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湖南 > 市州簡訊

石門縣:“新法”路上引來八方游客

2018-04-12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 “爸爸,五年前你带領村民劈山炸石,逢山開路,今天村里來了好多客人,你带領村民開出的路成為旅游路,你的名字成為路名被好多人記住,你倡導的紅色旅游村讓村中富起來了!”4月5日,正值傳統的清明節,湖南省石門縣南北鎮薛家村“全國扶貧模范”王新法的女兒王婷,一邊給她父親王新法上墳,一邊失聲痛哭。

  大革命時期,石門縣南北鎮曾是賀龍領導的湘鄂邊紅四軍轉戰地,其中有68位紅軍戰士被國民党團防圍追堵截,在薛家村海拔1200多米高的剪刀峽舍身跳崖,壯烈犧牲。沒想到八十多年後,這里還是全省有名的貧困村,很多村民想為犧牲在這里的紅軍烈士立個牌,由于村中交通落後,一直沒有立成。

  1981年轉業到石家莊市公安局工作的王新法認識了南北鎮薛家村隨軍到石家莊市工作的曾德美後,一心想到湖南貧困山村義務扶貧。沒想到,2013年,他退休後不顧家人勸阻,積極響應党中央號召,不遠千里來到無牽無掛的薛家村。通過串村走戶,他了解到村民都想給八十多前犧牲在村中的68位紅軍戰士豎牌立卷時,深受感動。于是,他带領村民在剪刀峽的對面,同時在海拔1200米高的六塔山開辟了230多畝荒山。同時,他還带領村民開通了從村部到六塔山的5公里山路,並拿出70多萬元的個人積蓄,將開出的荒山命名為“山河園”,把68位紅軍烈士請回了“家”。

  王新法建“山河圓”圓了村民多年的夢想,提高了村民的精氣神。他還在村中進一步了解到,村里至今有三十多戶保持土家風情木屋,有一批乾隆時期的古墓,有“聽泉”、“喊泉”等自然風景,完全可以將村中打造成“紅色旅游村”,通過旅游開發讓村民脫貧致富。

  在王新法的带動下,薛家村村民逐步樹立起自主脫貧的信心,人均年收入從4年前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6000元以上。2016年,薛家村順利脫貧,並被評為省級文明村,村中因此逐步引來了外地客人。2017年2月23日,王新法因突發心脏病在村中去世,被湖南省政府授予“全省扶貧楷模”光榮稱號;人社部、國務院扶貧辦將他追授為“全國扶貧模范”。

  為弘揚王新法精神,打贏脫貧攻堅戰,常德市委組織部將王新法的居住地打造成“全市党員教育基地”;石門縣委、縣政府將薛家村打造成“紅色旅游村”。市、縣交通運輸部門共同投資1400多萬元,將南北鎮清官渡至薛家村六塔山全長10公里路段改造成5米寬的柏油路,正式命名為王新法路。目前,省道303線清官渡至薛家村王新法過去居住地2公里長路段全部完工。從王新法曾經居住地至六塔山路段正取于緊張施工之中。

  薛家村退休村干部林昌儀介紹說:“過去,清官渡至薛家村雖然是水泥路,但路面只有3米多寬,而且是坑坑窪窪,沒有人維修。薛家村村部到六塔山只有一段窄路,還是王新法带領村民開出來的。現在,新法路開通後,到村里參觀的人越來越多了,全國扶貧模范的英名從此聲名遠播,也是當地党和政府對這位全國扶貧模范的一種深深懷念。”

  據了解,僅今年一季度,到村中參觀旅游的人就達到10萬人次,新法路打開了村民的心結,讓八十多年前的貧困村一躍成為“全省文明村”。清明節這天,村民曾得平提着一壺茶踏上六塔山,在“全國扶貧模范”王新法墓前一邊流着眼淚,一邊端着一杯熱茶說:“新法大哥,過去你带村民開出的路,讓烈士回家;今天村里用你的名字命名的寬闊柏油路引來八方游客,村民新產的茶葉被游客搶購一空,真要感謝您!”( 李銀明 程化 王建平 潘偉)

[責任編輯:肖靜文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