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重點關注

油價與產業結構調整契機

2015-04-08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梅擇

  國際油價累計跌幅近50%,給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带來深刻復雜的影響,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無疑是低油價的受益者。但中國石油企業受到的實際影響,和一些專業機構的推測有很大差距。

  3月27日,國際油價因也門局勢動蕩連續兩天出現大漲後,當日又呈現大幅回落之勢。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56美元,收于每桶48.87美元,跌幅為4.98%;5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78美元,收于每桶56.41美元,跌幅為4.7%。此前一天即3月26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240元和230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18元和0.2元。其中北京92號汽油降至每升6.13元,95號降至6.52元;上海92號汽油調至每升6.09元;95號降至6.48元;廣東92號汽油降至每升6.15元95號降至6.66元。這是中國政府部門根據國際油價的變化對國內成品油價格做出的又一次下調。

  如果從2014年5月6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格跌破每桶100美元關口算起,此輪國際油價跌勢已經持續了10個多月,跌幅在50%左右,由此給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带來了深刻而復雜的影響。油價下跌,自然是產油國受損而進口國獲益,後者可以降低石油進口支出,降低生產成本,促進經濟增長。據世界銀行估計,油價每下跌10%,原油進口國經濟增長將提高0.1~0.5個百分點。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無疑也是低油價的重要受益者。

  根據海關數據,2014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為3.1億噸,同比增長9.5%;原油對外依存度為59.6%,較2013年的57%上升2.6個百分點。有專家分析,去年中國原油進口增幅是上年的2倍多,考慮到經濟增長狀況,目前正常的石油消費年增長率大體應在2%至3%,因此增加的原油進口量有相當部份應該是用于充實石油戰略儲備,以防備今後油價上漲對經濟的沖擊。

  中國央行貨币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宋國青認為,按照去年中國原油進口數量和目前的價格,2015年進口原油比跌價前能少花超過7,000億元,加上其他商品價格的下跌,節省的開支將超過GDP的1個百分點。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指出,國際油價暴跌,中國應該是最大受益者,不僅能全面降低企業成本,也能降低居民生活成本,這對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是相當有利的事情。具體到低油價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的測算結果是,石油價格每下降10美元,就能提升中國工業增長值增速0.5個百分點,提升GDP增速0.2~0.3個百分點,壓低CPI0.1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俊預測,如果年均油價降低10%,中國年均實際GDP增速可因此提高0.12個百分點。油價下跌對中國GDP影響比其他一些國家小的原因之一,是石油佔中國全部能源消費的比重較低,還不到20%。綜合上述數據不難看出,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之際,若低油價能夠繼續維持一段時間,對實現今年經濟7%左右的增長目標,無疑是一個有利因素。

  交通運輸業成為最大獲益者

  那麼,對于中國現有產業來說,哪些是低油價的最大受益者?根據2012年的汽油消費情況,各個行業和門類所佔比例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46.10%),生活消費(20.47%),其他行業(17.94%),工業(7.14%),建築業(3.52%),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2.46%),農、林、牧、漁、水利業(2.37%),以此觀之,顯然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收益最大,而一些企業的實例也證明的這一點。

  3月25日,海南航空發布了2014年財報,其中明確指出,受益于國際原油價格下跌,海航全年在運力增長14.24%的基礎上,航油成本相較2013年還稍有下降。2014年,海南航空全年營業成本為277.03億元,同比僅增長5.96%。其中航油成本總額為109.33億元,佔比39%,低于一般平均標准40%~50%的區間。而整個2013年度,海航的航油成本達到109.87億元,甚至高于2014年水平。受低油價等因素的影響,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20.04%,計划每10股派息0.638元。

  低油價對于不斷發展中國物流業來說也是一大利好。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今年年初發布的數據,2014年12月份中國物流業的景氣指數為57.5%,比上月回升1個百分點。其中,“受近日油價下調因素的影響,主營業務成本指數回落2.5個百分點,為54.8%。在成本下降、物流服務價格回升的雙重带動下,主營業務利潤指數回升0.2個百分點,為50 %”。據統計,油價、過路費和人工成本是物流企業的三項主要成本,其中,油價佔總成本的比重超過30%。由于油價持續走低,使物流公司的運營成本明顯下降。杭州雙展物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今年年初告訴當地媒體記者,公司從杭州到廣州的一條常規路線,來回2800公里,一輛17.5米的大掛車,現在跑一趟能省1,000多元油錢。公司共有100多輛運輸車,這半年來省下來的油費很是可觀。不過,在油價下跌、成本回落的同時,公司也面臨着客戶的壓價,“利潤空間非常有限”。這恰恰說明,物流業因油價下跌而降低的成本,能夠傳導到相關產業,從而讓更多企業受惠。

  汽車煉油業影響還需觀察

  曾有專家認為,生活消費作為汽油消費結構中第二大行業,在油價下降的利好下,會在某種程度上刺激居民消費。具體來說,油價下降,將提升汽車消費市場的熱度,並為居民出行方式提供了更多選擇空間,有利于刺激旅游市場的繁榮。不過,現實情況卻非如此簡單。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年初公布的數據,2014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372.29萬輛和2349.19萬輛,同比增長7.26%和6.86%,其中乘用車產銷1991.98萬輛和1970.06萬輛,同比增長10.15%和9.89%;商用車產銷380.31萬輛和379.13萬輛,同比下降5.69%和6.53%。而在油價處于較高水平的2013年,中國汽車產銷為2211.68萬輛和2198.4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4.76%和13.87%,增幅遠高于2014年。中汽協還表示,2015年中國汽車銷量預計將達到2513萬輛,增速7%。對比相關數據可以看出,油價高低與中國汽車工業的產銷並沒有直接的對應關系,實際上,影響汽車銷售的因素還有很多,如汽車擁有量增加後社會需求相對放緩,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民眾對收入預期有所改變,一些大城市對購買新車實行限制等,因此對低油價下中國汽車業的發展狀況,還需從多個角度進行考察,才能得出合乎實際的結論。

  同樣,與油價關系最為密切的中國石油企業,其所受到的實際影響,也與一些專業機構的推測存在很大差距。此次國際油價呈現跌勢後,曾有石油專家認為,中國三大石油企業受到的影響不盡相同。中石化原油生產量少,30%左右自己生產,主體是煉油,負面影響最小;中海油以原油生產為主,負面影響最大;中石油自產自煉,利潤在自己的產業鏈不同空間轉移,影響中性。然而,近期“三桶油”所公布的年報數據,卻與這一預測大相徑庭。2014年,中石化實現營收28,259.14億元,同比下降1.9%,實現淨利潤474.3億元,同比下降29.4%;中石油實現營收22,829.62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淨利潤1,071.7億元,同比下降17.3%;中海油實現營收2,746.34億元,同比下降3.9%,實現淨利潤601.99億元,同比增長6.6%。也就是說,煉化比例越高的企業,盈利水平下降的越多。

  對此,安迅思能源研究總監李莉分析認為,油價下跌導致煉化企業利潤下滑甚至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料與產出之間存在45天左右的時間差。“目前國內用來煉化的原油中,超過60%來自于進口,進口原油中50%又來自于中東。在油價下跌的過程中,原油運送到企業,價格便已經比購買時降低,企業煉化後相應的出售價格則會更低,因此在油價下跌的過程中,煉化企業便一直虧損。”不過,一旦國際油價企穩回升,煉化企業的經營狀況就會好轉。如今年2月初原油價格出現強勁反彈後,不少煉化企業迅速扭虧為盈,一些加工勝利原油的山東地方煉廠的利潤甚至大幅度攀升了1,270元/噸。

  總之,低油價對中國產業發展的作用往往看不到“吹糠見米”式的影響,其中還有諸多政策和市場因素的共同作用,只有冷靜觀察認真分析,才能看出清晰脈絡。

  政府部門增加宏觀調控資本

  對于中國政府來說,低油價除了可以带來減少石油進口費用,控制物價漲幅、促進經濟增長等好處外,還可增加推進經濟結構、產業結構改革的手段和實力。

  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只有0.8%和1.4%,3月份預計也在1.4%上下。而國際油價繼續保持在低位,是CPI較為平穩的原因之一。這種情況,為中國高層進一步開展價格體制改革特別是能源及公共產品價格改革,為市場經濟的發展鋪平道路,提供了較大的操作空間。另一方面,油價下跌也為中國通過稅收調整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寶貴的機會。

  自2014年11月29日至2015年1月13日,中國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中,連續三次上調國內成品油消費稅,上漲幅度為0.52元/升。經過此輪消費稅調整後,汽油、石腦油、溶劑油和潤滑油的消費稅已提升至1.52元/升,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消費稅提升至1.2元/升。由于消費稅的多次上調,在國際油價下降近50%的情況下,國內成品油價只下降了20%,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成品油消費,但同時增加了政府稅收。雖然此次消費稅調整的過頻過密,因而引起了不少社會議論,但是其大方向並沒有錯。

  目前中國已是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60%,且成品油消費量呈穩步上升的趨勢。一些地區以臭氧、灰霾污染為特征的復合型污染日益突出,機動車尾氣排放是造成空氣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適當提高成品油消費稅,不僅可以促進大氣污染治理,減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引導消費需求,促進石油資源節約利用,而且有利于促進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對于加快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推動經濟邁向健康可持續的增長模式將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的新增收入,將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安排,主要用于治理環境污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節約能源,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此外,提高成品油消費稅後,國家將繼續落實和完善對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補貼政策。現實表明,國家的政策扶持對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正在發揮促進作用。以汽車產業為例,2014年中國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溷合動力車的累計銷售74,763輛,較2013年增長3倍多。盡管其基數與傳統能源車還相差甚遠,但增長速度卻遠遠超過了後者。

  如何借助此次低油價提供的可貴機會,加速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為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提供更為堅實的發展基礎,這是擺在中國政府和企業面前的重大課題。

[責任編輯:鄭嬋娟]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