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湖南 > 深度報道

湖南:弄潮長江 推動長江經濟带大發展

2018-02-01
來源:香港商報網

   

洞庭湖夏季景觀 攝影:姚毅

  時值隆冬,在東洞庭湖采桑湖遼闊的濕地上,冬候鳥集結于此。透過望遠鏡,可以看到羅紋鴨靜靜浮在水面,長腿的反嘴鷸行走于淺水處覓食,遠處大群雁鴨飛起,一瞬間形成一片鳥云……“到洞庭湖觀鳥去”,吸引了無數來自國內外的觀鳥隊伍,來到東洞庭湖濕地,架起“長槍短跑”,一睹越冬水鳥的風采。

  天地遼闊,動靜結合,這幅和諧共生的自然圖景是這兩年“長江之腎”洞庭湖生態改善的最鮮活注腳。洞庭湖是湖南與長江的紐带,它北接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個長江入口,南納湘、資、沅、澧四水,從東北方向由城陵磯匯入長江……作為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和國際重要濕地,千百年來,洞庭湖與長江患難與共、息息相關,是長江自然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带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了長江經濟带發展的戰略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長江之南的湖南如何對接?如何搶抓國家建設長江經濟带的新機遇?兩年來,湖南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带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發展導向,以洞庭湖生態環境整治為抓手,推動長江經濟带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香港商報記者 趙啟東 陳娟 何雯

東洞庭湖現“天鵝湖”美景。攝影:姚毅

  生態優先 還洞庭一片碧綠

  岳陽,擁有60%的洞庭湖水域面積,也是湖區畜禽養殖大市。2016年,該市出欄生豬752.81萬頭,居湖南省第二;生產水產品53.78萬噸,連續26年居全省第一。

  一邊是養殖業在發展,一邊是洞庭湖污染在加劇。如何破解養殖大市與洞庭湖的“治水死結”?

  岳陽的選擇是快刀斬亂麻:截至2017年底,該市洞庭湖區飲用水源地381家養殖場全部退出歷史舞台。佔用長江岸線的非法碼頭整治、洞庭湖區全面禁止采砂等組合拳同步使出。

  “過去,岳陽盛產砂石,遠銷江浙一带,如今得從外地‘進口’砂石,價格也從每噸20元、30元漲到150元左右。党的十九大提出,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带發展。這更加堅定了我們維護湖區生態、打擊非法采砂的決心。”岳陽市副市長楊昆表示。

  兩年前,當党中央的目光,聚焦這條流域經濟總量超過全國2/5的母親河時,在許多人看來,這條佔全國約1/5土地面積的長江經濟带,即將“布局更多項目和園區”,迎來新一輪發展熱潮。

洞庭湖越冬候鳥 攝影:姚毅

  事實不然。“推動長江經濟带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習近平總書記講得振聾發聵,為我國這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重新定向。

  “科學利用水資源、優化產業布局、統籌港口岸線資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資項目,如果一時看不透,或者認識不統一,則要用‘慢思維’,有時就要做減法。”

  “要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推動長江經濟带發展項目的優先選項……”

  “總書記講得十分透徹十分精准,把住了病灶,號准了脈。包括洞庭湖在內的長江,是要喘口氣了。”岳陽市委書記胡忠雄,先後在洞庭湖區的常德市、益陽市都呆過,對洞庭湖的現狀再熟悉不過。

  過去,由于污染嚴重,“守着一湖水沒水喝”一度成為湖南人的尷尬。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說,踐行總書記新理念,就是要摒棄過去一味追求GDP增長,付出沉重環境代價的粗放發展方式,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理念,必須確立起來。

  去年11月,湖南省召開省市縣鄉村五級干部電視電話會議,對洞庭湖環境整治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推進。會場上,一部《夢回八百里洞庭》的專題片播放,如何再現“氣蒸云夢澤”,引發干部群眾熱議。

  “護好一江清水,中央的決心之狠前所未有,力度之強前所未有。”無論是地方主官,還是普通干部群眾,都發出如此感歎。

  他們常念“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常思“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辯證法,正重塑長江。

繁忙的岳陽城陵磯港國際集裝箱碼頭一角。

  產業為翼 點燃經濟新引擎

  從湖南株洲市高新區經石峰大橋過湘江,映入眼帘的是一塊塊平整的土地,一座座新型的廠房……那是曾經聚集數百家冶煉、化工廠的清水塘老工業基地,一度是全國工業污染重地。2017年初,株洲吹響了清水塘搬遷改造攻堅的號角,除株冶及配套的4家中小企業等計划于2018年關停外,清水塘地區落後污染企業已關停到位。如今,這里不斷“變綠”,煥發生機與活力。

  “關停搬遷需要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刮骨療毒的勇氣,但絕不能把企業一關了之,一搬了之,變成一座空城。”株洲市市長陽衛國說,長江經濟带建設不能只做“減法”,還要及時做“加法”,補充和導入新的綠色企業和產業,實現高品質的“騰籠換鳥”。

  在株洲軌道智谷工業園內,湖南博羿科技廠的工人正“熱火朝天”地調試安裝設備,准備投入新訂單的生產。這個軌道裝備配套企業因位于清水塘而不得不搬遷,借助這個契機該廠淘汰了原先污染嚴重的油漆、噴塗等項目,瞄准軌道旅游交通裝備領域,煥發出新的生機。

  長江經濟带致力于打造中國轉型發展的創新驅動带。沿江省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驅動消解人口紅利下降影響,正由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的重化工產業為主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的綠色產業為主轉變,搶佔動能轉換先機。

  湖南扼長江以南交通之要津,融匯“過渡带”與“結合部”,區位優勢明顯。近年來,湖南充分利用其區位優勢和國家中西部開放的政策優勢,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全面提高省域經濟整體競爭力。

  以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湖南瞄准新興優勢產業,建鏈、補鏈、強鏈,着重培育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新型輕合金等20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陸續發布產業鏈技術創新路線圖,出台了加快推進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的意見;同時,將工業相關專項資金70%用于支持制造強省建設項目,制造強省建設相關資金70%用于支持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

  2017年以來,湖南省各地加大對企業技改支持力度,前十個月,湖南技改投資佔據工業投資超“半壁江山”,高于中國10.6個百分點。

  創新驅動,成果迭出。全球容量最大電壓等級最高的1000kV級現場組裝式變壓器、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智軌快運列車、國產首台常壓換刀式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不斷刷新海內外科技創新高度,在三湘大地催生出一股經濟新生力量。

岳陽城北主干道長江大道,宛如一幅優美的生態畫卷。

  港口開放 釋放水道“黃金效益”

  不搞大開發,不是不發展。湖南審時度勢,努力提升長江港口的運營效率,以最少的岸線資源發揮最大的運輸能力。

  “湖南省內80%的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和81%的大中型工業企業都是環湖沿江布局。水運發達區域已成為湖南經濟最發達、最活躍和最具潛力的地區。”湖南省水運管理局局長錢俊君認為,湖南水運發展引導着湖南產業布局,湖南水運的優勢將成為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動力。

  擁有163公里長江岸線的岳陽,是湖南融入長江經濟带的“橋頭堡”,希冀在這有限的空間中找尋一個支點,來最大限度激發湖南水運內生力,打造湖南通江達海的新增長極。

  岳陽把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推進長江經濟带發展的先手棋,全力加快城陵磯新港區建設。城陵磯新港二期、綜保區二期建設正在快馬加鞭,港口體系更加健全,萬噸海輪可直達城陵磯港,岳陽從“洞庭時代”邁向“海洋時代”。

  湖南城陵磯港務集團運營兩年,整合長沙、岳陽兩港優勢資源,湘江“黃金水道”釋放“黃金效益”;城陵磯港逐個收回泰格林紙、華能電力等十余家企業碼頭,有效整合並保護長江岸線資源;三荷機場、空港產業園等呼之欲出……如今,岳陽“一區一港四口岸”開放平台密集疊加、優勢凸顯。

  大平台集聚大產業。湖南省石化企業逐步向湖南岳陽綠色化工產業園集聚,促進石化產業集群式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目前,園區已引進石化企業208家,躋身國家級化工園區行列,成為中國最大的煉化催化劑生產基地、最強的非乙烯化工新材料及特種化學品生產基地、中南地區最大的石化產品物流中心。

  2017年,城陵磯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0萬標箱,創歷史新高,首次超過九江港、宜昌港;岳陽全年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70%以上,躍居湖南第三位。岳陽市進出口前50強企業中,有21家為新增商貿物流企業,物流業正在崛起成為岳陽第三個千億產業。

  目前,湖南正在推動長株潭港口群一體化建設,統籌推進常德港、益陽港、永州港、衡陽港等地區性重要港口建設;推動重點港口與後方海關特殊監管區、物流園區、工業園區有效對接、聯動;加強港口集疏運能力,岳陽港、長沙港鐵路專用線、高等級公路連接線建設正在加快啟動,實現立體交通的無縫對接,擴大內河經濟的輻射力。

  依托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湖南還加強與湖北、江西兩省的戰略合作,共同打造中部增長極;依托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與湖北共同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新路徑;積極推進省域邊界地區的跨省合作,加快建設湘粵(港澳)、湘贛等開放合作試驗區。

  兩年來,合作聯動、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機制在探索中推進、在創新中加強,湖南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带,內外聯動的發展路線逐漸明晰。

[責任編輯:吳梓泳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