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如水的生活,總有一些不平凡的悲歡離合。7月12日,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先生與世長辭,享年80歲。成思危先生被稱為創業板之父,近年來致力於探索及闡明虛擬經濟的特點與發展規律,並積極研究和推動風險投資在中國的發展。人們溫習他的經濟學觀點,也在追思他的傳奇一生。
成思危先生的一生很有傳奇性,他是傑出報人成舍我先生的兒子,從小在優渥環境中長大。在16歲那年,成思危毅然從香港回到廣州,在“向科學進軍”的熱潮中,選擇化工行業作為報國方向。1981年,46歲的成思危,已在化工界學有所成、小有名氣,卻選擇從新開始,轉學工商管理,奔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管理研究院讀書。
選擇石破天驚。在一般人看來,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在可以安逸的時候不必再選擇吃苦。而46歲已經屬於“知天命”的年紀,到了這個年紀,人生開始走下坡路,已經不需要再談什么理想。甚至在固見習見裏,這個年齡再講理想,會被貼上“很傻很天真”的標簽。可接近“知天命”的成思危,不僅選擇重新出發,再一次揚起理想的風帆,而且愣是憑著一股韌勁兒,在短短幾年內,發表了十來篇學術論文,贏得了獎學金。就連一生都不肯輕易表達情感的老父親也誇獎:“沒想到你近50歲的人了,還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
選擇改寫人生。“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是誰在裸泳”。成思危的這一次選擇,創造了人生新高度。這些年來,成思危先生在經濟上發表了大量的真知灼見,對風險投資、創業板等做出了重要貢獻。現在人們對他的印象和評價,他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也更多是因為這一次選擇。回頭來看,如果沒有這次選擇,成思危先生繼續深耕化工,雖然未必“山高人為峰”,但維持一個相對不錯的生活和聲望,應該還是不難的;有了這一次選擇,卻直接產生了一個經濟學家。
選擇並不奇怪。孔子講“知天命”,很多人忘了,統領這句的是“吾十有五志於學”,“而立”“不惑”“知天命”……體現的是學習不斷延續和不同境界,並無終點意思。“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到了一定的年紀,應該懂得更多的道理,知曉真正的取舍。書越讀越覺得少,文章越寫越不會寫,意思也指向這裏。而在取舍之中,家國情懷和理想主義,是永遠需要保留和發揚的。《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8月2日介紹過“成思危的三次人生轉折”,少年之時選擇從香港回到廣州,天命之際選擇從化工轉學管理,退休之際選擇從安度晚年到加入民建——三次選擇皆為報國,體現了這樣的精神譜系。
每個人都是人生命運的操盤手,雖然有時不免受到外在影響,但不管如何,你不能先行放棄和屈服了。而且,越是到了一定的年紀,越是要懂得取舍之道。從成思危先生身上,我們再一次理解了“知天命”的真正內涵——“知天命”是對世事、人生的一種覺悟,不是聽天由命,而是聽從心的方向,不忘初心,做到最好。因此,即便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也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知道什么才是應該堅持和放棄的。像成思危先生那樣,“一旦看准了的問題,九頭牛也拉不轉”,也許你不能改變人生,卻會避免不少人生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