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楊凱,是一個電網建設工人。
3月10日,我去觀看電影《厲害了,我的國》,熒幕上突然出現的一幕頓時驚呆了我。“這不是我曾經工作過的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嗎?”
看着熒幕上熟悉的鐵塔、熟悉的地形,我的淚水禁不住沾濕了雙眼——那些在這項工程中曾經一起奮戰的人和事,一幕幕從腦海中閃過,將我带回了這段難忘的記憶里。
來自“1250”的挑戰
2016年5月,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進入全面架線施工階段,我們也正式進駐施工現場。酒湖特高壓是當時首條直接為湖南供電的特高壓輸電工程。施工中我們運用了新的設備、新的技術,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1250平方毫米,是特高壓輸電導線的橫截面面積。如何將一根和胳膊一樣粗、重達11噸的導線從一基鐵塔拉到另一基鐵塔上,是我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正在我們一籌莫展時,郭達明师傅來到現場:“打蛇要打七寸,這次架線,重點是施工前仔細勘察現場,確認好這個區間段放線的控制點,就好辦了。”
早在幾年前,郭师傅就在靈州—紹興±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項目中和1250平方毫米的導線打過交道。再次面對它,郭师傅早有准備。我們跟着他,頓時心里有了底。
放線前,我跟着郭师傅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勘測現場,制訂施工方案。
工程進展很快,馬上就到放線的日子了。我握着小臂粗的導線,手心開始冒汗。郭师傅拍拍我的肩膀:“小楊,膽大心細,沒問題的!”“一定要注意速度和節奏,導線千萬不能觸地!”郭师傅一聲令下,開始放線。
我緊緊盯着手里的圖紙和牽引力、張力控制計算表,豎着耳朵聽着對講機里傳來的聲音,按照指揮一步步操作,生怕出現半點差錯。有了郭师傅的指導,放線很順利。在機器的轟鳴聲中,粗壯的銀線歡快地奔向遠方,和鐵塔交織成一道壯麗的景觀。
郭师傅和他的33雙解放鞋
郭师傅是施工隊的大忙人。施工的那些日子里,他長期住在工地,需要什麼東西,總是托我進城時帮他捎回來。“小楊,再帮我带雙解放鞋吧,我那雙又壞了。”郭师傅說,解放鞋雖然廉價,但比那些品牌鞋都耐穿。
由于經常去店里帮师傅買鞋,老板都忍不住問我:“伢子,今年都來十多回了,這次又買3雙,你到底是搞什麼工作的,這麼費鞋?”我笑着說:“是帮我师傅带的。他做電網工程的,說這鞋爬塔走線好做事!”
一基特高壓鐵塔,塔材輕則七八十噸,重則兩百多噸。工程建設期間,郭师傅和同事們就是蹬着解放鞋,手抬肩扛將一件件塔材運送到山上,在群山之間豎起了一座座巍峨聳立的鐵塔。
郭师傅還和同事打趣:“搞工程就是好咧,別人是過年才買新鞋子,咱們是周周都有新鞋子穿。”
“沒建完”的鐵塔
工程部撤場那天,當地住戶來給我們送行。有位小朋友好奇地問我:“阿叔,這個鐵塔才建了一邊,你們怎麼就走了啊?”同事聽了哈哈大笑,原來小朋友提到的“沒建完”的鐵塔是一基叫做“F耐張塔”的鐵塔。
F塔的橫擔與普通鐵塔兩側橫擔不同,只有單側橫擔。這種獨特的設計可以減少線路走廊佔地的面積,更好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了在F塔安全放線施工,郭师傅可是沒少花工夫。他和同事徹夜研究F塔檔內弧垂誤差控制方法。他知道,如果不把弧垂誤差嚴格控制在設計范圍內,F塔特有的正負極線路上下結構,會導致導線舞動而带來安全隱患。
那段時間,我半夜醒來時都會看到項目部辦公室的燈還亮着。不用問,就知道是郭师傅在畫圖計算,調整施工方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F塔順利完成了組塔和放線。這段高壓線路就像變魔術一樣,巧妙地繞過了附近居民的房子和田地。看着線路成功送電,我們心里都感覺美美噠。
這是我在電影里看到的電網工程的故事,隨着國家越來越強盛,相信電影里會有更多的電網工程出鏡。共同期待吧!(通訊員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