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本地新闻

河南棚改: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2015-01-07
来源:香港商报

  

棚改前的样子

棚改新貌

河南棚改: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民心所向 棚改先行

  【香港商报讯】记者贺永召、王斐、马恒姝报道:如果有人问你,“你知道什么是棚改吗?”你会怎么回答?“拆房子?”“就是盖新房呗!”或者是“不太清楚”。

  棚改自被提出至今已近十年,当棚改被推广至全国时,棚户区这个原本模糊的概念,被加进了越来越多政治、经济、社会、民生方面的意义,一场场棚户区改造攻坚战正在全国许多城市快速推进。棚户区被视为城市里的贫民窟,这个难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存在着,难就难在财政缺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绝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棚户区改造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问题息息相关。

  棚改伊始,多数人都处于一种一知半解的状态,认为棚改就是简单的拆迁安置。棚户区改造作为我国政府为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是对城镇危旧住房进行改造,把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及“城中村”,进行全面的修建。那么这项惠民工程究竟是怎样进行,又能为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实际的好处呢?

  地处中原的河南省作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在全国的棚改工作如火如荼之时,河南的棚改之路毫无疑问会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遇到更多繁琐的问题。因此,在结合自身实际和条件的基础上吸收其他省、市的棚改经验是必要的。

  2007年河南棚户区改造正式启动,当年即列入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大实事”之一,全省的棚改随即大刀阔斧地展开。2009年,河南为棚户区改造定下时间表,即力争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工矿棚户区筒子楼和省辖市市区棚户区改造任务,把全省城市中一批房龄超过40年的棚户区改造成高层住宅小区,工矿棚户区比较集中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先期启动改造工程。截止2014年5月底,河南全省共开工各类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83.68万套,7859万平方米,共竣工18.24万套1595万平方米,计划到2017年,河南全省可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显示,我国在过去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约改造5000万平方米棚户区,近100万户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

  河南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河南省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总套数及棚户区改造总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这位负责人说,未来,河南省将优先推进建成区内的城中村改造,逐步将其他棚户区、城中村统一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

  从“蜗居”到“安居”

  根据中央及河南省委精神,郑州市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棚改之路。2014年,河南省给郑州市确定的住房保障目标任务为: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194509户。2014年郑州市列入省棚户区改造开工台账项目136个,197510套(户),其中实物安置项目112个,建设安置房181889套,建设面积1839万平方米;货币安置项目24个,15621户。截止目前,实物安置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货币安置项目已全部签订征收协议,共计完成197510套,完成投资497亿元,占省定目标任务的101.54%。

  如果说这些只是硬邦邦的数字,那么在郑州的佛岗、荆胡两地的所见所闻给我们带来了关于棚改的切身体会。

  佛岗社区位于郑州市区的南部,临近老城区,自2007年7月开始拆迁改造,于2009年8月实现全部回迁。焕然一新的佛岗俨然成为郑州城中村改造的典范。如今的佛岗早已不复当初村庄的简陋模样,新建成的精品住宅小区整洁而美丽,祖祖辈辈生活在佛岗的村民变成了市民,住上了配套齐全、设施现代的楼房,走上了洁净宽敞的水泥路。改造后的社区两委专门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了保洁、保安、绿化等队伍,规范了小区管理,为小区居民打造了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真是不看不知道,从新开通的公交车线路到为了加强群众娱乐文化生活而配备的健身休闲器材、阅览室、棋牌室、红色网吧等,社区里各种配套服务设施可谓一应俱全,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读书看报、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空闲时间比较多的老年人,很多参加了社区组建的秧歌队、陀螺队、篮球队、锣鼓队这些民间艺术团体,定期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也是件挺美的事儿。当有群众反映家里地方小,办不了红白喜事之后,社区组织成立了由退休老党员、退休村干部、村民组长等20余人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并提供办事场所,从锅碗瓢盆到桌椅板凳再到厨师帮手,主人不仅不用操心还不会铺张浪费。社区用最简单的菜肴办成最好的宴席,打造出棚改后的服务特色。如今,专为社区婚姻礼仪而新建的场所即将完工。

  除此之外,为方便群众办理社保,改造后的社区建立了自己的便民服务大厅,设立社保、就业等便民服务窗口,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避免了以往“跑西跑东来回跑,你审我审多头审,办来办去办不了”的尴尬局面,在解决村民就业问题上,社区保洁、保安、绿化优先录用,同时积极联系企业、单位协助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普遍欢迎。棚改后,社区里的老人们说:“活了大半辈子,做梦也想不到会住上这么宽敞、这么气派的楼房,出门就有超市广场、电影院、卫生服务中心,咱农民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啦!”

  佛岗村的居民正在亲身经历、见证、参与、享受着城市的又一次“美丽蜕变”。同样感同身受的还有郑州市69个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遗留村之一的荆胡城中村。

  荆胡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包括三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2011年6月列入市棚户区改造计划,2012年2月取得控规批复,共安置开发土地1173亩,总开发规模约275.88万平方米,其中安置量92.9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35亿元,主要业态有高档住宅、商业酒店、商务办公、幼儿园、中学、小学等。占地30万平方米2598套的一期安置房现已竣工并交付使用。一期工程包括复式、一居室等多种户型可供选择。

  一户正在装修的村民告诉记者,“改造前和改造后差距太大了!以前连路都没有,现在俺们也住高楼了,路也修得宽敞了,不管是区里还是市里对城中村都很重视,环境也好,不光有自来水,还有地暖,条件提升上去了,泰宏建业这个开发商盖的房子无论房屋质量还是楼间距都非常好,户型都是我们自己选的。”荆胡村以前的老书记回忆起棚改前是这样形容的:电线拉得跟蜘蛛网似的,污水横流,有的过道连个车都过不去,街道还窄。望着现在高楼林立的新小区,老书记又满面笑容地说起现在:“改造后大家都很满意,现在搬过来三分之一了,我们村里将近4000口人,最少每户能保证分到2套房,足够大家住了。”

  郑州市棚改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郑州市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郑州市2013-2017年计划改造57.23万户,其中城市棚户区56.19万户(含城中村46.04万户),国有工矿棚户区1400户,林区棚户区1000户,垦区危房8000户。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河南全省实施棚户区改造12万户。2014年至2017年全省将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66万户,平均每年改造户数较2013年多出三四倍。

  不过,棚户区改造也有“禁区”。《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禁止将因城市道路拓展、历史街区保护、文物修缮等实施的房屋拆迁改造项目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在拆迁过程中,坚持做到“四不拆”、“六确保”,即:不签协议的不拆、兑付不到位的不拆、思想工作不到位的不拆、群众合法利益受损失的不拆,确保每户拆迁群众都能得到及时妥善安置,每个愿意继续从事经营的拆迁商户都能找到合适的经营场所,每个困难群众都能及时得到帮扶,拆迁后规范整治并管理到位、群众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不出现新的违法建筑。《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出台真正做到“为民拆迁、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切实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多渠道融资,为棚改“输血”

  之前我们提到,棚户区改造作为一个难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存在,难就难在财政缺钱,资金不到位,而棚改又不是单纯的拆、建,还需要很多相关的配套设施同步推进。这一切的基础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在这样一个共同的难题面前,又有怎样的政策措施为棚改保驾护航呢?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4月召开的国务院第43次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供血’作用,为棚改提供依法合规、操作便捷、成本适当、来源稳定的融资渠道”。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的开发性金融能够依托国家信用,通过中长期融资,用市场化的方式予以支持。因此这次会议正式确定,由国开行成立专门机构重点支持全国的棚户区改造。

  针对此类问题,郑州市多次举办金融机构支持棚户区改造项目对接会,与国开行、省工行营业部等金融机构及时对接,拟申请融资920亿元,目前已授信278亿元,到位资金47.5亿元。在合理减免,积极融资的举措下,2014年共申请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30亿元,积极筹措市级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15.35亿元。此外,加快保障房建设资金拨付进度,提高首批资金拨付比例,确保资金及时尽早发挥效益。

  开封利用改革投融资体制拓宽了资金渠道。开封市政府成立了宋都古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投公司”)作为棚户区改造投融资主体,提高融资能力。在项目运作中,城投公司采用公司化融资、公司化运作、公司化建设和公司化管理的模式全面统筹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所需的资金。廉租住房、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等优良资产也将注入城投公司,增加城投公司融资能力。具体来说,棚户区改造建设资金筹措主要通过采取财政补助、银行贷款、企业支持、群众自筹、政府发债、土地收益和房屋产权调换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

  记者在国家开发银行河南分行采访获悉,河南省第三批棚户区改造统贷项目日前获国开行总行审批通过,贷款金额291亿元,涉及全省19个市县的43个项目,其中洛阳市、清丰县、兰考县等14个市县为首次申请棚改贷款。

  据悉,此次获批的棚改贷款中包含12亿元软贷款,还款期限为7年,可直接作为项目的资本金来源;其余的279亿元贷款期限均为15年,将有效减轻地方财政推进棚改的压力。此外,贷款的利率将执行国开行的最新规定,较一般商业贷款利率优惠幅度超过40%。

  “截至目前,国开行已对我省棚改实现贷款承诺1207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89亿元,发放额居全国首位。”国开行河南分行负责人说,“今年全年,国开行在河南发放的棚改贷款将达300亿元以上。”这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河南分行将积极争取总行专项贷款的支持,并加快推进差异化利率银团贷款模式试点,“我们还将继续强化与全省商业银行、信托、保险等机构的合作,积极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共同推进全省棚改再提速”。

  回首·展望

  整齐宏伟的楼宇,灯火辉煌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流……十多年来河南可说是日新月异。这期间发生的变化有目共睹,安居与乐业紧紧相连,城镇化让亿万中原儿女的生活步入了现代化的坦途。

  1998年,李克强来河南任省长,当时河南的城镇化率只有20.8 %,如今河南的城镇化率已达到42.4%,自2000年以来,年均提高1.57个百分点,新增城镇人口近2400万人;全省平均每万平方公里土地就有64座城;以现代交通为依托、合理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一组组数据、一幅幅图景,讲述着十多年的艰辛,展示着十多年的辉煌,“乡村河南”正日益成长为“城市河南”。这一历史性嬗变,得益于河南坚持不懈地走新型城镇化路子,而这条路子的开启者正是当时主政河南的李克强。

  当年河南的城镇化率仅高于西藏,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二。城镇化的落后,导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现代农业发展困难重重。如何转变这一落后面貌?如何把更多的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如何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城市文明?面对这一系列难题,在深入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李克强结合研究制定河南省“十五”计划,果断地提出了加快城镇化是农业大省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把城镇化作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举措的指导思想。

  李克强指出,棚改是城镇化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是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关键举措,能够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促进社会公正。这种二元结构不消除,城镇化的质量就无从谈起。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对棚户区百姓来讲,棚改是天大的事,政府就要顺民意,办实办好这件事,使群众从“忧居”到“宜居”。棚改既是民生工程又是发展工程,可以带来很大内需,也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重效应。国家将专门研究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支持棚改的措施。各地在确保建设进度的同时,要注重设施配套和公平分配,尽快形成有效供给,为群众“住有所居”等基本民生托好底。

  结合城镇基础条件和产业发展情况,李克强在河南亲自选定了26个中小城市、115个重点镇和中原城市群作为突破口,同时,还就加快推动户籍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和行政区划调整等相关配套改革,全面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随着这一系列重要思路和举措的深入落实,河南城镇化的空间全面打开,形成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全新局面。

  李克强曾寄语河南,要在三化协调的基础上迈向四化同步推进。“我们和东部的差距本身就是潜力,问题在于我们怎样树立扩大开放的理念,加快推进用开放带动改革的机制。河南城镇化的潜力太大了,最大的潜力股还在河南。”

  河南这些年在协调三化过程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并有意识地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因地制宜地使城镇化发展呈现新的格局。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河南经济的发展,而且广大农民的钱包也渐渐鼓了起来,能进城谋求更好发展,使土地有了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实际上是全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今年1月给河南方面的批示中,李克强希望河南“继续打造好郑东新区这个上亿人口大省推进城镇化的样本,为探索走出符合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创造经验”。

  李克强虽已离开河南多年,但河南蓬勃发展的城镇化见证着他的睿智和韬略。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中央政府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李克强进一步提出城镇化是中国最大内需潜力所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从他在河南的探索实践看,他所追求的城镇化,是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城镇化,是以转移农民融入城市并充分就业的城镇化,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城镇化。人们正在热切期待中国大地即将发生的深刻的历史性转变。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国“协调新四化、统筹新城乡”的新型城镇化,一定能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李宁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