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8

李慧瓊:透過現象深層次看香港政治

2015-07-23
来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香港最大政治組織女掌舵人李慧瓊:透過現象深層次看香港政治

  香港政治複雜多變,如何看透它?中評社記者日前專訪了香港最大政治組織的女掌舵人、民建聯主席李慧瓊。李慧瓊表示,“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就是香港回歸以來的最大成就,“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驗證了當年的決策正確。同時她也指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也逐漸顯現,鑒於這個制度並沒有先例,港人需要繼續摸索,正視挑戰。

  普選被否決不能否定過去十八年

  身兼行政會議成員和立法會議員的李慧瓊在接受專訪時表示,“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就是香港回歸以來的最大成就,這套制度是一個首創,也是處理曆史遺留問題的創新想法,很有遠見,了不起。“回想當時一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接手一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150多年的殖民地,而不需要流血和沖突,我覺得‘一國兩制’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她說。

  李慧瓊認為,在回歸後,香港繼續資本主義的運作,特區政府按照《基本法》管治香港,從過去殖民地時代,由英國派總督及大量官員來管治,到今日回歸祖國18年,香港民主的路一直在走,實現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而香港總體和內地維持了“兩制”的分別,香港人的生活模式也得以保持,印證了當年的正確決策。

  她特別提出了3個方面:首先,香港的資本主義體制沒有因為回歸祖國而改變;第二,香港市民、企業仍然享有高度的經濟自由,市民享有言論自由、遊行集會自由;第三,香港的民主化進程一步一步向前行,雖然這一次根據《基本法》設計的普選被反對派否決,但不能夠否定過去18年,香港的民主有很大的進步。她反問,從港英時代立法局長期的委任制度,到今日由選舉產生,誰可以否認這種進步呢?香港在一個城市裏面可以建立終審制度,並得到了世界各地的認可和肯定,司法制度獨立和法治都是重大的成功標志。

  “一國兩制”在港還有很多發展空間

  李慧瓊也承認,“一國兩制”在香港還有很多發展的空間。香港必定要在國家發展中,在“一帶一路”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及作用,推動香港及國家的經濟發展。

  她指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面對了很多挑戰,因為沒有先例,全部都是一個摸索過程。她續稱,雖然未必完全是因為制度問題,但挑戰確實是出現了,例如香港經濟發展、增長和競爭力雖然還是不斷向上升,但相對競爭力的優勢已經失去,被深圳、新加坡和澳門等城市超過,“這些問題我們不能當做看不到”。

  “在現在的制度下,我們還是有管治的困難。”李慧瓊又指出,行政立法關系缺乏有機互動,香港當時參考了英國的議會制度,但沒有把執政黨的概念搬過來,行政立法分開自然就會有矛盾。她又稱,雖然香港立法體系在回歸後實現了民主大進步,立法會議員全面由選舉產生,這自然也引伸到了議會抗爭“拉布”、行政立法關系緊張問題,直接導致施政不順暢。

  而在社會層面,李慧瓊則表示,公民社會越來越活躍,網絡世界迅速發展,不單是對港府,對所有建制組織都是大的挑戰,就算是已經公認有民主制度的美國、歐洲多國都不能幸免。不過她相信,這些不是因為回歸,而是當民主化一路向前行,加上資訊越來越普及,還有新媒體被廣泛應用所造成,這些都是香港政府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回歸後,社會矛盾凸顯了,但有政客把各種問題歸咎於普選制度未確立,並不公道。李慧瓊強調,這次普選落實不了,並不是中央不容許,而是有28票的否決票令普選無法向前行。她認為,普選一日未落實,對於改善香港政局都會有相當難度,“這個問題會繼續困擾著香港”。

  普選不可能短期內再次啟動

  反對派采取捆綁方式否定政改後,卻又馬上要求重啟政改,對此李慧瓊表示,很多重大的政改問題不是某些人隨隨便便說一句就能做的,現在說什么“重啟政改”,就是想推卸否決政改的責任。她續稱,對於此次政改咨詢,特區政府已經安排了非常充分的時間和平台讓各方進行討論,相信大部分市民會明白,普選不可能在短期內啟動的。

  政改表決前在深圳會見立法會議員的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曾表示,要和“泛民朋友”繼續溝通,但李慧瓊認為,政改遭否決已經成為一個矛盾點,令中央與反對派的關系降到冰點,短期內很難有溝通機會,“我相信長遠一定會與泛民繼續溝通的,但短期也要讓大家喘一口氣的,冷靜思考一下。”

  在20個月的政改爭議當中,多方都提過要建立一個溝通平台,但遲遲未能建立,李慧瓊認為並非這樣。“回顧上海之行、深圳之行,這些就是所謂的平台,但部分人做了一些不必要的政治表演,反應也一般。”她反問,中央建立這種溝通機會的時候,反對派卻拒絕認真參與,又說參與者是“自毀長城”,那到底還要不要溝通平台呢?李慧瓊直言,反對派需要思考到底是什么阻擋了根據《基本法》設置的普選,以及“一國兩制”更順暢地落實,並面對其中一個核心問題:與中央的關系和互信問題。

  與中央溝通建立互信需持正面態度

  反觀建制派,無論是在政改前後都積極與中央官員與中聯辦溝通,可惜每次都會被反對派及個別傳媒批評是去“交代”問題,任由中央“介入”香港事務。

  李慧瓊對此表示,中聯辦每次有什么舉動,就被批評是“介入”,這是一種不公正的社會現象,中聯辦作為中央政府的派駐機構,關心香港,理所應當應該比其他外國領事館的人跟我們(香港政界)關系更密切。她反問,香港各界要和中央政府有互信關系,但是安排個飯局也被說成是“介入”,那怎么去建立關系呢?

  李慧瓊認為,香港社會要對中聯辦與各界接觸持比較正面的態度,才會對整件事有幫助;如果認為中聯辦請吃飯、茶敘就是“介入”,議員去溝通就是“交代”、“磕頭”,這樣只會阻礙中央政府與不同黨派立法會議員全面建立溝通關系。(中評社記者 黃蔚)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