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盧松 杜君
10萬畝地,從收小麥到種玉米,7天全部搞定。今年三夏,黃泛區農場農業生產比去年又提速一天。
“這多虧了農作物精準生產物聯網的應用。”6月12日,黃泛區實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宋根川說,今年農場首次“觸網”,不僅生產速度快,而且更加精準,嘗到了“智慧農業”帶來的便利。
“6號車,2號地塊小麥已到成熟期,田間濕度適宜,適合收割,請前往作業。”收麥期間,黃泛區農場第一分場農機手關亞隨時接收設在農場總部辦公室內控制中心的指令,精準收割麥田。今年黃泛區農場開通了農機可視化調度系統,控制中心可與幾十公里外的農機手直接視頻對話,統一科學調度農機,并對農機手實時安全監管。關亞笑言:“有了視頻監控,我們不僅操作更加規范,把煙癮也控制住了。”
2013年5月,農業部啟動了國有農場信息化試點工作,黃泛區農場被選為全國農墾系統9個試點單位之一。經過兩年多的建設,目前農作物精準生產物聯網應用平臺初具規模,今年三夏首次應用于農業管理。農場信息辦主任李剛介紹:“我們啟動了農田管理服務、農機調度服務、墑情管理服務、田間作業管理服務等10個管理系統,涵蓋農作物生產管理的全過程。”
黃泛區農場的16個分場,基本都安裝了農業氣象信息采集系統,可實時監控土壤的溫度、濕度、微量元素、降水量、風向等信息。采集的參數信息匯總整合后,由物聯網中的農田服務管理系統進行分析,對農作物進行科學管理。
李剛舉例說,以前麥田春管時,什么時間澆水,配什么肥,打什么藥,都要人工調查后實施管理,不僅費工費時,精確度還不高。現在這些曾被“模糊”處理的問題,可由管理系統實時定量“精確”搞定,實現從播種、施肥、灌溉到收獲等農事活動全過程的數字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