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柯楊 石可欣
最近兩天,河南省兩會不少代表委員的微信朋友圈里,都在熱轉一篇題為《去日本買只馬桶蓋》的文章。知名自媒體人、財經作家吳曉波在文章中講述了自己的見聞:中國游客在日本搶購日本產的電飯煲、吹風機,居然還有人買了好幾只馬桶蓋。“由量的擴展到質的突圍,正是中國制造的最后一公里。”文中寫道。
推動工業轉型發展、推進先進制造業大省建設,政府工作報告將這列入了今年的全省重點工作。如何加快產業集聚發展,加速邁向先進制造業大省,把河南產品打造成用戶滿意的河南品牌,代表委員們進行了熱烈討論。
傳統產業切換到“轉型模式”
依托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食品加工是沈丘縣產業集聚區的主導產業。報告提出要改造提升傳統支柱產業,提高食品加工業產品檔次質量和裝備研發生產能力,對此,省人大代表、沈丘縣委書記皇甫立新感受頗深:“報告符合發展實際,更切中現實問題。”
“產品檔次上不去,就只能在價值鏈的底端打轉轉兒,就談不上效益和發展;光有產品生產技術,生產裝備卻只能從外地或外國引進,那就會受制于人。”他說。目前沈丘縣產業集聚區已經形成了糖制品、豆制品、面制品、清真食品等相互配套的產業鏈條,食品裝備的研發能力逐步提高,集聚區借此轉型升級,努力做大做強。
拉長產業鏈條,培育產業集群,南召縣產業集聚區從中嘗到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甜頭兒。碳酸鈣產業是該縣的傳統支柱產業,據省人大代表、南召縣縣長王放介紹,縣里建起了占地2000畝的新型非金屬材料產業園,積極開發下游高端產品,拉長產業鏈條,引領行業發展。
“目前產業園正逐步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由出售原材料向銷售終端產品轉變。縣里成立的省級碳酸鈣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被定為中國建材產業‘十三五’規劃研究成員單位,通過轉型升級,我們的碳酸鈣產業前景廣闊、市場無限。”他說。
讓河南產品成為“河南品牌”
“加快質量強省建設,推動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報告中這三個轉變,讓諸多企業家代表、委員深受鼓舞。
“叫響一個品牌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省政協委員、鄭州安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苗擁軍說,“首先要把產品做好,再做好營銷和服務,才能將產品提升為品牌。”他認為,目前很多豫企產品的研發仍是薄弱環節,要叫響“河南牌”首先要先有好產品。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要加快發展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對此,省政協委員、河南省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公司負責人于順德表示,發展新興產業要敢于投入和嘗試,考慮長期的利益回報。
他說,河南省的傳統能源煤炭氣和新能源煤層氣開采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但是要想把新能源做成產業、產品做成品牌,會遇到技術、資金和政策等問題。“這不是哪一兩家企業能解決的,需要政府部門整體推動,制訂發展戰略。”
給產業發展插上“融合翅膀”
置身于全球化“語境”和互聯網時代,企業只有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政府工作報告專門提到要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工業和互聯網金融、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很有現實意義、有前瞻性。”省人大代表、長葛市委書記劉勝利認為。
結合長葛的發展實際,他說出了自己的理解:比如考慮到國內融資成本較高,眾品集團計劃在香港上市,以增強國際競爭力;再比如森源電氣從產品設計、生產、銷售各個環節都植入了互聯網思維,通過大數據、電子商務的引入,及時反饋市場需求,強化產品線上銷售,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以后的發展就是融合性發展,不擁抱信息化、互聯網,企業就玩不轉。”他說。
省政協委員、河南浙商置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定輝還舉了一個例子:去年老牌冷凍食品三全瞄準都市白領的午餐桌,推出訂餐APP,在從傳統食品制造商向電商平臺的跨越轉型中,很好地完成了“第一跳”。“插上融合翅膀,我們的制造業就有希望‘換血’、‘逆襲’、‘激活’,用名牌產品征服消費者,讓國人到國外買電飯鍋、馬桶蓋的一幕盡早‘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