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稱,上海近期舉辦的機器人展會上,出現外觀仿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機器人,不停向參觀者鞠躬“道歉”。日本網友得知後笑稱,這款機器人在中國大陸銷路看好,應該量產。(7月15日參考消息網)
這個“出口轉內銷”的消息,一經由參考消息網刊出,就在網上引發了網民們廣泛而又熱烈的討論。較之於日本網友對“安倍道歉”的各種調侃,國內網民們的點評無疑要多元一些:當中不但有“意淫強國”的嘲弄,也有“自欺欺人,丟國人的臉”的指責,當然也得到不少網民的褒揚。
但網民畢竟是網民,而不是外交家,不可能清楚地把握“安倍道歉”這個機器人背後的民間外交脈絡。事實上,這些年來,民間外交一直在中國的大國外交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早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就在民間外交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以1936年美國記者斯諾秘密訪問延安為起點,從新中國誕生到改革開放,從毛澤東時代到鄧小平時代,新中國的民間外交創造了輝煌的曆史,成為中國外交的一大創舉,無疑也是中國共產黨在國際外交史上的一項偉大創新。
借著“2015中國國際機器人展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的便利條件,一家國內廠商推出“安倍道歉”機器人,在這次會展上大出風頭,其實就恰到好處地宣示了中國民眾對安倍晉三為代表的日本右翼政客冥頑不化的不滿,並借助於機器人“道歉”表達了中國民眾的強烈立場。老實說,這樣的立場宣示,其實並不比外交部發言人的“抗議”遜色多少,而且因其別具創意而更容易引起外界的極大關注,這反而比外交官員的“老生常談”來得更有效果,至少更有“笑果”。
在宣示中國民間立場的同時,這個“安倍道歉”機器人還巧妙地給日本政府和安倍首相施加了不小的外交壓力。我們知道,今年是二戰勝利70周年,安倍也將在這個月發表戰後70周年談話。但據安倍周邊人士透露,安倍已基本決定在其中明確寫入對過去大戰的“痛徹反省”,但不會“道歉”。安倍也對“村山談話”表述持否定立場,“村山談話”將二戰中日本的行為認定為“殖民統治與侵略”。
或許安倍企圖用這種“痛徹反省”來蒙混過關,拒不向二戰中受難的中國人道歉,但他卻未曾料想,一個上海工廠制造的機器人偏偏就在這個時候“橫空出世”,在18個國家和地區的展商參展的“2015中國國際機器人展覽會”上不停地替他“道歉”起來。機器人的“安倍道歉”,不但讓安倍騎虎難下,更會讓日本人的曆史包袱越背越重。可以說,在這場外交角力中,中國人靠著這個“安倍道歉”機器人已經先聲奪人,搶到了話語權和主導權。不論安倍最終是否屈從於外界壓力而做出“道歉”,他都已經成了輸家,輸給了在展會上不停“道歉”的上海驚鴻機器人。(汪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