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经济前沿

渫峰名茶覃小洪: 三十年謀一葉

2019-09-23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山僧後檐茶數叢,春來映竹抽新茸。
 
  宛然為客振衣起,自傍芳叢摘鷹觜。
 
  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
 
西山埡有機茶基地
 
  這是劉禹錫《西山蘭若試茶歌》。詩中的西山,據考證,即現在湖南渫峰公司位於石門縣西山埡有機茶基地所在地,劉禹錫和西山埡結緣,因為一份茶緣。詩人已去,但西山依舊。西山埡位於北緯30度,海拔600-米的雲霧山中,是武陵山脈優質產茶區。該基地是農業部授予的第一批高標準千畝有機茶示範園。中央電視台第四頻道的《城市1+1》欄目曾對該茶葉基地進行了專題報道。
 
  對於西山埡的情感,也許只有湖南渫峰名茶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評茶師)覃小洪和他的手工制茶團隊才有更深的體會。軍人家庭出身的覃小洪,在17歲那年也投身軍營,4年的部隊生涯,讓他練就了健壯的體魄和堅強的毅力,有種不服輸的精神。
 
「茶痴」覃小洪 
 
  退伍後他加入一個茶廠工作,後爭取到進入湖南農業大學的學習機會, 還幸運地被農大朱先明教授收為關門弟子。後來,石門縣成立茶葉辦,四年學習歸來的覃小洪被選入名優茶研製五人小組。該小組來到了離縣城100多公里的壺瓶山區的一個鄉茶廠。幾個人沒日沒夜地研製起了茶葉,1990年春終於研製出第一批名優綠茶,取名為「石門銀峰」。可是,當他信心滿滿地把這「好茶」送到朱教授手中時,卻被沷了盆冷水。這一意外結果,對覃小洪來說確實是個不小的打擊,但軍旅生涯養成的堅毅決定了他只能勇往直前,為了解決問題,他把朱教授請到石門進行現場指導,重新改進制茶工藝。
 
  手工制茶是非常辛苦的工作,鐵鍋燒紅後有160度左右的高溫,每鍋茶芽頭在6000個左右,一秒之內要用手翻炒三次,基本動作有拖、抖、炒、燜、抓、拿,這一系列動作必須連貫完成。如果翻炒慢了就會燒糊、焦邊,快了又達不到臨界葉溫,會使茶葉變紅。一開始,他的雙手燙起了很多血泡,血泡穿了鑽心的疼,他只好強忍着,繼續苦練。慢慢地手上結了一層厚厚的繭,能承受的溫度也由最初的45度上升到了90度左右,這才過了手工做茶的第一關——「殺青」。
 
  經過反反覆複試驗,不斷的改進工藝,總結經驗,終於過了做型關、控香關。很快摸索總結出了一整套「石門銀峰」制茶技術,精心製作的「石門銀峰」 1991—1993年連續三年獲湖南名茶評比總分笫一名而被評定為湖南名茶,1994年獲第五屆亞太博覽會金獎。
 
  好景不長,1997年茶廠改制,覃小洪下崗了,不甘就此放棄的他和幾個下崗工人一起做起了茶葉生意,從小的經營部開始,生意慢慢有點起色。一心想把茶葉生意做大做強的他,為了符合中國加入WTO後,國際市場對茶葉農殘檢測標準提高。為了把茶葉的品質做到極致,他把茶葉基地選擇在離縣城100多公里,方圓50公里都是原生態的雁池鄉西山埡這個傳統的產優良茶葉的山區。
 
  由於當地村民看不到種有機茶的希望,不願放棄傳統種植業。覃小洪就此召集村民開了29次大會,反反覆復給當地老百姓做工作,鼓勵他們種有機茶,一定能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他的執着與信心終於感動了老百姓,讓當地的1400多畝茶園連成了片。多年以後他也兌現了當初的承諾,讓當地老百姓擺脫了貧困,許多茶還農擁有了私家車,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小康生活。
 
  茶園有一定規模後,覃小洪成立了「湖南石門渫峰名茶有限責任公司」,集有機茶的種植、研發、生產於一體。渫峰名茶研製生產的「渫峰」牌石門銀峰、牛抵茶、石門紅茶,多次榮獲「湖南十大名茶」、「中茶杯」特等獎等國內外金獎殊榮。
 
  而公司的另一名茶「牛抵茶」系唐宋八大貢茶之一,原產於石門縣,由於歷史原因,該茶的製作工藝早已失傳,人們只能從史籍領略其神韻,覃小洪帶領新一代的渫峰人經過多年的潛心研製,讓這個歷史名茶重放異彩。抓一把「牛抵茶」泡入杯中,葉柄朝下,毫尖朝上,不落杯底,不漂水面,香氣馥郁,滋味醇爽。搖動茶杯,水盪葉跳,葉葉相碰,似牛角相抵,為貢茶之極品。
 
  渫峰名茶順應市場發展趨勢,依託「神韻大湘西,生態瀟湘茶」公共品牌優勢,對公司資源進行了優化整合,構建了公共品牌+地域商標+企業商標的三級「母子」商標體系,通過「統一產業布局、統一品牌標誌、統一準入機制、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市場形象」,成功把「渫峰」茶融入大湘西地區茶葉公共品牌中的重要成員,提升了「渫峰」茶品牌綜合效益。
 
  與茶葉打了半輩子交道的覃小洪,對於茶,有自己獨到的感悟和自信,他表示 「三十年謀一葉,渫峰名茶的每一片茶葉都是大自然的一份珍貴饋贈」。而這份底氣,不僅僅來自他從事了多年的茶業積累下來的技藝,也源於他對西山埡有機茶葉的自信。(陳娟  劉春林 影:渫峰提供)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