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人員查處“黑盒飯”生產點
河南商報記者 徐方方 孫李爽
昨天,5000余名讀者與商報互動,絕大多數讀者肯定了報道,給河南商報記者加油。
他們說,《河南商報》的報道并不是在批判盒飯,而是指向“黑盒飯”,并促進政策完善。
還有讀者和官員提出對“黑盒飯”的治理建議:“堵疏結合”、政策扶持正規盒飯基地發展,滿足盒飯市場需求。
互動
正方
掙錢不能建立在喪失道德的基礎上
手機尾號為“3148”的鄭州市民馬先生給河南商報記者發來短信:揭露“黑盒飯”無疑是好事,賣盒飯的掙錢不易,但不能把掙錢建立在喪失道德的基礎上。
家住鄭州市東大街的一市民說,他家小區有一家做“黑盒飯”的,和《河南商報》報道的情況一樣,“做盒飯的菜扔得樓道到處都是,鄰居都有意見,但是寧愿睜只眼閉只眼也不愿為此傷了和氣。”就在前幾日,鄭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辦事處一起查封了這個“窩點”,小區立馬干凈不少。
昨天,這一話題在鳳凰、搜狐等網站引發網友討論,多數網友給《河南商報》點贊,稱報道正合民意。
反方
記者沒事找事
手機尾號為“5347”的市民表示不理解。“ 有的酒店后廚照樣臟得一塌糊涂,你們怎么不去報道?”
站在情理的角度上,他認為,盒飯小攤販一般是社會底層人員,沒辦法,他們都需要養家糊口,為何非要斷了他們的財路?
手機尾號為“7747”的市民稱,吃了這么多年盒飯也沒見生病,你們有時間去幫助那些該幫的人吧,不要整天這么八卦,“沒事找事”。
解讀
專家:報道推動了盒飯行業的凈化
從1月4日起,《河南商報》持續關注鄭州的“黑盒飯”,河南省政府食品安全辦一位領導都一一研讀,他曾評價,《河南商報》的報道“翔實民生”。
對有市民不理解報道一事,他說,《河南商報》揭露的是社會上存在的不良現象,早發現早解決,雖揭了痛,但不能視而不見,任憑“毒瘤”生長。同時,他邀請河南商報記者與執法者面對面,詳述采訪經歷、傾吐內心感受,并對執法者提出建議。此外,還將邀請專家共同為推動盒飯行業發展建言獻策。
河南省一名專門從事簡餐行業研究的人士說,《河南商報》的報道能夠督促相關部門查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喚醒大眾的食品安全意識,“總體來講,《河南商報》的報道推動了盒飯行業的凈化。”
現狀
盒飯商:盒飯生意辦證難
說起“黑盒飯”的事情,從事正規盒飯經營的張峰(化名)有很多無奈,“不是市民不辦證,而是辦起證來太難。”
為了拿到集體配餐資質,張峰在建工廠、選址、設計時下了很大工夫,廠房設計時粗加工區在哪兒、食材怎么進到精加工區,這些都要經過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審批。
“等所有流程走完,半年過去了,時間成本太高。”張峰說。
攤販:不是不想正規,正規太難
有怨言的不止張峰,一名流動盒飯攤販坦言:自己也是家庭作坊,不是不想正規,而是正規太難。
電話中,他對河南商報記者說,自己從農村來鄭州兩年,租不起門面房,只能干“家庭作坊”,“如果非要按照集體配餐的要求約束我們,那我們肯定不正規。”
目前,他暫停了盒飯生意,期待有朝一日政府能出臺政策,引導他們走向正規。
出路
“黑盒飯”
如何不死灰復燃
昨天,人民網以“市民為啥幫‘黑盒飯’說話?”發表評論,評論中稱,“黑盒飯”臟亂差,媒體揭“黑盒飯”本該獲點贊,結果反而遭責罵,確實耐人尋味。
評論中認為,“黑盒飯”便宜方便,解決了“草根”們的吃飯問題,沒了“黑盒飯”讓“草根”們很為難。
之所以出現“黑盒飯”,是因為“白盒飯”缺失。“堵”“黑盒飯”并不難,但是如果“疏”的問題不解決,“黑盒飯”仍會死灰復燃 。
觀點
針對人民網的觀點,河南省政府食品安全辦的一位工作人員說,該觀點與《河南商報》之前報道中提到的“不能‘一刀切’”、“堵疏結合”不謀而合。
他認為,要想從根本上清除“黑盒飯”,需從3個方面入手:1.消費者樹立食品安全意識、維權意識,對“黑盒飯”要拒絕并檢舉;2.積極發展、扶持正規的盒飯生產基地,從簡化辦證流程、配套設施建設、資金等方面,對其進行支持,滿足廣大消費者對盒飯的需求; 3.強化盒飯行業協會的行業意識,鼓勵他們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并支持他們對行業法規規范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