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貴州 > 本地新聞

七星關:小雞蛋架起粵港通道 敲開山村脫貧致富門-------改革開放40年畢節試驗區系列報道之一

2018-06-19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許入介、張涵坤 報道:源于感恩深圳市對家鄉的帮扶,畢節七星關區茂源家禽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永健將一車價值12萬的雞蛋免費饋贈深圳市民。25萬枚凝聚了真情善意的雞蛋,竟打開了山村與都市的界別,使七星關區的農副產品與粵港市場通實現了無縫對接,讓黔貨出山泉涌天下,進一步激活了當地發展的內生動力和貧困戶的自身造血功能。

  以新一佳超市作為畢節特產走進深圳的第一站,“茂源人家”土雞蛋逐漸深入深圳市場。深圳市勻城六和貿易有限公司成為“茂源人家”土雞蛋在深圳的最大銷售方,三分之二的雞蛋都是通過這里賣出,現深圳約有300家大小超市銷售畢節“茂源人家”土雞蛋。

  張永健告訴記者,為了保護環境,自己結束了“土法煉鋅”,2013年將“第一桶掘金”用于飼養蛋雞。投入的150萬元,在興隆村養起了3萬羽蛋雞,每日可收雞蛋2萬枚。

  2014年,七星關區出台了1號文件,以鼓勵創業和發展規模養殖為核心,按照“政府促進、社會支持,市場導向、自主創業,業務指導、強化服務,加強監督、防范風險”的原則,進一步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以標准化適度規模生產為基礎,壯大規模、強化服務、提質增效。

  按照每只蛋雞25元的補貼,張永健順勢而為,將養殖規模擴大到了30萬羽。當時整個七星關區的4個蛋雞養殖廠規模達200萬羽,形成了區域化布局、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產業化發展格局,成為畢節市起步最晚、發展最快、標准化最高的產業。

  擴大規模,有了產量,農產品搖身變成了商品,流通與市場就顯得至關重要。張永健說,基于環境好、水質優良、空氣清新等資源優勢,產出的雞蛋綠色生態無公害,通過政府搭建平台,在對口帮扶七星關的深圳市羅湖區牽線搭橋下,在相關質檢合格後,雞蛋順利直供到新一佳超市,並逐步擴展到整個深圳市場。後又借助盛佳超市、西亞新安超市和廣州市供銷社等銷售平台進入到廣州市場。

  省去了中間環節,每枚雞蛋利潤同比高出兩角錢,直接拉動了產業增收。興隆村的村民富裕了,張永健把目光投向了興隆村相鄰的、貧困程度更深的龍鳳村。

  當時,基礎設施配套差、公共服務水平低、產業發展相對慢是龍鳳村與其它鄉村的最直觀差距。得益于羅湖區279萬元的資金帮扶,龍鳳村建成通村、通組路5.9公里。而後,在精准扶貧種種利好政策下,龍鳳又借助外力帮扶支助,建成產業道路13.2公里,30萬羽蛋雞養殖場1個,完成民居改造532棟。

  2015年10月,張永健投資了3000萬元在龍鳳村建起蛋雞養殖場,全村186戶貧困戶全部貸款入股,經過三年的發展壯大,蛋雞養殖產業風生水起。

  抓好一個點,带動一條線,覆蓋一大片。現在的龍鳳村,以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新型農民培訓為依托,以發展特色產業為基礎,以特色核桃、馬鈴薯種植及蛋雞養殖為主線,精准發力,深入踐行鄉村振興的“變形記”。

  沿着“組組通”的山路不斷前行,從鋪上瀝青的柏油路面進入到養雞場,記者見到使用的都是現代化設備,自動消毒,自動喂水喂料,自動收蛋傳送带,均是系統化的管理模式。包裝車間里,噴碼機轟鳴,正將收裝好的雞蛋加以標識。村里的貧困戶既做為產業的入股合伙人,又作為養殖場的勞動工人,分紅與工資的雙重紅利,讓老百姓憑添了更多的干勁和希望。

  通過政府扶持、村民入股,再加上自己的投入,張永健的2個蛋雞養殖場投資額度已上億元。共流轉荒山和耕地500余畝,用于標准化蛋雞養殖場廠房及糞污處理建設,場區內道路硬化6000平方米。建成辦公室1200平方米,獸醫室120平方米,消毒室50平方米,飼料加工車間1600平方米,標准化雞舍15棟22500平方米,獸醫設備1套。有工人150余名,涵蓋了41戶貧困戶。

  如今,張永健的養殖場也從最開始的3萬羽,擴大到了現在的78萬羽,日產雞蛋60余萬枚,年產值達1.5億元。每天有40余萬枚“茂源人家”牌雞蛋源源不斷運往深圳和廣州市場,價值20余萬元。2017年起,通過深穗市場方運作,每天還有3萬枚進入香港市場。同時,蛋雞養殖带動包裝服務、蔬菜種植、雞蛋深加工等產業鏈得到有效延伸,带動群眾共同致富。

  “扶貧既要授人以魚,也要授人以漁”。張永健說,脫貧要靠政府給錢,提供基礎物質保障,發展致富產業,也要靠貧困戶自身有脫貧的志氣,努力肯干。只有外力和內力共同發力,脫貧成果才能穩固,才是真正的脫貧。

  一個成功的單品往往能带動一個產業發展。“小雞蛋”蘊藏的市場潛力,也讓執政者們有的放矢的發展精准農業。立足山地資源稟賦,憑藉特有的立體氣候和生態多樣性,着力建設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引領產業發展壯大,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目前,由區里成立的盛豐農業發展公司,已將辣椒、蘿卜、土豆等農特產品直銷入廣州市場。未來,借助“小雞蛋”的“大市場”,七星關還將進一步創新產銷對接機制,補齊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短板,着力建設長期穩定的銷售渠道,通過包裝、品牌、流通環節的改革創新,促進區域內更多的綠色農產品“闖市場” 。

[責任編輯:程向明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