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注定要寫入中國股市史的一天。島妹隔岸觀火,也不禁心焦。正當散戶束手無策的時候,突然一條“利好”飛檄而至:
現年59歲的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將接任肖鋼擔任證監會主席,立馬到任。
當然,下午常振明就簡單而直接地回應了:胡說。加上第一次子虛烏有的尤良凱,這已經是第二個謠言了。流言蜚語,本來無稽。不過常振明何許人也?為什么中信稱他為“救火隊長”?
常振明的傳奇經曆,中信集團內部無人不知,他是集團內部唯一敢和當時董事長王軍“對罵”的高管,也是屢屢起死回生的“逆轉神”。他的職業生涯基本都在中信集團度過,履曆非常完整。身為前國家圍棋隊隊員,這位七段高手常說的一句話:我不喜歡下順風棋。
下面就由島妹給諸位看官解盤三次,說說這“救火隊長”的名頭是緣何而起,這一盤盤逆風棋又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起死回生第一救
中信嘉華銀行是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2000年,公司前任董事長金德琴利用職權為自己撈了一把,卻給公司造成了60億損失。常振明接任時,公司已被這個敗家主兒整得命懸一線,瀕於破產,上下人心惶惶,謠言橫飛。根據《中國企業家》雜志2004年2月刊載報道,當時的中信嘉華不良資產率為35%,是全香港第一。按5級分類法,最少要為這些不良資產准備近10億的撥備,但當時嘉華撥備前利潤僅有6個多億,平生4億虧空。
虧空之際論英雄,常隊長空降中信嘉華。
但常隊長接任後,公司馬上又挨了第二刀,中信嘉華執行副總裁張銘千因涉嫌中信嘉華銀行1600萬元詐騙案,被香港廉政公署調查而遭停職,9月2日,這位副總裁居然跳樓自殺了,中信嘉華的聲譽也隨之造重創。
但一切困擾在“救火隊長”常振明面前——然並卵。
深諳圍棋之道的常隊長說:“我的任務就是通過談判和各方面的協調,盡可能使損失減小。這就像下圍棋,局部已經注定要虧損時,我們要做的是盡快地埋頭做好善後工作,然後再把頭抬起來。”
在常隊長大刀闊斧的改革下,2001年11月,中信嘉華斥資42億元收購了華人銀行,大幅拓展和延伸中信嘉華的規模和業務。2002年上半年,中信嘉華淨利增長已達22.6%,起死回生,並從此昂首挺胸走上小康大道。
臨危上市第二救
2004年7月,建設銀行赴港上市已進入關鍵時期,中央政府一道急令將當時正以中信集團副總經理身份訪美的常振明調至建行,擔任行長一職。也許這就是命,這次常隊長又是給另一個貪官補台。在2005年建行上市沖刺階段,原建行董事長張恩照落馬,受這一事件影響,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建行的上市。
但常隊長又一次臨危救局,力挽狂瀾。此後在建行的兩年時間裏,常振明帶領建行順利完成財務重組、股份制改造及海外上市的三級跳。2005年10月27日,建行在香港掛牌上市,籌集資金92.3億美金,占總股本的13.5%,市值達665億美元。
截至2006年3月初,建行股票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成為第二大港股,市值排在全球上市銀行的第七位。同年,這位“亞洲最賺錢的銀行”的行長則“功成身退”,回歸了老東家中信集團,擔任中信集團總經理,而當時建行董事會則給予了常隊極高的評價。棒棒噠的救火隊長真是受歡迎。
殘局轉勝第三救
2008年金融海嘯中,素以實業投資聞名的老牌紅籌企業中信泰富不幸成為全球外彙衍生品市場最大一宗虧損案的主角,由於看走眼購買了澳元外彙衍生工具,中信泰富出現高達155 億港元的巨額虧損。
Duang,Duang,我們的救火隊長常隊再一次登場,2009年4月初,大股東中信集團委派常振明“臨危受命”。
常隊長的到來立刻增強了市場信心。2009年4月22日,中信泰富股票上午便猛漲超過半成,成為當天表現最好的藍籌股。
而常隊長在上任一個多月期間更是馬不停蹄。首先與員工溝通安撫軍心,其次拜訪公司的合作夥伴,同時評估業務整體情況,把控全局。11月1日,中信集團就確定了解決中信泰富問題的方案:一方面緊急向中信泰富提供15億美元備用信貸,隨後中信泰富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向中信集團定向增發14.5億股股票,替換上述備用信貸。增發完成後,中信集團對中信泰富的持股比例增加到57.6%。另一方面,中信集團按照澳元兌美元彙率1∶0.7的水平承接53億澳元期貨合約,中信泰富向集團支付約11.8億美元對價,外彙衍生品的風險敞口被轉移至集團層面。
2009年中信泰富的中報稱,公司實現盈利24.68億港元;到2009年8月5日,中信泰富的股價摸高至24.05港元,這意味著集團持股的賬面盈利達到30億美元;澳元兌美元的彙率至今維持在0.8-0.9之間。於是我們又一次不出所料地看到,中信泰富隨後發生了一個V型逆轉,無論是盈利還是股價的屢創新高,在相關衍生品合同2010年10月結束後,順利度過了危機。(文/蒹葭蒼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