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台風「天鴿」昨日洶洶來襲,港澳及廣東珠三角城市均大受影響。本港天文台挂出10號風球,持續5個小時,這也是自2012年來首次發布的最高級別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風暴期間,雖然導致香港水陸空交通幾乎全部癱瘓,多地出現水淹和塌樹情况,并造成逾百市民受傷,萬幸的是,沒有出現人命損失,社會有序。隨着「天鴿」逐漸遠離,市面很快回復正常,香港再次扛住了一次最強台風的考驗。
這場台風對本港冲擊不小。柴灣杏花村地庫停車場被水淹浸、城門河河水倒灌大浪滔天、紅磡屋苑的戶外吊船擊破住戶玻璃窗,愉景灣對出多艘貨船擱淺,位於低窪地區的鯉魚門、大澳等地水浸嚴重,海水倒灌入屋,有人更一度被困,要由人員協助疏散。風暴期間,至少有121人受傷,收到8宗水浸、692宗塌樹、1宗山泥傾瀉報告。好在,10號風球未有對香港造成嚴重破壞。
面對來勢洶洶的台風時臨危不亂,其實香港多年如是,以至有人認為是「得蒙天眷」,但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得益於本港對台風有一套既定的預警機制和配套的應急機制,從資訊發布到災害應對,都有具體條例可循,分工詳細、責任清晰、執行有力。以這次「天鴿」來襲為例,天文台早早發出預警,根據情况變化,不斷調整更新,而從預警發出后,整個機制就有序地運作起來:電視、電台、網絡不斷發出警告;各單位按既定安排樹立警告牌,作防台風準備;市民開始陸續回家;警方、消防戒備候命;民政事務總署開通緊急事故熱線;社會福利署會即時啟動緊急救濟聯絡中心;渠務署巡視各區容易水浸的地點,檢查和清理管道,保持管道暢通,并檢查防洪設施;運輸署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制訂了詳細的交通運輸應變計劃;保安局視乎台風的情况,提升應變級別,在8號以至10號風球挂出后,緊急監援中心立即啟動,負責協調工作。
對於這一套防災機制,市民也了然於心,形成默契,當挂10號風球時,即按照相關指引,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大多數機構都依規定停止運營,學校自動停課,户主根據職員回家的距離,由遠而近地安排下班,還沒有上班的人就在家里待着。而應急機構則各司其職,可以看到,冒着大風大雨,街上不斷有民安隊巡邏和量度水位,提醒居民注意安全,并協助疏散受困市民;飛行服務隊出動8架次及38人次機組人員,緊急搜救擱淺貨船的多名船員;消防員清理台風后的雜物等,盡心盡責,有專業精神,值得欽佩。從結果來看,香港應對有序,經受住了10號台風的考驗。這也說明,制度就是力量,按應急制度辦事,就能夠有效防治災情。
當然,香港在一些方面亦有待加強。例如水淹民居的場面,顯示排水系統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有市民台風天到海邊追風看浪,說明危機意識薄弱,應加強教育。應對台風,無論做多麼充足都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