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貴州 > 本地新聞

黔梵淨山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53項世界遺產

2018-07-02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慶松 報道:北京時間2018年7月2日16:35,在波斯灣西岸巴林王國首都麥納麥召開的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貴州省梵淨山獲表決通過,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3處世界遺產、第13處世界自然遺產,是貴州省繼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之後的第4處世界自然遺產地。

        梵淨山位于貴州省東北部的銅仁地區境內,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成員。它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最高峰海拔2572米。梵淨山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面積402.75平方公里,緩沖區面積372.39平方公里。梵淨山是中國南方最早成為陸地的地區之一,有着悠久的地質演化歷史。梵淨山主要由變質岩組成,周圍被廣闊的喀斯特地貌環繞,使梵淨山成為佇立于喀斯特海洋中的變質岩“生態孤島”,展現了獨特的地質、生態、生物和景觀特征。

        梵淨山提名遺產地,是典型穹隆狀山地生態系統,形成了壯觀的亞高山山體和丘陵地貌。梵淨山地處于中亞熱带中部和云貴高原與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带,山體高差達2000米。受東亞季風和山體高差懸殊影響,山體在大區域內具有氣候濕潤的特征,在小區域內立體氣候分異明顯,加之極少人類活動干擾,使得梵淨山蘊含地球同緯度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重要的物種基因庫。

        梵淨山是武陵山脈主峰,方圓700多平方千米范圍內,保留着自全新世和第四紀冰期以來的重要生態過程,有着明顯的植被垂直光譜和完整的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繁衍着野生植物和動物7154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植物49種、動物35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37種、動物38種,是亞熱带生物多樣性最重要的棲息地。1984年成功列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成為聯合國人與生物圈網成員。

        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認為,梵淨山是珍稀瀕危動植物珍貴的棲息地,古老孑遺植物的避難所,特有動植物分化發育的重要場所,黔金絲猴和梵淨山冷杉在地球上的唯一棲息地,水青岡林在亞洲重要的保護地,符合世界遺產第十條標准,理應成為世界自然遺產新成員。 

[責任編輯:實習生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