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周海勝
2015年初,美原油價格跌破50美元一桶,而布蘭特原油價格也直奔50美元大關而去。下跌趨勢很明顯,但波動的速度還是超過了預期。拋卻政治的陰謀論,2014年石油下跌的理由無外乎三點:一是世界經濟長期走軟,缺乏新的增長動力;二是美元加息預期帶來的升值預期;三是石油在新技術革命的引領下不斷增產帶來的供需變化;四是華爾街資金借機對國際油價的順勢做空。
顯然,第四個理由是放大加劇石油價格大動蕩的重要因素,而紛繁複雜的政治因素,更是加深了石油危情的劇情。1月20日,伊朗石油部長比詹·納姆達爾·贊甘內(Bijan Namdar Zanganeh)接受採訪時表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目前沒有縮減原油產量目標的計劃,伊朗能夠承受油價更大幅度的下跌,甚至以每桶25美元的價格出售。而沙特石油部長去年底早就表示,跌到20美元一桶也不會減產。
低油價成新常態,石油價格在現在的基礎上再來一次“腰斬”,似乎有點危言聳聽。但較謹慎的預測,2015年國際油價很可能跌破40美元,並且未來較長時間內都只能在50美元上下徘徊。很多分析已經指出,美國、中國、日本等石油消費大國總體上說受惠頗多,而油價的下跌帶來的是生產成本的降低,最終會傳導到終端市場,有助於刺激消費和經濟復甦。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美國是最大的受益國嗎?
很多分析師認為,油價的表現更多的是政治因素,是烏克蘭危機與中東亂局的政治博弈,最後變成經濟制裁與石油較量:一面是美國為首的西方打壓俄羅斯,一面是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國家打壓伊朗什葉派國家。由於俄羅斯、伊郎的經濟對石油出口都高度依賴,這種打壓顯然會給相關對立國家之間帶來更嚴重的隔閡與更尖銳的對立。這樣的分析雖然有點陰謀論的味道,但客觀上低油價對俄羅斯確實造成了不小影響,盧布匯率大動蕩足以證明這一點。因此,目前低油價的動蕩,即使不是美國故意的,也是美國樂見的。
美國經濟自2014年第二季度以來一直保持強勁復甦勢頭,油價下跌對美國GDP的增長的推動是毫無疑問的。汽油價格的大幅下跌將令美國家庭省下更多的現金,用於購買其他產品和服務。2014年,美國人因汽油價格下跌而省下的錢估計有140億美元,而原油價格的穩定或下降將可提高經通脹調整後的美國工人工資,使其有更多錢能用於消費。
美國主導下的頁岩油技術革命,是改變的石油供需變化與油價下跌的重要原因。美國頁岩氣和致密氣革命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世界能源格局。據統計,美國原油產量自2008年以來上升了近80%,進口佔石油消費的比例已從60%下降至30%,而加拿大油砂產量的提高也增加了每日100萬桶的供應量。面對全球糟糕的經濟表現,有專業預測指出,2014年OPEC以外國家的石油產出很可能每天增加170萬桶,而需求增量僅為90萬桶。一方面是石油在新技術革命引領下的不斷增產,另一方面是消費需求並沒有想像中的旺盛。因此,石油供應嚴重過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油價下跌是石油新技術革命帶來的積極成果,但無底限下跌的價格與巨大波動並不符合美國利益。過去幾年來,美國頁岩油革命帶動了該行業龐大的資金投放。根據德意志銀行統計,能源板塊已經佔到了美國資本支出總額的三分之一。能源公司投資的目的顯然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但是隨着油價的持續下行,投資能源行業似乎已經無利可圖。美國能源部的資料顯示,超過80%的美國頁岩油都產於德克薩斯州的伊格爾福德(Igor Forde)和北達科他州的貝肯(Bakken)兩大油氣產區,剩餘的19個頁岩油產區僅佔美國頁岩油總產量的20%。通常情況下,油價在每桶65美元至75美元時,頁岩油企才能盈利。
在國際油價持續頹勢的背景下,美國通過開發頁岩油氣資源而獲得的更大能源自給積極性已經遭到了打擊。石油巨頭康菲(ConocoPhillips)已經宣佈下調2015年預算達20%。全球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 Billiton)1月20日發佈公告稱,公司將在本財年末之前關閉40%的美國頁岩油井。必和必拓是全球市值最大的礦業集團,大量證據顯示出美國頁岩油繁榮正在面臨終結。
因此,低油價符合美國經濟復甦的要求,但過度失控的油價亦會傷及美國利益。而之所以美國仍然放縱油價的急跌,畢竟美國能源部門在整個經濟產出、就業和貿易當中所佔的比例相對而言非常有限,因此低油價對經濟的消極影響,基本上可以控制在最小範圍之內。同時,由於出口也僅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約14%,出口受阻只會影響美國經濟反彈力度,而不會改變美國經濟復甦大勢。
沙特是石油下跌的受益方嗎?
1月末,在沙特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Abdullah)去世以及有關其繼承者石油政策調整的傳言後,一度急跌的石油價格出現緩和跡象,開始止跌微漲。自去年6月中旬以來,石油價格下跌近60%,作為歐佩克最大產油國,以及該組織實際意義上的領導沙特阿拉伯,被推至本輪石油博弈的風口浪尖。
石油急跌,明顯重創了俄羅斯經濟,人們首先聯想到的是西方對俄羅斯的打壓,石油在本世紀被當成“政治工具”已經不再是什麼秘密,作為美國的重要盟友,沙特明顯在推波助瀾。唯一符合沙特阿拉伯國家利益的解釋就是,他們不願將自己的市場份額讓給非歐佩克產油國,更不能接受歐佩克在石油市場話語權的淪陷。石油價格的下跌,理論上講是石油技術革命帶來的積極成果,但油價的急跌與殘酷市場份額的競爭,已經開始讓80%的頁岩油企業處於虧損。通常情況下,油價在每桶65美元至75美元時,頁岩油企才能盈利。大量證據顯示出美國頁岩油繁榮正在面臨終結,而這一切更多被解讀為沙特維護傳統能量格局的陰謀。歷史經驗表明,緩慢的油價下跌是有利於經濟復甦的,但這種雪崩式的下跌只會衝擊世界經濟秩序,進而衝擊世界金融市場,很多市場參與者將來不及修正他們的預期。
歐佩克秘書長巴德里1月26日坦言,“油價正被用來服務於一個產油大國的戰略利益,政治因素不應被利用。”此輪石油博弈中,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國家明顯有意在打壓伊朗等什葉派國家。這種打壓給相關對立國家之間帶來更為嚴重的隔閡與更尖銳的對立,並且背後顯現出大國博弈的影子。
沙特早已處在大國石油博弈的風口浪尖。未來最大概率的演繹是:國際油價下跌,打擊不僅僅是俄羅斯或美國的石油技術革命,打擊更大的是產油國。毫無懸念,雖然油價下跌會重創俄羅斯,但最先倒下的肯定不是俄羅斯,而是那些夾在這場大國石油博弈中的小國。而石油技術革命已是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沙特助推石油價格急跌的政策,最終只能延緩時間罷了。
更讓人擔憂的是,2015年,隨着石油下跌導致的中東矛盾的複雜化,中東的火藥桶極有可能會被再次點燃,沙特豈能獨善其身?
石油戰爭會打垮俄羅斯嗎?
在過去的2014年當中,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加入俄羅斯是國際政治重大事件。3月16日,克里米亞居民舉行全民公投,決定脫離烏克蘭。3月18日,俄羅斯克里姆林宮舉行了克里米亞簽署“入俄條約”儀式。隨後,俄羅斯總統普京承認俄羅斯軍隊曾為公投提供安全保障。普京解釋稱,軍隊曾暗地支持克里米亞自衛隊,因為“用其他辦法根本就沒有可能舉行公開、公正、應有的全民公投和幫助民眾表達自己的意見”。
隨着美國和歐盟對俄發起制裁之戰,烏克蘭也爆發內戰。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拒絕服從基輔,而基輔當局的回應是4月對民兵發起武力行動。對抗期間,雙方均動用了重型武器。 據聯合國最新統計數據,衝突已造成4300名平民死亡,近1萬人受傷,另有數十萬難民逃離戰爭進入俄境內,當中很多人決定長期留在俄境內和獲得俄羅斯國籍。
在與西方關係“對抗升級”的大背景下,俄羅斯表達了強硬的立場,並且明顯加強了軍備投入。12月26日,普京簽署了《俄羅斯軍事學說》總統令,將“北約軍事潛力的加強”和“北約基礎設施向俄羅斯邊界的擴張”列為對俄羅斯的主要軍事威脅。同時,更重視北約在俄羅斯周邊國家的軍事活動,將烏克蘭動蕩視為俄羅斯面臨的新威脅。2015年俄羅斯國防部預算開支達33,000億盧布(約3,700億人民幣)。國防部發言人表示,軍備支出的份額在國防部預算中將逐年增加,2013年軍備支出份額為37%,2015年為52.7%,到2017年將達到58.8%。
轉型困難遭遇西方制裁和國際油價暴跌,這是普京當前面臨的基本處境,也是導致2014年俄羅斯經濟形勢急轉直下的基本原因。但高支持率與核大國地位,成為普京這場對抗的資本,圍繞克里米亞的事態引發俄公民的愛國熱情,大部分俄羅斯公民認為,兩個新聯邦主體加入俄羅斯是具有划時代意義、公平公正的回歸。與此同時,普京的支持率5月升至85%,秋末雖有下降,但依舊很高,保持在70%左右。
油價急跌有助經濟復甦?
從積極面看,國際油價下降首先會降低能源成本,促進製造業復甦與發展,從而有利於全球經濟復甦進程。同時,低油價會刺激全球原油市場需求增加,尤其是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對於原油的需求和儲備增加,有利於經濟增長。世界銀行近期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認為,對於許多石油進口國來說,油價下跌有助於促進增長和降低通脹、外部及財政壓力。
對中國而言,除有利於民生外,油價下跌能降低我國石油進口成本,並抑制某些高污染項目的發展。中國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助理吳越濤認為,油價下跌能為中國經濟減負,相當於減稅500億美元:“簡單測算一下,2014年原油進口保守估計至少降10美元,就可以解決我們的成本200億。如果今年再下降25美元,我們節約成本應該超過500億,這是一個很大的紅利,相當於給整個經濟減稅了500億美元。”
但短期內國際油價急劇下降,會使全球市場對未來一段時期的經濟增長預期和市場需求預期下降,從而不利於經濟復甦進程。例如在全球石油期貨交易市場,做空原油導致的全球金融市場的預期降低會直接影響全球未來的經濟增長預期,而對未來全球經濟走勢預期變差會引發各國產業界對未來增長信心不足,進而削減投資,減緩經濟復甦進程。
從國別看,低油價顯然更加有利於石油進口國和石油需求方,例如中日韓印等石油淨進口國,而對石油供給方和石油輸出國則帶來新的挑戰。對於一些長期以來依賴原油出口的國家來說,國際油價的下降無疑是給這些國家的財政收入方面帶來負面的影響,尤其是在全球經濟還沒有完全復甦的情況下,國際油價下降必定會使一些國家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例如俄羅斯和一些中東的國家,甚至威脅其國家財政收支的總體性平衡。更有甚者,國際市場的能源價格可能牽連一些能源出口國家的“經濟生命線”,價格下滑將直接影響一國的主權信用等。更令人擔憂的是,隨着全球經濟進一步放緩,GDP增速下降,大量被GDP高速增長期所掩蓋的深層矛盾將在一些經濟結構不完善的國家不斷暴露出來,進而會令這些國家動蕩不安,成為增添世界動蕩不安的主要因素。
因此2014年國際油價的下降,對於全球經濟的復甦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需要結合當今全球的經濟和政治局勢,還有對於全球經濟未來走勢的判斷進行綜合分析。過去經驗顯示,油價每下跌10%,原油進口國的經濟增長將被拉高0.1 ~ 0.5個百分點不等,但世界銀行在《全球經濟展望》中認為,對中國而言,可能只能拉動0.1到0.2個百分點。油價急跌對石油進口大國經濟刺激有限,卻產油國的破壞卻是巨大的。尤其一些主要依賴於石油價格的經濟體,比如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因為國內經濟結構的畸形,將國家財政和經濟發展的財力來源全部基於高企的油價,甚至因此而採用激進的經濟政策和外交政策,在面臨國際油價的迅速下跌,這些短視的政策均面臨着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