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天里,防霾口罩很熱銷 記者劉鴻翔/攝
口罩、空氣凈化器、健身器……因為它而熱賣
蘿卜、雪梨等食品也受到“抗霾一族”的青睞 有人甚至自制“抗霾食譜”
數據顯示,全國淘友們每年為霧霾花掉8.7億元,共下單450萬次
有專家稱,絕對不能提倡污染拉動經濟,這只是剜肉補瘡而已
霧霾天氣頻現,“霧霾經濟學”儼然成為熱門話題,口罩、空氣凈化器、外賣、清肺食品都因為霧霾而訂單數量劇增。
但經濟界人士還是認為,污染拉動“經濟熱點”,不過是剜肉補瘡,因污染帶來的商機以后還是越少越好。(記者 王艷艷 陳薇)
商機1 口罩銷量是平時的3到5倍
時下,每天查看PM2.5數值成為不少網友的一種生活方式。
據統計,2013年以來,全民開始有意識地為霧霾埋單。全國淘友們每年為霧霾花掉8.7億元,共下單450萬次。
記者了解到,鄭州各大藥店均有賣專業防霾口罩或一次性口罩,霧霾天時銷量會大增。
老百姓連鎖大藥房的一位相關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們藥店賣的是綠盾專業的防霾口罩,一個售價約30元,平日里一個門店一天只能賣出一兩個,如果霧霾天氣嚴重,則能賣掉6~8個。而從公司總的銷售數據來看,霧霾天的銷量是平常的3~5倍。
在淘寶上搜索“防霾口罩”,顯示結果足足有100頁。
網購數據顯示,2013年淘寶、天貓平臺上的口罩銷量同比增長180%,而最早打出防PM2.5旗號的品牌綠盾更是連續兩年成為民用口罩銷量冠軍。
近兩周內,在鄭州空氣質量最差的那幾天(11月20日~22日,空氣指數274到413,屬于嚴重到重度污染),淘寶指數顯示,“防霾口罩”的搜索指數從316增長到914,增長幅度189%。
商機2 空氣凈化器銷量大增200%
除了口罩,空氣凈化器也是防霾用品市場規模增長最為迅速的產品。
“霧霾對空氣凈化器這個品類銷售拉動非常明顯,前年,該商品市場還比較低迷,賣場只是在賣加濕器時順帶著賣一兩個品牌,而現在,專門開設了專區,增大了銷售面積,常賣的品牌就有六七個。”國美電器小家電部長張振宇告訴記者,以今年9~10月的銷量為例,一共銷售620臺,而去年這個時期的數字是200臺,增長幅度超過200%。
整體來看,張振宇稱,單品售價三四千元的機器銷售較好,但如今也出了很多較高端的機器,比如“新風機”,能實現室內外空氣交換,價格雖高也有不少人愿意買。
而今年十一國慶節剛過,華北地區大范圍霧霾來襲的時候,根據京東商城數據顯示,10月8日、9日兩天,空氣凈化器的銷售量同比增長400%以上。
據奧維咨詢數據顯示,國內空氣凈化器市場規模在2014年上半年延續大熱勢頭,銷售量達275.2萬臺,較2013年同期增長了48%;預計未來3年國內空氣凈化器銷量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14年空氣凈化器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0億元。另有預測,到2015年,中國空氣凈化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50億元。
商機3 蘿卜、雪梨頓時“高大上”了
除了口罩、空氣凈化器等外用防護用具,網上還流傳一些防霾食品、藥品,本來平淡無奇的藥材和蔬菜,打上“防霾”標簽后身價倍增。
家樂福超市有關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霧霾嚴重時,號稱清肺排毒的食品如蘿卜、雪梨、木耳等都很受“抗霾一族”的青睞,不少人甚至自己配制出一套“抗霾食譜”。
還有不少人選擇了服用綜合維生素片提升抵抗力,也服食川貝等清肺中藥產品來抵御霧霾對人體帶來的傷害。
一些醫藥界人士表示,以國人缺什么補什么的心態,以中藥潤肺理念為主導的產品在霧霾久驅不散的大陸市場,未來不是沒有發展的良機。
甚至由于霧霾天氣,喜歡戶外跑步的人也不敢出門流汗了,轉而考慮在家中添置健身器械。
此外,霧霾天氣也增加了人們洗車的次數。車主李先生說,如果天氣較好,他一般兩周洗一次車,但霧霾天氣持續,他一周都得洗一次,一個月得多支出四五十元。
商機4 外賣小哥您辛苦了
盡管霧霾讓越來越多的人宅在家里,但一家人的吃穿用度還是需要持續采購的,為了不讓霧霾傷肺,叫外賣吃飯,用同城速遞買日用品就成了一些年輕人的選擇。
家住鄭州市桐柏路的孫先生前幾天因為霧霾嚴重,午飯就決定就近從樓下的德克士叫一份外賣,平常十多分鐘就送到了的午餐,那天卻等了差不多一個小時。
打電話催了幾次,他才知道當天的訂單不是一般的多。由于鄰近居民區,平時這家德克士中午外賣訂單經常不到10單,但孫先生訂餐那天,不到12點就定了20多單,實在是送不及,12點之后的訂單就不敢再接了。
鄭州云超市的負責人表示,霧霾天的訂單確實多了不少。與其他電商平臺上購物的訂單要等幾天才能送到不同,云超市的訂單一小時之內就能送到。
這樣的速度可以滿足宅在家中躲霧霾的市民的各種需求,比如做飯的米面糧油、生鮮果蔬,甚至還有喝酒的配菜零食、孩子的尿不濕等。
“其實,挺對不起外賣小哥的,不過,這天氣出去傷我的肺,叫外賣傷別人的肺。”市民孫先生這樣“懺悔”說。
聲音
霧霾商機應越少越好
正因為商機多多,霧霾頻現催生了“霧霾經濟學”這個極具特色的經濟學領域。
盡管面對無限商機,也有資本愿意加碼投入這些行業,但很多經濟界人士還是認為,這樣的商機其實得不償失,還是越少越好。
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李玉成就曾說過,絕對不能提倡污染拉動經濟,這只是剜肉補瘡而已。
綠盾口罩創始人趙丹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對于霧霾天氣帶來的綠盾口罩的熱銷,他的心情比較矛盾,因為這種經濟利潤,是在破壞環境甚至損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前提之下實現的。
“大家只是看到霧霾帶來的一點點商機,并沒有看到霧霾損害了多少商機。”在鄭州市森林公園附近開飯店的湯先生說。
如果天氣好,很多家庭都會帶孩子來游玩,這其中他們會消費景區的門票、交通費、購買小紀念品等,當然,很多人中午也會在他的飯店吃飯。
但是遭遇霧霾天,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會取消這項游玩的計劃,這些相關行業都會受到損失,這些損失要比口罩、空氣凈化器的市場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