9個村實施到位,預計年內全部能脫貧。“勾藍瑤寨生態旅游模式”在湖南省產生了蝴蝶效應,學習者紛至遝來。

[責任編輯:吳梓泳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