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永樂大典》這樣散佚:紙張堅厚被用做濾油漏鬥

2016-10-11
来源:北京晨报

     

 

  《永樂大典》

  著名藏書家、版本學家傅增湘(1872—1949),曾親睹清宮《永樂大典》的散佚,又曾於北平廠肆間傾力搜購《永樂大典》,還曾為張元濟選購《永樂大典》,自己也曾仿真影印過《永樂大典》,實可謂百年來與《永樂大典》最有書緣者。

  《藏園群書題記》中有三條與《永樂大典》相關,見證了傅增湘的曼妙書緣。其中,第二五四條“永樂大典跋”,是為其生前所收藏並一直留在身邊的一冊《永樂大典·詩話》所作的題跋,文中概述了傅增湘一生的《永樂大典》聞見錄與藏書心得。此跋開篇即語:

  《永樂大典》舊藏於翰林院敬一亭中。至辛醜以後,翰林院裁撤,其殘帙乃時時流入廠市,餘所見者不下數十冊,往往為介於南北友好及圖書館中,所自藏者只《水經注》四冊、《南台備要》一冊而已。未幾,是五冊者亦舉以讓人,而篋中俄空矣。前歲過史吉甫太史家,出所藏兩冊相示,一為《堪輿圖說》,一為《詩話》,心竊羨之。已而吉甫臥病,醫藥無資,乃言願得五百五十金以《詩話》一冊歸餘,急諾其請,然昔年之值已一倍有半矣。“厚價收書不似貪”,其殆為我詠乎!

  據此可知,自1901年清宮翰林院裁撤以來,《永樂大典》就開始開量散佚出宮,並開始於民間售賣。傅增湘曾過眼百餘冊,但往往皆是介紹給友人購得,自己只購藏《水經注》四冊、《南台備要》一冊而已。沒過多久,傅手頭的這五冊也出讓了,手頭空無一冊。後來,他又在藏書家徐坊的長婿史吉甫那裏,發現了兩冊《永樂大典》。再後來史氏臥病,又無醫藥資費,表示願意出售其中的一冊,價格是550塊銀圓。出於對這一冊《永樂大典》內容的喜愛,也出於救友人之急,傅這一次慷慨解囊,購下了他畢生藏書中至死僅存的這一冊《永樂大典·詩話》。

  傅增湘為《永樂大典·詩話》題記的時間是辛巳年四月初四日,即1941年5月左右,此時離其親睹清宮的《永樂大典》散佚之初已整整30年過去。接下來,他就其親身經曆及所見所聞,又將《永樂大典》的散佚情況做了一番梳理與憶述,在三天後(四月初七日)補記了相當多的內容。

  從補記中可以看到,《永樂大典》不但有前述內部散佚的“內憂”,還有列強搶掠的“外患”;內憂外患齊至的晚清中國,讓《永樂大典》最終百不存一。因為翰林院接近英國使館,在“庚子事變”中,英軍占領後,竟然將館中所藏《永樂大典》等圖書投水井、填戰壘,破壞嚴重。傅增湘聽李盛鐸(1859—1934,號木齋,著名藏書家)講,戰爭結束後,英軍雖然歸還了部分《永樂大典》,但即使是來送還此書的英國使節,也還是隨意拿走了兩冊,自稱算是車馬費!更有甚者,《永樂大典》戰後四處可尋的殘頁,因為用紙堅厚,竟被油坊直接拿來做濾油的漏鬥!後來書商們蜂擁收購,一冊可以賣到10塊銀圓。剩餘的《永樂大典》也逐漸被盜出變賣,到辛亥革命時,原監守人員更私分了本就極少的餘書(每人分得十餘冊),上交政府教育部備存時只有64冊了。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