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李銀明報道: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國家影響力在全球范圍大幅提升。中國文化,也作為國家軟實力,成為在國際社會中提升國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國家對文化產業發展、傳統文化傳承和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視前所未有。歌劇,作為一種源于西方的舞台表演藝術,在中國也擁有越來越多的忠實觀眾。尋找文明源頭,塑造文化自信。湖南的文化機構正在傾力打造的歌劇《舜》因其題材、創意和風格等方面的獨特而引起了音樂界、文化界以及喜愛歌劇的觀眾的矚目。舜帝故事將搬上歌劇舞台,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傳承舜帝精神,弘揚德孝文化。
歌劇《舜》創作團隊黎顯豐,孟建宏,王莘與湖南舜文化研究會專家就劇本創作進行交流
為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湖南省十大優秀社會科學專家之一、 湖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原執行主席陸魁宏教授專門就歌劇《舜》作了高度評價,他指出:歌劇《舜》,用西方歌劇藝術形式“講好中國故事”,開掘和歌頌舜以德孝著稱的卓越品質。本劇的立意和主題是有根,有歷史根據的。党的十九大報告提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講過“中國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斬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今天我們孕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舜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最早源頭,尤其舜德文化是中華傳統道德的始祖,如司馬遷所言“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歌劇《舜》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尋根問祖到“最早源頭”和“始祖”,以此作為歷史根據和邏輯起點,值得點贊。
湖南省舜文化研究會會長陳仲庚,副會長楊金磚,秘書長周亞平就歌劇《舜》劇本創作與創作團隊進行交流
陸魁宏還指出,歌劇內容和藝術形式都具國際性,都具有國際視野。舜的時代,講“大道于行,天下為公”,講“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講大家都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同而不相害,“和而不同”的和睦相處。從家庭和睦,鄰里和睦,社會和睦,到協和萬邦,治國平天下,都可以看到舜帝以“和”為治國方略的影子,看到尚和合,求大同的傳統文化的優秀元素。從舜這里,可以找到今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淵源。不僅舜的中國故事內容具有國際性,具有超越國家和民族的國際視野,而且歌劇《舜》的創作團隊也是具有高度國際視野的,團隊成員有運作國際文化交流的經驗,有歌劇創作的必要條件,並得到了湖南省舜文化研究會和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所以,歌劇《舜》走出去,向世界傳播的條件非常具備。中央號召實現文化做出去工程,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廣發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共同維護文明多樣性。舜的後裔有40多個姓氏,直系後裔有陳,王,胡,孫,姚,虞,田,袁,車,陸10姓,後裔人數達2億6千萬之眾,覆蓋全國,繁衍海外,港台地區和東南亞一些國家,都成立了有舜裔宗親聯誼組織,甚至還有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這些組織都是舜文化研究與交流的平台,時舜文化走出去的聯系點,孔子是言必稱堯舜的,現在已有10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357所孔子學院和476個孔子課堂,歌劇《舜》將推薦到海外,國外去,讓世界人民聽到中國故事,讓更多的人分享舜德之光,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人本,公正,誠信,和諧,睦鄰,友愛思想價值的理解和認同,從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通過歌劇《舜》的國際傳播,讓中華優秀文化做出去。
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歌劇《舜》的項目發起人和策划人湖南定一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的黎顯豐和本劇的編劇王莘。
記者:什麼樣的動機使您想到來做歌劇《舜》?
黎顯豐:我們的上古先賢舜帝跟湖南的永州有着深厚的淵源。舜的晚年跟永州、寧遠和九嶷山有着豐富史實和民間傳說。我作為一個永州人,我覺得能夠在一個文化蓬勃發展的時期把舜帝的史實和傳說搬上舞台,這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榮耀。
永州作為一個文化歷史名城,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而舜帝文化是這些文化遺產中無價的明珠。通過舜文化的傳播,不只是中華文化在海內外的傳播,也會對永州、寧遠和九嶷山的文旅產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我們國家現在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逐步加大,民間資本對文化產業的投入也在逐步加大。國家對古典藝術市場、高雅音樂市場的推動也越來越大。我們也希望籍此機會,投身到方興未艾的文化發展事業中。
記者:為什麼要選用歌劇這一藝術形式?
黎顯豐:用歌劇這一藝術形式,出于題材本身的要求和國際文化交流的需要。
出于題材本身的要求。歌劇是一種源于西方的高雅的舞台表演藝術。它善于用音樂來表現復雜的人物和細膩的情感。歌劇在中國已盛行多年,中國的很多劇院每年都上演諸多西方經典歌劇作品。同時,中國的藝術院團也創作了多部民族歌劇。這些都為中國國內歌劇市場培養了一批觀眾。
出于國際文化交流的需要。歌劇在歐美國家,就如同中國的京劇,是一種大眾接受的高雅藝術。用歌劇來表現舜這一上古先賢,是用西方人喜聞樂見的藝術語言講好中國故事。
記者:這部歌劇的推出,在演出市場等方面想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黎顯豐:這樣一部歷史歌劇的推出,我們希望達到以下的目的:
第一 ,對海外文化市場來說,用西方人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系統演繹中國民族音樂的作品,用西方人熟知的藝術語言講好中國故事。並創作出能夠在歐美歌劇舞台被演奏的音樂和被傳唱的詠歎調。
對國內文化市場來說,把舜的故事搬上歌劇舞台,使觀眾對中華文化和歌劇藝術有更深入的了解。並創作出能夠深入人心的音樂旋律。
從歌劇藝術角度來說,創作出一部久演不衰的經典作品。
在旅游文化市場上大力推介舜文化以及在永州和寧遠相關的的名勝古跡,使海內外更多的游客訪問永州和寧遠,參觀九嶷山。
記者:圍繞歌劇《舜》,有沒有其他相關文化產品推出?
黎顯豐:我們會從歌劇中同步創作出一部大型實景劇,也會有國際國內重量級導演來執導。另外,音樂產品,文化旅游紀念品也會同步推出。我們希望籍此建立一個圍繞在舜文化周圍的藝術生態。
記者:目前歌劇創作到了哪個階段?創作過程中有哪些困難?
黎顯豐:目前歌劇劇本和歌詞已經定稿,作曲方面我們與國際權威的作曲家保持着良好的溝通交流,我們采集了很多相關的音樂素材發給了作曲家,目前作曲家和他的團隊正在積極的醞釀當中。
困難肯定是有的,幸運的是我們得到了有關領導的大力支持,比如在史料取證的過程中,當地相關領導給與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在劇本內容上主要領導建議要突出舜的德和孝等等,因為有了這些帮助,我們的劇本和歌詞創作才得以如此順利。
記者:請您談談《舜》故事背景及劇情?
王莘:故事的背景是在中華文明的上古時期,公元前2200年左右。在華夏文明發展的那段時期內,農業、手工業、政治、軍事等方面都在以驚人的速度向前推進,向外擴張。
根據史書記載和民間傳說,禪讓制曾經是一種理想的最高權力繼承形式,因為它是根據品德和才能來選拔繼任者。但是,禪讓制實際上只在有限的幾位部落聯盟首領之間的權力交接中實行,舜是承上啟下的一位。在世襲制被儒家所尊崇的兩千多年歷史中,禪讓制作為一種上古時期的政治理想而被推崇。舜,不僅是中華道德的創始人之一,也是華夏文明的奠基者之一。
大量的歷史記錄和民間傳說陳述了舜和堯的兒子丹朱圍繞禪讓和世襲而發生的沖突和矛盾。這部歌劇將把史實和傳說編織到一起,圍繞部落聯盟首領的繼承權以及華夏部落對三苗部落的外交關系,在舞台上呈現出精彩的禪讓和世襲、公心與私欲、正義與陰謀之間的歷史大戲。同時,舜的愛情故事也將在劇中被重新詮釋。
記者:請您談談這部歌劇的整體定位。
王莘: 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題材。主要人物舜是中華文明的一個文明開拓者,一個道德奠基者。我是懷着崇敬的心態來進行這部歌劇的編劇創作的。我們希望呈獻給觀眾一台深沉、厚重、輝煌的歷史正劇。
從文化角度說,我們試圖通過該劇尋找文明源頭,塑造文化自信。
從史實角度說,宏大而紮實的背景將全方位地呈現上古時期輝煌的中華文明,包括宗教、天文、農業、制造業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政治和道德方面的卓越建樹。我們將試圖能讓觀眾觸摸到中華文明在舜時期的斷面的質感。劇中將有舜、堯、女英、丹朱、象等近10位歷史記載和傳說中的人物。
從主題角度來說,該劇將講述舜致力于樹立中華源頭文化中的仁,義,禮,德。舜文化是我們文化中的儒家文化的一個重要源頭。
記者:請您談談該劇中舜以及其他人物的塑造。
王莘:該劇力圖塑造有血有肉,真實可信的中華先賢群像。正面人物的塑造避免臉譜化、程式化。人物的豐滿來自于在劇情環境中形成的個性和行為方式,以及在事件中的互相作用。另外,歌詞的創作也將賦予人物個性化的語言。
記者:您希望整部歌劇在藝術上能夠給觀眾留下什麼?
王莘:精彩的故事,從東西方文化審美和歌劇藝術審美都能站得住。優美的歌詞將使觀眾感受到古風古韻之美。
音樂是一部歌劇成功與否的關鍵。該劇對音樂的要求首先是動聽,一定要有中華民族音樂色彩,要有地方色彩,一定要有感人、能夠讓人銘記的旋律。我們已經鎖定了國際頂級音樂家來為這部歌劇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