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九月九、九日。
傳說東漢時,汝南人桓景跟隨方士費長房學習修仙之術。有一年九月初,費長房對桓景說:
“九月九日,你家裏會有災厄,你趕快回去,告訴家裏的人,每人縫制一個紅布囊,裏面裝些茱萸,把紅布囊系在手臂上,帶些菊花酒爬到高山上,在山上喝酒,就可以躲過這場災厄了。”
桓景趕緊回家,照老師的話去做,全家人在九月九日這天一早,登上高山。
到了傍晚,桓景和家人下山回到家裏,發現家中的雞犬牛羊全都暴斃了。
據說這就是重陽節習俗的來曆。
看花帶酒上高山,滿目秋光浮生閑
登高賞秋,居高思危
上面費長房為什么說九月九日會有災厄呢?
原來,在古人的數字觀念裏,一、三、五七、九為陽,二、四、六、八為陰,而九為數字之極,由一數到九,就到了盡頭又要回到一了,所以九被稱作“老陽”,“九為老陽,陽極必變”。
古人從月亮的圓缺、花的開落悟出“人世無常”“物極必反”“盛極必衰”的道理,而九已經到了極盛的頂點,再演變下去,必然是衰退、敗落、凋零、死亡。
所以《易經》乾卦最後一爻“上九”的爻辭是“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是說龍飛翔到天際最高點後,因無法上升,又不能下降,進退兩難,便會後悔,也就是通常說的“樂極生悲”“高處不勝寒”。
而重陽節登高則有居高思危,應該體行謙退中庸之道的警示意義。
此外,在秋高氣爽、天高雲淡、滿山紅葉的重陽節登高還可以賞秋,“九九豔陽天”,飽覽美景的同時活動身體,呼吸新鮮空氣,有利於身體健康。
飲菊花酒,延年益壽
菊花是消暑退火的中藥,長服可以延年益壽,所以有“長壽花”“延齡客”的別稱,“菊能輕身益氣,令人久壽”。
《千金方》:“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袋枕頭,能去頭風(偏頭痛)、明眼目。”
陶淵明《飲酒》詩裏說,“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從此忘憂物,遣我遠世情……”這裏喝的就是菊花酒。
古代釀制菊花酒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菊花盛開時,連莖葉采下,泡在米酒或麥酒中,把酒壇密封存放到次年重陽節時,開壇飲用;一種是在九月九日時摘下菊花曬幹,用糯米一鬥蒸熟制米酒,配上五兩菊花末泡制而成,貯放一年後飲用。
除了飲用菊花酒外,賞菊也是重陽節的重要活動,“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賞菊的同時簪菊,把菊花插在頭上鬢邊,晚唐杜牧詩雲:“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壼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插佩茱萸,驅惡辟邪
宋代陳欽甫的詩《九日》中說,“菊枕堪明目,茱囊可辟邪”。
古人重陽節佩戴茱萸錦囊以驅惡辟邪,也可以在頭上插戴茱萸,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也是一種藥草,有驅寒熱、除風濕的作用,它的種子也可以用來泡酒,有的地方把茱萸和菊花一起放在酒中,制成所謂的茱萸酒來飲用。
吃重陽糕,步步登高
“糕”諧音“高”,吃重陽糕就寓意步步登高,吉祥如意。同時,重陽節蒸糕給老人吃,表達“敬老”之意,又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
蒸重陽糕的方法與蒸年糕相同,不過重陽糕要小一點,薄一點。為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制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灑上一些木犀花(所以重陽糕又叫桂花糕),這樣制成的重陽糕,香甜可口,人人愛吃。
一些地方講究把重陽糕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有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古往今來只如此,曾見何人再少年
由於九月初九的“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眾人常借此時祝福老人們健康長壽、平安、幸福。1989年,國家把重陽節正式定名為“老人節”,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定為全國的“敬老日”。
中華民族素有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從古時候起,我國就有重陽節獻壽的習俗。南朝梁庾肩吾《侍宴九日詩》有“獻壽重陽節,回鑾上苑中”一句,可知“重陽”向老年人獻壽由來已久。即使是現在,人們在重陽佳節裏,說的和聽的最多的也是“祝老年人健康長壽”。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秋天豐碩、厚重、深邃。這個季節流淌著斑斕的色彩,閃耀著繽紛的光芒,是多么的意味深長,恰似人生的晚年,閱盡人間冷暖,雖已華發蒼顏,但卻感悟良多,始覺黃花最多情,重陽相伴慰此心。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人生的腳步總是那么匆忙,經曆了人生的拼搏,該是放下所有紛擾,平靜心靈的時候了,且去看山,去看水,去看那深藏在歲月塵埃裏的五彩年輪,古往今來只如此,曾見何人再少年,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文章來源:儒風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