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絲綢之路上的神秘“石頭城”

2016-10-20
来源:人民日报

     

 

  圖為新疆石頭城遺址 江玉傑攝

  2016絲綢之路·昆侖、河源道綜合科考,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是科考隊的中轉站。在曆史上,這裏也是古絲綢之路南道上最重要的中轉站。

  據中山大學教授劉文瑣介紹,塔什庫爾幹是“石頭堆成的土丘”之意,大家約定俗成地簡稱為“石頭城”。在現在的縣城之北確實也巍巍屹立著引起中外學者關注的“石頭城”遺址。2001年6月,國務院將其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頭城”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兼景區對外開放的清代城堡遺存,一部分是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做發掘的唐朝時的城堡遺存。古城遺址分內城外城兩部分,內城保留比較完整,城門、角樓、女牆清晰可辨;外城有石頭建築的城牆,時斷時續。

  

 

  新疆喀什石頭城

  站在石頭城的博望台遙望,東面是巍巍的喀喇昆侖山,西面是白雪皚皚的興都庫什山,南面就是帕米爾高原的薩雷闊勒嶺,北面能看到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齊東方認為,“石頭城”最早應是漢代西域36國之一的蒲犁國所在,接著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建立的朅盤陀國,一直存在了大約500年,唐朝政府統一西域後,在這裏設置了蔥嶺守捉所。“在19世紀末西方探險家的遊記中,這裏被稱為色勒庫爾,清朝光緒二十八年又在這裏設立了蒲犁廳,並對石頭城進行了修繕。現存的遺址基本上反映了清代的建築格局。”齊東方說。

  朅盤陀這個名稱,據日本學者白鳥庫吉在《西域史新研究》中考證,屬於東伊朗語,意思是山路。對於“石頭城”曆史最長的“朅盤陀國”時期,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有著最為詳細的描述。唐貞觀十八年(644年),他自印度取經回國,途經朅盤陀國。“冬夏積雪,風寒飄勁……既無林樹,唯有細草,時雖暑熱,而多風雪,人徒才入,雲霧已興……”這是對氣候環境的描寫;“朅盤陀國周二千餘裏。國大都城基大石嶺,背徙多河,周二十餘裏。山嶺連屬,川原隘狹……”這是關於石頭城周圍環境的描寫。

  

 

  絲綢之路路線圖

  當然流傳最廣的是朅盤陀的建國傳說“漢日天種”——在石頭城的南面,有一座叫作公主堡的要塞。古代有一位漢家公主在遠嫁波斯途中經過這一帶時,因為前方發生戰爭,迎親使臣便把公主安置在公主堡所在的孤峰上。誰想,公主竟在孤峰上與太陽神結合,生下一個男兒,他就是朅盤陀國的開國國王。而“漢日天種”的傳說既反映了塔吉克族對於太陽的崇拜,也反映了他們與漢族的親密關系。

  學術界對於“石頭城”從漢朝的蒲犁國到朅盤陀國,從唐朝的蔥嶺守捉所到清朝的蒲犁廳這樣的連續曾經有過質疑,一路對山川河流進行了考察後,北京大學東方學教授王邦維表示,在地理環境基本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實在找不出比“石頭城”更適合作為貿易中心的選擇,“一個重要的中心不可能移來移去,因為可以選擇的地方並不多,就如北京,從燕國時起就適合做北方的中心,元明清大致的區域也差不多,平原地區尚且如此,何況是帕米爾高原。”

  1875年,英國人托馬斯·愛德華·戈登在《世界屋脊》一書中寫到,全帕米爾到處都有路,有1000條路,只要有向導,你哪裏都可以去。

  無論是古代絲綢之路,還是百年前的探險家之路,唯有“石頭城”不是過客,見證著所有的繁華與冷寂。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