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湖南 > 經濟前沿

2018中國“互聯網+”指數發布:長沙再次闖進前10

2018-04-12
來源:武漢晚報

  據武漢晚報消息:带上手機就可以在城市暢行無阻;車輛違法繳罰、公積金查詢、查稅辦稅、看病掛號等,手機上就能搞定;看似“虛擬”的信用評分正带來更多的便利……這些都是“互聯網+”城市带來的福利。

  4月12日上午10點,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在重慶召開。騰訊研究院重磅發布了《中國“互聯網+”指數報告(2018)》,對國內數字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系統梳理和全面展現,通過指數特征直觀地反映了 2017 年數字經濟在國內 351 個城市的發展情況,刻畫出一幅“數字中國脈動地圖”,全面揭示中國城市在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狀況。根據“互聯網+”指數估算,2017年全國數字經濟體量為26.70萬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17.24%。數字經濟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由30.61%上升至32.28%。

  別小看這個榜單,騰訊聯合滴滴出行、美團點評、京東、攜程等企業,共享大數據匯聚而成,分析139類緯度數據,可謂全球數據中分析最多、分析最全的。打個比方,榜單數據用光盤刻錄下來,從地面摞起來,可高達900米,成為全球最高樓了。“年度互聯網+總指數”城市百強榜中,武漢列全國第6位;“年度數字經濟分指數”城市百強榜中,躍升全國第5位,僅排在深圳、廣州、北京、上海後。

  年度互聯網+總指數城市百強榜前十位

  深圳、廣州、北京、上海、成都、武漢、重慶、東莞、杭州、長沙

  年度數字經濟分指數城市百強榜前十位

  深圳、廣州、北京、上海、武漢、成都、杭州、東莞、重慶、鄭州

  年度數字政務分指數城市百強榜前十位

  廣州、深圳、佛山、東莞、重慶、北京、成都、長沙、上海、武漢

  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對就業的直接带動,還是對國民GDP的拉升,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都在不斷提高。而一年一度的“指數報告”則從數據的角度,客觀地印證了各地區、城市在過去一年的發展狀態,因此,也格外值得期待。

  回顧報告:以北京和天津為核心的環渤海經濟圈、以上海和杭州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以廣州和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長期以來在中國經濟增長中扮演着火車頭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城市平均年增速快于東南沿海城市,二、三線城市快于一線城市,以武漢、重慶、長沙為核心的中西部城市群快速崛起,很可能成長為中國數字經濟的第四極——根據報告不難發現,數字經濟的發展能夠提高經濟發展效率,有效激活發展潛能,拉動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有助于消弭城市與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鴻溝。

[責任編輯:肖靜文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