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深度报道

桃花源里桃花醉

2018-04-12
来源:香港商報網

“新版”桃花源打造多种旅游新业态,图为风景如画的秦溪风光。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出一幅超脱凡尘、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的美景,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种下了一个“世外桃源”梦。

  人间是否真有桃花源?权威工具书《辞海》给出了答案。在有关“桃源山”条目的解释中明确指出,桃源山“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下有桃源洞,又名秦人洞,白马洞,是东晋陶渊明所记桃花源的遗址。”

  现在的桃花源已经是湖南常德的一张旅游名片,每年三、四月十万株桃花竞相绽放美丽如云。这里的山水田园之美,曲峪幽径之静,寺观亭阁之盛,诗联碑刻之丰,历史传说之奇,古镇民居之秀,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来寻找心灵的故乡。经过三年的提质改造的"新版"桃花源又以全新的业态出现在世人面前,美轮美奂的"世外桃源 休假圣地",为湖南全域旅游产业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发展力量。

  香港商报记者 赵启东 何雯

  提质改造再现“武陵渔郎”足迹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是这样描绘武陵渔郎如何发现桃花源的。经过三年提质改造的桃花源,已经让这一情境打造成了一条旅游路线。

每年三四月份,十万株桃花在桃花源竞相绽放美丽如云。

  沿着两岸桃花盛开的秦溪,游客乘舟溯溪而上,前行20多分钟后在唐诗桥码头下船,便来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桃花洞。穿过曲径通幽的桃花洞,果然“豁然开朗”。秦谷里,一条清澈的小溪穿过房舍,溪水里还漂浮着两岸桃林坠落的桃花瓣;飞檐斗角的农舍散落在青山碧水里,保留着秦代的古雅;身着秦装的村民怡然自乐,或长笛横握,笛声悠扬,或缓慢前行,自在逍遥。连田里的耕牛也悠闲地啃着嫩草,完全不受游客围观拍照的困扰。

  为营造《桃花源记》中“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盛景,桃花源景区自去年以来先后栽植了4000株桃树。未来的常德桃花源景区还会加入全息动画、3D特效等新科技展现方式,给游客营造穿越感;投资600多万建设的景区导向系统平台即将上线;计划建设秦溪十里风光带,重现桃花源农民日常耕种劳作的场景,增加互动项目,增加游客白天游玩的乐趣。

人间仙境桃花源。图为桃花源景区,这里已经是湖南的一张旅游名片。

  据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伍彩霞介绍,桃花源景区于2016年进行扩容改造,闭园改造后的桃花源景区变化很大,景区扩容了、道路变宽了、旅游要素也更齐全了,特别是景区特意建设的60多栋民宿隐藏在青山绿水间,共有700个床位应对游客需求。“现在常德桃花源打出的口号就是‘世外桃源、休假圣地’,桃花源就是让人休假的地方。”伍彩霞说。

  春耕开犁传承农耕文化

  重新开园的桃花源景区,面积由2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包括秦溪、秦谷、桃花山、桃源山、五柳湖、桃花源古镇、世界桃林博览园、桃川万寿宫等核心景区。其中,以展示农耕社会生活场景的秦谷被称为“现实版桃花源”。

盛大的春耕开犁典礼展示了桃花源里的农耕文化。

  对桃花源文化有研究的人一定知道,桃花源的文化首先是农耕文化,它不仅仅只是文章描述的场景,还是一种文化符号、精神寄托,人们向往的理想、健康的生活方式。漫步在桃花源,农耕文化的印记随处可见。3月27日,一场庄严隆重的春耕开犁典礼更是将桃花源的农耕文化展示推向高潮。

  典礼上,常德市副书记、市长曹立军将草料喂给耕牛,并鞭牛三下,以示犒耕牛、开缰,随即与常德市政协主席李爱国,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沈习淼,常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龚德汉一起,推动耕犁,鸣炮祈福。开犁师傅一声:“开犁啦!”,耕犁农事活动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寄托了中国千百年来农民对农事活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期盼的典礼仪式将这个现场带入了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

  据了解,为充分展示桃花源的农耕文化,桃花源景区计划把秦溪打造成标志性景观,建设秦溪十里风光带,除了两岸桃花,还会因地制宜的把桃花源的日常农民耕种劳作的生活场景,洗衣烧饭、传道解惑、打渔耕作、沐浴戏水的等场景一幕幕上演于秦溪两岸,惊艳不断,令人目不暇接,增添游客白天乘船游玩的乐趣。常德桃花源景区还给游客提供场地体验春耕夏播、秋收冬藏,让游客回归中国独有的桃花源记般诗意田园生活,感受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桃花源景区里古色古香的吊脚楼群,吸引了很多游人来这里度假观光。

  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常德桃花源文化IP

  在进入秦谷之前的唐诗桥上,数名身着秦装的演职人员摆着各种造型吸引着游客的相机他们三两成群,女一袭青衫挽发髻,男盔甲在身发披肩;他们中,或吹笙弄笛,余音袅袅,或长剑傍身,相视不语不言。进入秦谷,卖肉的屠夫上衣系在腰间,露出厚实的肩膀,大声叫卖着,眼前摆着血淋淋的猪肉;卖鸡的农夫已将大公鸡摆放着断头台之上,任凭公鸡悲鸣,他自稳如泰山不为所动。再往前走,卖鲜果的、美食的,玩杂耍的充斥其中,热闹非凡。这分明就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秦人生活场景!过往的游客瞬间有一种穿越了的感觉。

身着古装的“秦人”热情好客,游客可以肆意品尝刚刚出炉的桃花米酒。

  游客们在这里还可以吃块地道的粗粮馒头,在葫芦酒坊,可以肆意品尝刚刚出炉的桃花米酒,在天工六艺坊,还可以学竹编刺绣,赏陶器木雕。总之,在秦谷里行走,不自觉的会上瘾秦人的生活氛围,想停下匆忙的脚步,切身体会一下村民怡然自乐,自在逍遥的生活方式,为自己久居城市的身心放一个假,做一个精神上的“SPA”。

  据记者了解,近两个多月来,桃花源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游客的井喷,正是得益于常德桃花源文化IP的打造。“桃花源提出‘世外桃源,休假圣地’的口号,把桃花源的文化通过田园休假、人文休假的产品体系来打造一个沉浸式的休闲空间,就是要让游客一听到名字就想来,看一眼就喜欢,来住了以后就舍不得离开。”伍彩霞说。

  世界首个“十里秦溪”河流剧场惊艳亮相

  白天看风景,晚上看演出。千古文章,实景重现。“游人在人声喧语中上船,问撑筏的船工,问秦溪、问秦谷,问桃花缤纷是何时……”悠远的歌声,再一次将游客带入到梦中的桃花源。3月26日晚,大型溪流实景演出《桃花源记》在常德桃花源景区开演,18个演出点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被河流剧场串成一线,重现人们心中魂牵梦萦的梦幻场景。

《桃花源记》实景演出以河流为媒介,是世界首个“十里秦溪”河流剧场。

  《桃花源记》实景演出以河流为媒介、以画中游的全新浸入式观演模式,结合自然生态景观打造世界首个“十里秦溪”河流剧场,生动还原了陶渊明先生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近400位演员真实还原陶渊明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

  看!夜幕之下,绚丽多彩的灯光效果将秦溪映衬得美轮美奂,乘船畅游在秦溪之上,天上的明月与繁星清晰可见,与溪畔的树木交相辉映,不禁让人恍如隔世。舟行中,垂钓的渔人、放牛的孩童、婀娜多姿的桃花妹、乡亲们的辛勤劳作、声势浩大的接亲等场景在舞台上一一展现,陶渊明笔下“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生活场景感染了现场的观众。

  观看了升级后首演的媒体这样评价《桃花源记》,称它以秦溪为天然舞台,实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巧妙结合,演出极具代表性,极具文化内涵,极具当地特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这是一场既包含了自然风光,又包含了人文特色的文化演出精品。”

《桃花源记》大型实景演出 再现的“落英缤纷”之景让人身临其境。

  编者按:

  走差异化路子闯出一片天地

  要是问起“桃花源”在哪里,可能每个游客都会给好几个答案,又或者一个答案也给不出。近年来,旅游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傍名著傍名人已经成为不少景区吸引眼球的主要营销方式。争夺“炎帝故里”,争夺“夜郎之乡”的新闻屡见不鲜,陶渊明虚构的“桃花源”也是很多景区竞相争夺的“帽子”。

  虽然有《辞海》为佐证,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常德桃花源的名声并不响亮,仅仅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进行了一些修缮和建设,后期再无大的作为,让其他的“桃花源”抢夺了先声。常德要如何弥补那段失去了的时光?走一条“差异化”的创新路子无疑才是捷径。

  那常德的“差异化”路子要从哪里起步?笔者认为常德可以从两大显著优势入手。一是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常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间故事感人,其中刘海砍樵、善卷让王,花鼓戏、常德丝弦、常德会战等家喻户晓,充分利用和挖掘,必能产生文化共鸣,拉近海内外游客的心理距离。二是整合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常德旅游资源丰富,有城头山遗址、壶瓶山、柳叶湖、穿紫河、常德诗墙、江南画墙、金银街、大小河街、老西门等景点,这些景点犹如散落的珍珠,如果通过有机串联,必能闪耀更加耀眼的光华。另外,常德与湖南旅游大户张家界山水相连,如果能借助张家界的东风,联合湘西打造湖南旅游金三角,共同整合旅游资源,统一策划统一营销统一进行品牌推广,必能事半功倍!

  如果差异化路子走对了,名著名人“大腿”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责任编辑:肖静文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