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上海 > 经济动态

世界1000強研發企業落滬

2014-11-19
来源:新民晚報

  上海正在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企業研發機構或創新中心猶如轟鳴的引擎,馬力夠強勁,創新活力十足,才能帶動國際大都市的創新能級更上層樓。目前,上海擁有世界1000強研發企業的全球性總部和區域性總部,數量僅次于硅谷、東京,而中國知名企業想要走向世界也基本都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上海正成為中外知名企業研發創新的“必經之地”。

  跨國公司深耕上海

  上海是個神奇的大都市,國外商品敲開中國大門先來這里“下下水”,國內產品走出去也要來此“試試水”。近幾年,這種情況正在悄然生變,紛紛落滬的不只是新穎時髦的各色商品,還有源源不斷產生創新產品的研發機構;“投奔”也不再是走親戚式的落落腳,更多是扎根上海,深耕這片創新熱土。

  截至目前,上海9700家企業中,1500家設立了研發機構,研發人員約10萬人。其中,在滬外資研發中心已達378家,世界500強企業研發機構120多家,分別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同時,已有70多家跨國公司在滬設立全球性和區域性研發中心,包括GE、飛利浦、陶氏化學、微軟、英特爾等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跨國企業,將上海作為其全球研發引擎之一。

  跨國公司全球經營的空間轉移和網絡布局,往往預示著世界科創中心的興衰趨勢,而上海已經成為跨國公司全球研發網絡的關鍵節點和重要樞紐。“從全球性或區域性研發總部的數量上看,上海的研發投入強度目前僅次于東京和硅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杜德斌說,一些跨國公司在滬研發機構,已從早期的“服務中國”,發展到“服務亞太”或“服務全球”,這一反向創新模式成重要趨勢。例如GE上海研發中心是其全球四大研發中心之一;羅氏制藥的上海研發中心是其全球5大研發中心之一;AMD落戶在上海的研發中心,是其全球范圍內最大的研發機構。

  內企創新“會聚”上海

  人們傳統印象中的“外資企業重研發,國內企業輕創新”,正在漸漸改變。內外資企業研發機構的上海排行榜中,無論是研發機構數量、研發人員、研發投入、技術改造支出,還是有效發明專利數、創新成果的發表論文數、注冊商標等創新成果指標,國內企業已經略勝一籌。

  華為、商飛、中興、聯想、阿里巴巴、海爾等一大批國內新興的“重量級”企業,紛紛在上海設立創新中心或研發總部,網羅的研發人才數量眾多,企業創新研發投入巨大。上海本土大企業,例如上汽、寶鋼,上海電氣等,也紛紛成立企業研究院或創新中心,凝聚企業創新元素,激發創新活力。而且,越來越多跨國企業開始積極與本土企業合作,聯合成立技術研發平臺或者創新中心。

  不過,細看企業在滬研發排行榜,國內企業還有兩個指標明顯落后:創新產品產值和新產品銷售額,僅為外企研發產值和產品銷售額的一半。“顯然,國內企業創新研發投入已經高于外企,而產出還明顯落后,也就是創新效率和效益還比較落后。”杜德斌指出,如果說科學研究是把錢變成知識的過程,創新就是把知識轉變成錢,企業研發機構的創新就是不斷創造財富的過程。外資企業特別是跨國企業的創新效果,要明顯優于國內企業的研發機構。其在以市場為引導的先進技術開拓,創新管理理念,以及整個企業的創新模式上,有很多優勢值得借鑒。

  縱觀全球,發達國家的大城市一般都是其科技創新中心,上海有成為全球創新中心的區位優勢。上海有數量眾多的外企研發機構,國內企業也紛紛在上海建立創新中心,還需再有幾家有全球影響力的本土創新型企業。杜德斌指出,硅谷是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標桿,之所以創新活力四射,因為有層出不窮的本土創新型企業。上海還需不斷借力和借鑒外來創新研發活力,營造更加寬松與包容的創新創業環境,培育出本土的創新“引擎”企業。

  編后:

  數量龐大的企業研發機構“蔓延式”發展,縱橫交錯成強有力的“創新根系”,澆灌著上海“創新之樹”。接下來,本報將通過系列報道,深入“創新根系”內部,逐一發現企業研發中心主動落戶上海的內在原因,挖掘鮮為人知的科技創新模式,以及與眾不同的創新管理經驗。

[责任编辑:李曉尚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