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內地客來港欣賞跨年煙花,卻因跨境通關問題無奈滯留,情況引起高度關注。港府昨召開跨部門會議,聯同旅發局及運輸業界等代表全面檢視疏導安排,提出今後加強統籌及部署具體改善措施,亦指會跟內地商討延長口岸服務時間。問題出現後,當局高度重視,雷厲風行,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親自牽頭,多個政策局局長與會,且馬上作出跟進處理,反應之快值得肯定。接下來還須行動快、執行快、落實快,藉此全面優化兩地通關安排,毋讓類似情況重現。
疫情期間,市民對兩地恢復通關望眼欲穿;復常後,隨着北上南下人流趨增,加之兩地往來模式有變,早有聲音要求擴大口岸容量,與時並進,適應疫後新常態。今次事件,凸顯了相關步伐必須加快。
一,延長口岸開放時間,甚至做到24小時通關。除了跨年煙花匯演,由熱門比賽、電影、演唱會、文藝表演,到 「香港夜繽紛」活動,不少接近凌晨才告散場,惟現時部分口岸最早22時關閉,明顯未符夜市經濟發展,跟銳意創造的新需求不匹配。口岸開放時間延長,不但有助挽留旅客刺激消費,還可利便北上消費的市民返港。
二,因應口岸受歡迎程度有變,開放時間誠須加以配合。現時只有皇崗口岸和港珠澳大橋是24小時通關,但疫後人流最高的口岸則是羅湖和落馬洲兩個鐵路相通口岸。有見及此,若無技術問題,延長通關的安排應緊隨旅客腳步而定。
三,口岸交通配套也須改善。因維修保養,鐵路難以每天通宵行駛。不過,一來未必全年365天24小時無間斷通車,只要在特定人潮高峰時也成,就如除夕當夜應能做到通宵執勤。二來除鐵路外,也可在口岸旁邊加開通宵巴士、小巴之類疏導人流,就似機場一般,機鐵與通宵巴士便可相輔相成。
四,口岸關閉時間亦宜統一。目前,蓮塘口岸22時關閉,福田是22時半,深圳灣和羅湖則是晚上12時。不同關口的閉關時間各不相同,難免令人難以適從。
五,「港車北上」衍生了新的車流,為迎 「粵車南下」,相關道路基建配套同須完善。元旦日凌晨0時至清晨6時,約1570架次過關車輛中,多達九成屬私家車,相當於平時周末的三倍,這不單加大檢查站壓力,還令當時車龍塞至新田公路。新公布的 「三鐵三路」已提出強化北區交通基建的方案,相關工程無疑愈早敲定和上馬愈好。
六,特別日子不單要延長口岸開放,加密交通班次,尚可額外加推指定路線的直通巴,例如直接在活動地點跨境接載旅客。相關上落車安排要清楚告知旅客,做好信息宣傳。當然,還須做好秩序管理,提供足夠泊車和排隊空間等。
七,加強與內地溝通必不可少。發改委早前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已列明要提升跨境通關便利度,包括結合實際需要推動更多口岸實施 「24 小時通關」。兩地應朝此共同目標邁進。
今次甩轆事件,已證明優化兩地通關大有實際需要。若亡羊補牢,兩地跨境往來必可更順、更頻密。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