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唐勇平報道: 日前,扶貧隊長袁桂雄堅持在湖南茶陵縣西北部的大山深處的左江村扶貧,成效顯著,受到省扶貧網等媒體重點報道。一晃800多個日日夜夜已經過去,年過半百的袁桂雄和所有帮扶隊員們仍然堅守在這片用雙腳丈量過的土地上。而大山深處的山村,正變得越來越美麗。
左江村位于茶陵縣西北部的大山深處,2015年10月,左江村來了市駐村帮扶工作隊。此後,田間地頭、農戶家里,經常會出現幾位城里來的帮扶工作隊員。帮扶隊進駐以後,带着村支兩委訪民情、聽民意、問民需。經過走訪調查,帮扶工作隊發現:左江村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1800元,13個村民小組382戶中有貧困戶65戶。
工作隊的隊長袁桂雄說起扶貧工作曾開玩笑的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個“走”不是離開,不是逃避,而是走進村民家里做工作。山路難行,工作隊卻堅持逐戶走訪,哪怕有些貧困戶住在深山,走一趟需要5、6個小時也一定要走訪到位。不久,村民就發現,工作隊長袁桂雄的腳上經常穿兩種鞋子,一只皮鞋,一只拖鞋。經過詢問,村民們才知道,原來袁桂雄是因為左腳痛風腫大,穿不進鞋,才想出了這個辦法。
終于,袁桂雄和帮扶隊員們的耐心,徹底消除了村民的顧慮。通過宣傳政策,村民譚珍元先前對扶貧政策的誤解得到消除。貧困戶郭奇勝老兩口終于享受到了低保,房屋得到修繕加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動態調整率達到57%……一件件實事讓工作隊樹立起了威信,脫貧攻堅工作逐步推進。
依托獨特的高山氣候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經過兩年打造,杭白菊種植、黃牛養殖、高山黑米、紅心柚,以及綠色休閑農業構成的“五彩左江”產業發展格局初步成型。全村村民都能從種植、養殖和務工中收益,貧困戶鄧晚來因為杭白菊種植股份獲得7200元分紅,當晚激動得無法入睡。
在產業的带動下,左江村集體經濟從零起步,年收入達到13萬元,全村貧困發生率降至0.4%。在後盾單位支持下,村里的基礎建設、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水泥村道幾乎修到每家每戶。袁桂雄還是習慣步行,他說,這樣可以走進村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