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深度报道

再續輝煌 株洲加快建設「一谷三區」

2017-03-15
来源:香港商报

  成為國務院表彰的全國20個「穩增長」先進市州之一;固定資產投資邁上2000億元臺階,是2012年的2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300億元大關,是2012年的1.5倍;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程度居湖南省第二位……這是湖南株洲在過去的2016年給出的驕人成績。株洲,是全國有名的重工業城市,創造過新中國工業史上180多個「第一」。曾經因為偏於重化工產業而備受煎熬,本世紀之初連續兩年戴上「黑帽子」,被列為「全國十大污染城市」。面對轉型帶來的陣痛,株洲并沒有沉淪迷失,反而趁勢走上了「轉型升級」的道路,成為全國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範本。進入2017,株洲迎來了新的歷史拐點。市委書記毛騰飛說:「要唱好株洲大合唱,以宏偉目標為引領,必須一張藍圖繪到底。按照株洲第十二次黨代會的戰略部署,將加快建成株洲中國動力谷、『一帶一部』開放發展先行區、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示範區、城鄉統籌發展幸福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全省前列、在加快推進基本現代化進程中走在全省前列。」古老的株洲,將再次以事實證明,這個以「火車頭精神」聞名的城市將再續輝煌!香港商報記者趙啟東何雯

  創新引領加快建設「中國動力谷」

  株洲的優勢產業大多與動力相關:這里是全國最大的軌道交通生產基地,從電力機車到磁懸浮列車,占到全國40%的市場份額;這里通用航空研究全國領先,產生了全國自產民用飛機第一張生產許可證;這里還有北汽項目、時代電動汽車等。天上飛的、軌道上跑的、道路上行駛的三大動力產業,都在株洲布局,且在全國甚至全球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建設世界一流的軌道交通城,建設全國通用航空生產基地和全國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成了株洲轉型升級的首要任務。為此,2013年株洲市首次提出建設「中國動力谷」的概念,整合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車三大動力產業,構築起一個產業發展的新平臺,形成一個涵蓋研發、整機制造與零部件配套的完整產業鏈。

  「中國動力谷」概念的誕生和進入實質性運作,將使之成為株洲市工業史一個最大的發展平臺,被視為株洲市成功提升傳統工業的大手筆。「中國動力谷」的概念提出后,株洲三大動力產業的聚合效應開始集中釋放。2016年1月21日,株洲市正式對外宣布:2015年,軌道交通產業產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全市首個過千億的產業正式誕生。株洲軌道交通產業經過80年的發展,終於登上一個高峰。2017株洲「兩會」上,動力谷的打造依然多次被提及。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株洲提出,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契機,全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及制造強市。大力推進「中國動力谷十年行動計劃」,全力打造「3+3+1」產業新體系,做大做強軌道交通、航空、汽車三大動力產業,加快建設一流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基地、通用航空產業基地、新能源汽車基地,推動動力產業集群邁上4000億元臺階,將株洲建設成為動力之都。

  開放帶動加快建設開放發展「先行區」

  2016年8月,在上海舉行的湖南(上海)投資貿易洽談周上,株洲攜200個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赴會,涉及投資額2960億元。在當天的推介會上,共簽約項目36個,其中工業制造類項目15個,能源與城市基礎建設項目15個,農業產業化項目1個,第三產業及其他項目5個。株洲吸引資金的魅力在哪里?在株洲,項目建設已經成為考核干部政績最重要的內容。通過連續制定《2014年「項目建設年」活動督查辦法》、《2015年「項目攻堅年」活動實施方案》,項目建設調度督查、考核評選等貫穿全年。為確保項目建設用地,近兩年來,株洲市連續開展徵地拆遷「百日行動」、「征拆徵收攻堅行動」、「清零行動」,徵地拆遷交地3.2萬畝、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36.5萬平方米,分別增長37%、28%。為確保資金供應,株洲市按照「打開思路找出路」、「圍繞項目抓投資」、「面向市場籌資金」、「緊跟政策尋機遇」的思路,擴大了融資渠道。去年,僅通過積極推動政銀企合作,全市就對接簽約項目73個,總金額315億元。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讓株洲有效投資持續擴大。去年,株洲引進內外資1382億元,北汽二工廠、長城電腦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未來的株洲,還會繼續築巢引鳳擴大開放。株洲市長陽衛國說,株洲將加快建立集鐵路、公路、水運、空運為一體的綜合性、立體化開放大通道,實現與「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構建開放大平臺。堅持「引進來」,實施引資引技引智升級行動,大力承接產業轉移,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堅持「走出去」,支持企業擴大對外投資、開展海外併購和承包工程項目,以產品走出去帶動產能走出去,增強軌道交通、航空、汽車、硬質合金、陶瓷、煙花等優勢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兩型」發展加快建設轉型發展「示範區」

  清水塘,曾經是株洲污染最嚴重的片區。在15平方公里的清水塘,重化工業密集,破產改制企業多、下崗職工多、破舊工礦棚戶區多。改造清水塘,一度是株洲最頭痛的問題。2008年,株洲市正式啟動了清水塘老工業區涉重金屬污染企業關停併轉工程。清水塘老工業區的搬遷改造,不是簡單的企業搬遷復制。搬走的企業,只有實現產業升級,才可能避免對當地環境再次產生破壞。通過綠色搬遷、工藝改進,已搬到醴陵的旗濱玻璃項目每年可削減二氧化硫812噸、氮氧化物332噸,不僅實現了產業的轉型升級,還改善了環境品質。去年,又將清水塘片區棚改列為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三年行動重中之重,加快清水塘老工業區「騰籠換鳥」,倒逼發展轉型。按照「一年初見成效,三年大見成效,十年建成新城」總體目標,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戰略規劃方案已正式出臺,定位為建設一座以「青山綠水、工業遺產、全面創新、開放平臺」為核心特徵的綠色創新城。新城分為工業文化旅游休镕、科技創新、口岸開放、臨山居住4大板塊,將還株洲人民一個真正的「清水塘」。清水塘是株洲「兩型」建設的縮影。「以壯士斷腕意志淘汰落后污染產能,關停企業473家、生產線195條、影響產值近500多億元。」株洲市委書記毛騰飛說。如今的株洲已經由一個資源要素外流的城市變成了「全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城市」,由一個「全國十大空氣污染城市」變成了「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成功地實現了從一個重工業城市蝶變成一個天藍、水碧、山綠、城美的現代生態宜居之城。但是,株洲人的「兩型」夢想并未止步。身肩「兩型示範區」使命的株洲,還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實施「碧水藍天青山凈土」行動,突出抓好「兩保兩治一示範」,到2020年基本建成「兩型」社會。

  民生優先加快建成城鄉統籌發展「幸福區」

  去年11月15日,湖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勝利召開。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在大會報告中提出,要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著力建設經濟強省、科技強省、文化強省、生態強省、開放強省,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而努力奮斗。「富饒、美麗、幸福」三個關鍵詞構成了湖南的新願景。「幸福」一詞直指民生。適勢而為,株洲提出了加快建成城鄉統籌發展「幸福區」的戰略目標,為建設「幸福湖南」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翻開株洲的民生賬簿,不難發現,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民生從來都是重中之重。在過去的一年,株洲大力實施「民生100」工程,集中力量辦成了一大批實事。著力推進精準扶貧,四年減貧11.21萬人,城區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併軌,城鄉醫保、低保應保盡保,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兩房兩棚」「兩供兩治」有力推進,建成3.3萬套保障性住房,解決3萬多戶房屋發證歷史遺留問題,改造農村危房2.6萬戶,解決66.4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在全省率先全域破除「以藥補醫」,公立醫院改革被國務院譽為「醫改株洲模式」。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紮實推進,神農大劇院建成使用。榮獲全國綜治工作優秀地市「五連冠」,第三次捧回「長安盃」,連續6次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如果說,經濟發展是基礎,生態文明是追求,那麼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所最終指向的都是民生福祉。為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的「幸福區」,株洲在2017將大力構建新型城鎮空間體系,按照「一核一圈一廊」空間布局,加快「北聯、東拓、南進」步伐。深入實施交通暢通、舊城提質、城市綠蔭、碧水藍天「四大行動」,積極推進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建設,大力建設教育強市、健康株洲和平安株洲。願景振奮人心,株洲無懼千里之行。有著「火車頭精神」優良傳統的株洲人民,正在開啟一次奮力書寫中國夢株洲篇章的新征程。

[责任编辑:程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