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吉林 > 本地新闻

長春媒體:打好新一輪振興東北發展攻堅戰

2017-03-13
来源:城市文化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媒體“唱衰東北”、“唱衰長春”的輿論聲音,持續不斷。一方面會給百姓心裡產生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也背離事實。近日,長春日報推出三篇系列訪談報道,針對“唱衰東北”、“唱衰長春”等網絡輿論發聲,其中,開篇訪談以《面對“唱衰東北”論我們怎麼看怎麼辦》為題,觀點尤為旗幟鮮明。

  這三篇由長春日報社社長孫成軍與經濟界知名專家、學者對話的訪談,分別為《面對“唱衰東北”論我們怎麼看怎麼辦》、《推進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非必要不干預 釋放更多制度紅利》、《找准發展新方位 打造騰飛新動能》,訪談目的是要為長春建設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提供理論先導、凝聚發展共識,充分發揮理論的支撐引領作用,全力打好新一輪振興發展攻堅戰。

  在第一期專訪中,廈門大學經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楊繼國先生認為,社會上出現這種論調,是基於東北地區近年來確實出現比較嚴重的經濟增長率下滑這樣一個事實。但是,“出現衰退”與“唱衰東北”是性質不同的問題。“衰退”可能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而“唱衰”則是長期不看好或者是對東北的完全否定。

  楊教授認為,東北地區經濟下滑只是一種短期的週期性“衰退”現象。近幾年東北地區經濟衰退是出現在全國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而中國經濟新常態又是出現在世界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東北地區作為全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出現“衰退”是必然的,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復蘇”也是必然的。2016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東北地區經濟整體向好,尤其是長春經濟增速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事實使“唱衰論”不攻自破。

  從“唱衰”的目的看,持“唱衰”論調的可能有三類人:一類是關心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人。他們確實指出了東北經濟存在的一些問題,只是有些誇大事實,或者分析得並不正確。對於這類人,我們應該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另一類是人云亦云的“跟風者”。對於這類人,可以加強正面宣傳引導,同時做好自身工作,以事實作出最好的回應。還有一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者,他們“唱衰東北”,目的不在東北——他們並不關心東北經濟的發展,而是基於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比重高這一事實,把東北經濟下滑歸罪於國有企業,目的是否定中央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對這類人要保持警惕,並用事實回擊,不能讓他們誤導我們正確的改革方向。

  東北“出現衰退”,如果泛泛地談內因,原因有很多,比如體制機制不活、創新力度不夠、經濟轉型緩慢、人才大量流失、人口老齡化等等。但這些是全國大多數地方存在的共性問題。從東北地區特有的內因來說,“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結構比較單一。東北地區是全國老工業基地,經濟結構以裝備製造業為主。就長春而言,汽車產業就占全市經濟總量的70%左右。世界經濟危機和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特徵是產能過剩、消費不足,這首先體現在對能源等資源和設備採購的減少,東北地區首當其衝。

  從外因分析,首先是全球經濟危機和中國經濟新常態。另外,受地理位置影響,東北經濟與俄羅斯經濟聯繫比較密切。近幾年俄羅斯受世界經濟危機影響和美國打壓,經濟出現困難,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東北經濟壓力。

  針對有人把國有經濟占比過大列為東北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楊教授認為,這個“邏輯”不符合邏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跨國資本進入中國,而我們剛剛起步的民營經濟根本就不是外資的對手。正因為國有經濟足夠強大,才使得國外跨國壟斷資本沒有能力快速全面控制中國經濟,才有了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空間。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戰略是“做大做強做優”,而不是“私有化”。

  對國有企業存在的問題要辯證分析。首先,有些是管理問題,確實有低效率的國有企業,但也有格力等一批高效率的國有企業存在。其次,有些國有企業承擔了改革的成本,換來了國家的穩定。其三,國有經濟承擔著宏觀調控職能和穩定社會職能,因而不能完全用“經濟效率”來衡量其貢獻。其四,國有企業在改革中承擔了較重的稅負,造成了對國有經濟的不平等競爭。

  目前,長春已經走上多元化創新發展的改革道路,構建以汽車、農產品加工、軌道客車三大支柱優勢產業,先進裝備製造、生物及醫藥健康、光電信息、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大數據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的“3+6”新型體系,這一戰略性轉型的方向是正確的。

[责任编辑:肖静文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