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深度报道

台灣藝術家關蘭在瓷瓶上的“中西文化”完美演繹

2017-12-10
来源:香港商報網

旅湘台湾艺术家关兰及其先生

当青花遇见蒙德里安系列作品

  【香港商報網訊】在一幢80年代留存至今的二層高的紅磚建築裏,循著沒有扶手的樓梯拾級而上,記者探尋到了旅湘台灣藝術家關蘭的工作室。這位把傳統的青花與荷蘭幾何抽象畫派先驅蒙德裏安畫作結合起來的藝術家正隱居在二樓的“陋室”裏專心創作。

  一張長桌,幾條椅,四面靠牆的架子上陳列著創作好的瓷器。在古典音樂的環繞中,一幅畫作擺開在關蘭的面前,中西美術文化碰撞後的“再造經典”便在這樣的環境下創作出來,談得投機她便起身取下架子上的瓷器請我們感受瓷面上微凸的花紋。

关兰作品

  出生於香港,就讀於台灣師范大學美術系,行走在兩岸三地多年,但關蘭坦言直到了解了色釉,才讓藝術創作更加豐滿,這也是她蟄居醴陵致力“再造經典”的原因。在醴陵的5年裏,這位為醴陵釉下繪畫已打開了多重新創作方向的“大師”,卻並不是一位得到了相關機構證明文件佐證的大師,只是一位被口耳相傳技藝精湛,為人低調的世外“大師”。

  據了解,早年就讀於台灣師范大學美術系的關蘭同時接受過中西方美術的系統學習。既深入掌握了傳統中國花鳥畫的技法,又對西方現代抽象藝術進行了深入研究。在醴陵瓷穀展出的《當青花遇見蒙德裏安》系列正是關蘭對兩種藝術表現形式的思考後在創作。最終誕生了以黑線條劃分塊面,以紅黃藍色塊作輔助畫面,在白地上用傳統青花表現手法予以點題的作品。這種融合中西的創作手法讓青花瓷一下子煥發出嶄新的面貌,呈現出藝術當隨時代發展的特性。

  關蘭出生於藝術世家,父親關保民是廣東隔山畫派的主要傳承人,並與嶺南畫派大師關山月為同宗,是關蘭的二伯,關蘭的繪畫也曾受到他的指點。在父親的熏陶下關蘭早已與陶瓷結下緣分,至今珍藏著父親創作的瓷瓶。

  來到醴陵後,關蘭在紮實的繪畫基礎上,結合釉下彩的工藝表現特點,創作出神形兼備的錦鯉。但她並不滿足於此,在嘗試將釉漿點堆在錦鯉的鱗片上時,意外發現了隱約的立體感,並由此關注到色釉的特質,將其引入錦鯉的頭和鱗片,不僅豐富了錦鯉的色彩和層次,同時也進一步增加了畫面的立體感。

  從此也打開了更加豐富的陶瓷繪畫創作道路。堆白工藝創作的石榴籽微凸,色彩鮮嫩,顯露水靈的質感。用顏色釉繪制的花瓣和蝴蝶羽翅,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用色釉的特質與醴陵傳統的工藝相結合,表達出鮮明的藝術風格,業內人士稱,她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上都豐富了醴陵釉下五彩的創作體系”。

  越來越開放的“五彩醴陵”正以她的藝術胸襟吸引著世界藝術愛好者的關注,也以她的藝術底蘊涵養著一批一批藝術大家。走進醴陵,一扇絢爛多姿的藝術大門也正在為你而開……(蔣劍)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