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孟祥見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實驗室內留影。
12月18日,清華大學化學系何添樓二樓一實驗室爆炸。新京報記者 魯千國 攝
原標題:賣雞蛋供出博士后 “孟”斷清華園
姓名:孟祥見
性別:男
終年:32歲
去世時間:
2015年12月18日
去世原因:因爆炸事故死亡
62歲的吳信平耷拉著頭,沉沉地盯著地面。他赤著的雙腳,隔著快捷酒店里的一次性拖鞋,來回搓摩著。今天,是兒子孟祥見的“頭七”。
12月18日10時許,清華大學化學系何添樓二樓一實驗室里一聲炸響,黑煙彌漫。14小時后,吳信平從近800公里外的安徽蕭縣村里一路北上,來到了曾讓村里人無比羨慕的高等學府中,面對的卻是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事實。
“爸爸,你想的啥我都知道,不用說。”吳信平帶著鄉音,喃喃著這句兒子常對他說的話。32年來,吳信平想到長子,除了欣慰就是驕傲。如今他難以接受,從不讓他操心的兒子,卻與日益年邁的他天人永隔。
出身寒門
春節只買2塊8的豬肉
孟祥見是家中長子,名字是母親起的,含著吉祥、有福氣的盼頭。
家中清貧,分到的地不足一畝。孟祥見的母親每天早上5點起床,坐當地的“票車”去30公里外的淮北城里趕著早集賣雞蛋。哪怕一個雞蛋只能賺2分錢,母親也從未間斷。有時候,孟祥見會跟著母親送雞蛋,送完就在旁邊的圖書館里蹲著看書。
為了維持日常開銷和供三個孩子讀書,大年三十的雪天里,孟祥見一家依然會收雞蛋趕去城里賣,只因為過年前購置年貨的人多,雞蛋也賣得多。
曾經一度,孟家連續三年沒有好好過春節,有一年只是買了2塊8的豬肉。給孩子的生活費,也需要錯開時間來給。“上半個月先給一個孩子400元,下半個月再給一個孩子400元,不然湊不齊。”孟祥見的母親說。
孟祥見將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曾跟母親說:“一旦我畢業了,就不要你擺地攤了。”
秉燭夜讀
鐘情化學一直是學霸
在皖北小村中,提起孟祥見一家,沒有人不豎大拇指。家里三個孩子中,兩個兒子都念到了博士生,孟祥見更是在清華做博士后。
孟祥見從小就愛讀書,成績也名列前茅。農村學生能考上當時孟祥見就讀的蕭縣黃口鎮黃口中學,并不容易。高中一個年級里400多人,孟祥見穩居前20名。
在同學鄭思星的印象里,孟祥見常常坐在班里的前排,悶頭苦學。晚上熄燈早,孟祥見就點著蠟燭繼續看書,常看到凌晨一兩點。
孟祥見對化學的熱情,由來已久。高一時第一次化學實驗課,做氫氣的相關反應實驗,孟祥見聽得很認真。當時條件艱苦,可供參考的資料極少。教了孟祥見整整三年的化學老師程長城依然記得,孟祥見經常在課后把資料借來再次研究,那時,他就想要把化學學好。
孟祥見每月回一次家,30公里的路程,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返回學校時,車上往往用麻袋綁著一袋80多斤的麥子,到了學校換饃吃。連續一個月吃饃對孟祥見而言是常事。
一雙塑膠足球鞋,被孟祥見穿了整個高中。省吃儉用下來的錢,都被他拿去買了書和資料。
在他的課桌上,有一張他自己寫著的小紙條,“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他想要考上名校,有自己的一番天地。
靠著讀書求學,孟祥見一路從皖北農村,走到省城、上海、新加坡、北京。原本他的下一站,是南京,去做高校里的副教授。
善待家人
從不向家人提煩心事
作為家中長子和家族長孫,孟祥見習慣了為家人著想。
小時候的孟祥見,是村子里的孩子王。一群人跟在他后面玩兒,但他不霸道,常常扮演著主持公道的角色。這樣的性子,也延續到了后來。如果家人有了矛盾,他往往是從中調解的那個,不偏不倚,以理服人。
弟弟吳濤比孟祥見小2歲,從小對長兄十分信服。“有我哥在,我就沒操過什么心。”家人生病,他總是噓寒問暖,離得近的話就直接跑去照顧。哪怕是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做了5年的博士,除了每天問候父母,孟祥見依然會在每周五、六給弟弟打電話,詢問家里的大小事情。
在新加坡留學期間,孟祥見依然爭取到了4次春節回家,他在乎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按照習俗,鄉下需在春節里走親戚。孟祥見就自己一人操辦好了所有需要的物品,領著弟弟和妹妹,四處走動。博士期間,孟祥見做課題研究有了一些收入,他節衣縮食地攢著,一點一點為家里置辦著,從冰箱、電視、到豆漿機。他漸漸實現著自己對母親和家人的承諾,努力做好一個撐得起事的大哥。
他幾乎沒有向家人提過自己的煩心事兒。似乎,他把一切的煩憂思緒都傾注到了人人網站上。在孟祥見的個人主頁中,他數度傾訴了科研中的艱難與勞累。在他用英文寫的日志中,最常提到的是“I have to”——不得不。
朋友相聚,總會聊些近況。大家都覺得孟祥見美中不足的,就是沒有一個女朋友。“我們也時常說他,該談個女朋友結婚了。”孟祥見的朋友張強回憶道。孟祥見也提到過女朋友的標準,“第一條就是接受我的家人,能做出長嫂的樣子來。”
然而,孟祥見多年在外求學,與家人聚少離多。他遭遇不幸后,母親總會想起在村口送他搭票車離開時的背影,“只送了不到1里地,要是送得更遠些,就好了”。
新京報記者 王佳慧 實習生 王丹
■進展
清華大學:事故因氫氣瓶爆炸
清華大學實驗室爆炸起火至今已有七天。昨日下午,事故中不幸遇難的博士后孟祥見的家屬,發微博表達對清華大學校方不滿,稱至今事件無任何進展,清華拖延敷衍。
孟祥見堂妹稱,家人一直相信清華會痛惜人才的失去,積極調查事故原因。但事實上,清華大學官微除了當日及次日更新過6條微博,再沒發過任何關于事故調查的進展。不管是學校領導重視程度,事情調查進展,還是后事協商進展,均未讓家人滿意。
孟祥見的堂妹介紹,雖然清華尚未通報事故調查進展,但家人一直在調查。孟祥見的弟媳也是化學博士,這幾日已協同多名化學方面的研究人員勘查過事發現場。
勘查后,家屬發布情況說明稱,孟祥見當天進行的實驗是一個常規的催化加氫實驗。經過現場觀察,他操作臺只有燃燒跡象,沒有爆炸跡象,標有孟祥見名字的反應釜完好。爆炸的是一個氫氣鋼瓶,爆炸點離孟祥見的操作臺兩三米處,鋼瓶為底部爆炸。鋼瓶原長度大概一米,爆炸后只剩上半部大概40厘米。而鋼瓶厚度為一厘米,可見當時爆炸威力巨大。
昨晚10時30分,清華大學官微更新通報稱,20日下午,海淀公安分局向化學系實驗室事故的身故者家屬通報了事故現場勘查結果及初步結論:排除刑事案件可能,其實驗所用氫氣瓶意外爆炸、起火,導致腿傷身亡。更進一步的調查,公安部門正在進行中。
“氫氣瓶爆炸是真的,具體事故原因不明確,不能簡單歸結為意外。”昨晚,孟祥見弟媳得知清華大學的上述回應后表示,家人正在討論、分析。
此外,清華通報,全校已停用與該事故同類、同廠家生產的氫氣瓶;并已組織專家全面梳理校園安全隱患和實驗室安全薄弱環節,正在對學校重點要害以及危化品存放實驗室等進行徹查。
新京報記者 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