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張涵坤、許入介報道:從黔大高速黃泥塘站下來,沿着鄉村公路行駛10公路左右,到達黃泥塘鎮大壩村、背座村。一棟棟鄉村“小別墅”掩映在滿目蒼翠的玉米地間,旅游停車場、觀光步道已經建好。這兩個大方的極貧村寨,正在廣州天河區的對口帮扶下,發生着可喜的變化。
黃泥塘鎮位于大方縣南部,北枕具有“世界大花園”之稱的百里杜鵑風景區,南鄰“古彝聖水”支嘎阿嚕湖。
2016年,廣州市天河區投入500萬元資金,從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公建基礎設施、產業結構調整、旅游發展四個方向上帮扶黃泥塘鎮大壩村。現項目已完工,大壩村整體環境得到很大提升,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2017年,帮扶背座村500萬元財政資金落地,帮助背座村打造鄉村旅游,該項目包含民宿改造或新建、旅游停車場、觀光步道和木棧道、民居亮化提升等六個子項目。據悉,目前專家評審、項目勘測定界、規划局辦理工程項目規划許可證電子版已提供給招標代理公司並簽署了招標代理協議,委托代理該項目招標事宜。而記者到訪時,從正遇交通勘察人員進場,一條從黃泥塘鎮到大壩村的雙向四車道旅游公路即將啟動。
大方木寨已成鄉村旅游示范大方木寨大方木寨已成鄉村旅游示范已成鄉村旅游示范
抓带動脫貧 明確“風向標”
天河區到大方掛職副縣長的張勇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廣州市對口帮扶資金共計2192萬元。其中,2017年共計1157萬元(其中:兩個美麗鄉村項目1000萬元,黃泥塘鎮和興隆鄉兩個美麗鄉村項目點的草莓種植和污水處理項目100萬元)。
2016年廣州帮扶資金投入項目分別是雨沖鄉紅旗村和黃泥塘鎮大壩村。其中紅旗村項目已完成,大壩村已投入使用。2017年度廣州帮扶項目(興隆鄉菱角村和黃泥塘鎮背坐村)兩個帮扶項目已啟動實施,已初定雨沖鄉金星村和星宿鄉重山村作為大方縣2018年度廣州帮扶項目建設點。
自廣州市天河區結對帮扶大方縣以來,兩地領導互動交流頻繁,印發了《天河區·大方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並認真貫徹落實。出台了《天河區對口帮扶大方縣五年規划》和年度工作計划,為對口帮扶各項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鄉村旅游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雨沖鄉紅旗村、興隆鄉菱角村和黃泥塘鎮大壩村、背坐村雖然是貧困村寨,但也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因此,這幾個村寨成為廣州對口帮扶大方的試點。冀望通過旅游資源開發,整村推進脫貧攻堅。
因地制宜 走鄉村旅游發展路線
“從大壩村、背座村的區位、地勢、建設效果及村民的分布情況着手,一是聘請專業公司對該進行規划設計,充分利用好大壩村、背座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打造四季有景有花有果有樂子的旅游觀光示范村。二是抓配套。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條件。從長遠上考慮,以打造完善的旅游產業鏈為目標,讓游客到旅游點後,在吃、喝、玩、住、行上舒適開心,同時多方面為大壩村、背座村增加旅游收益。三是抓培訓。提高村民旅游致富能力。旅游带動消費,带動周圍各項產業發展。邀請農業方面的專家到田地里對村民進行實地培訓,鼓勵村民種植配套旅游的農作物、經濟作物,讓村民通過老本行致富。”張勇說。目前,該鎮烏溪生態避暑園已投入運營,西河露營基地基本完成。背座村水族客廳主體工程已完成,甘棠村“茶馬古道”文化項目申報成功,溫泉開發正在招商。旅游產業發展勢頭迅猛,項目建設紮實推進。鎮將配套廣州市帮扶項目,着力把黃泥塘鎮打造成生態特色旅游大鎮,打造生態旅游品牌。
發展村集體經濟带動產業脫貧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張勇指出。采取“貧困戶+合作社+村集體”的發展模式,在大壩村成立農林牧專業合作社、康安綠色產業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廣州市帮扶資金,按6:3:1方式進行分紅,即全村貧困戶佔總收益的60%,村合作社佔30%,村集體佔10%的分紅模式,勞動力以每人每天100元保底,發展櫻桃套種辣椒產業。2017年覆蓋貧困戶35戶84人,(2017年櫻桃套種辣椒200畝,每畝產量4000斤,單價1元 )2018年將新增吸納貧困戶59戶189人,全面實現貧困群眾家家戶戶有產業覆蓋支撐。
據悉,廣州對口帮扶大方以來,已引進東部產業項目九個,廣州江南果蔬市場蔬菜種植項目,已投入1000余萬元,基地規模已達518畝,輻射带動種植面積10000畝;中山市築富電器有限公司年產值達5000萬元,解決170余人就業;廣州後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年產有效成分50噸生物糖暨12500噸水劑農藥生產廠;廣州惠華集團注資成立烏蒙同心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以及烏蒙同心包裝制品有限公司,注冊資金4000萬元;中山市巧宇電器有限公司電子產品生產項目、中山市巧宇電器五金產品生產項目、廣東科彩玻璃項目、潮星包裝印刷有限公司等項目已簽約或進入裝修階段。
石榴套種辣椒基地石榴套種辣椒基地石榴套種辣椒基地
依托天河區位助推“方貨出山”
2017年,大方縣有關企業到廣州參加廣州國際食品食材展、廣州國際美食節、第25屆廣州博覽會等國內國際展會,協助畢節市在廣州舉辦“貴州綠色農產品風行天下”推介會、“烏蒙山寶∙畢節珍好”優質特色農產品展銷會、“2017絲綢之路·黔茶飄香”高山生態茶推介會,效果初現。廣州江南市場與當地生產合作社、農業公司進行深度合作,發出貨運車輛55車次,累計發出線椒約800噸,涉及收購款項約200萬元,累計带動周邊農戶用工1200工時,累計發放農戶務工所得約60萬元。協助安樂鄉聖女果銷往廣州市場,月供應量30萬斤;引進廣州郵政局電商平台帮助大方銷售農特產品,僅烏蒙菌業每月就能在該平台上穩定銷售4-5萬元的產品。
今年,大方縣在天河區“逛花市”民俗文化活動期間,開展大方縣特色農產品、旅游宣傳推介活動,郵政果蜂網平台銷售貴州黔古軒食品13萬元,貴州好健益食品2萬元,烏蒙菌業30萬元,天貓/郵政果蜂網平台銷售大方吳記老字號食品13萬元,銷售額共計58萬元。
陪同記者采訪的黃泥塘鎮領導表示,將緊抓廣州帮扶發展機遇,依托“吱嘎阿魯湖和大方環湖公路”,配合鄉村旅游發展主旋律,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旅游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