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周五)北京時間02:00,美聯儲發布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利率決策聲明。然而,時隔近十年的“首次加息”並未出現。
問題來了,9月緣何不加息?加息究竟將在何時降臨?中國會否受到重創? 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美聯儲主席耶倫(Janet Yellen)釋放了眾多價值信號,答案或許就在其中。
緣何9月加息未現?
當前各界難免心懷疑問——9月不加息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在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的出頻率尤其高。“中國和新興市場是美聯儲的關注重點。8月金融市場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中國風險,重要的新興市場都受到負面影響,新興市場出現資本外流。”
就中國而言,首先是6月下旬的“股市巨震”驚動全球; 隨後,人民幣在8月11日“新彙改”後貶值約3%,這次更是令全球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中國式溢出效應”——新興市場股市、彙市受挫,歐美股市也出現震蕩。也正是從那時開始,美國市場開始討論,美聯儲可能會因市場動蕩而推遲加息,以便進一步觀察情況。
無獨有偶,在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新領軍者年會期間,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前主席特納勳爵(Lord Adair Turner)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時表示:“上一個月發生的一切讓各界意識到,中國經濟的放緩將對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構成很大的打擊,俄羅斯和巴西都處於蕭條狀態。此外,大宗商品價格也大幅下挫。”
他也指出,“富時100指數中包含眾多大宗商品類企業,因此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何中國經濟放緩一度造成了富時100指數大幅下挫。”
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主任李稻葵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當今世界經濟就是雙發動機——中國和美國兩大發動機。美國增速約為2.5%,經濟規模達17萬億美元;中國是10萬億美元的經濟體量,7%左右的增長,增速是美國的兩倍多,但是經濟體量只是美國的60%左右,所以乘在一塊兒中國的年均淨增長是超過美國的。”
究竟何時加息?
盡管9月暫逃一劫,但何時加息仍是懸在市場之上的那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通過美聯儲最新公布的柱狀圖和點陣圖(dot plot)可知,在15個委員中,贊成今年加息的就有13人。耶倫本人便幾度表示:“仍然預計年底前加息。”
(圖說:有13個委員認為應在2015年內加息,3個認為應在2016年加息,僅1個認為應等到2017年再加息。)
(圖說:“點陣圖”中的每個點代表了一個委員對於該年利率水平的預測)
更重磅的消息還在後頭。在新聞發布會上,耶倫特別指出,美聯儲必要情況下可以召開特別記者會,即10月份仍然有行動的可能。“如果我們10月加息,我們將舉行記者會。”耶倫明確表示,10月會議仍有可能行動,並將關注之後的金融和經濟發展。
此前也有紐交所交易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由於9月和12月的FOMC會議後將有新聞發布會,而10月份會議後沒有,因此市場認為美聯儲不會在10月采取行動。可見,本次耶倫的表態也將這一既定思維徹底否定。當前,美聯儲今年還剩下10月和12月的兩次會議。
又一個問題來了——究竟是10月還是12月加息? 耶倫似乎並未透露具體信號,不過她指出,雖然當下也有支持加息的理由,但FOMC認為,等待更多證據再加息是合適的。“局勢發展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前景預期。美國經濟表現良好,預計將會繼續發展。”
一旦加息 中國是否將遭重創?
由於經曆了連續幾輪市場波動,中國投資者仍然擔心加息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那么中國真的會因此受到重創嗎?
從彙市而言,美聯儲加息可能不會導致人民幣大幅貶值預期,因為中國央行已經“先發制人”,搶先在加息前完成了人民幣貶值。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黃益平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盡管人民幣在短期有貶值的壓力,但中長期來說人民幣仍存在升值空間。”
對於“幹預彙市或導致外彙儲備枯竭”的說法,黃益平也否定了這一可能性。他表示:“中國積累了這么多外彙儲備的目的就是要在經濟體系不穩定、經濟調整過度的時候用來調整。外彙儲備就是為了在‘雨天’使用的,不用的外彙儲備只是有威懾作用而已。因此,央行的維穩行動是正常的,現在的適度幹預是擔心彙率本身的波動幅度過大,但最終目的是讓市場供求能對彙率形成機制發揮更大作用。”
就債市而言,央行自去年11月以來降息數次,並且出台規定放松在岸人民幣債券的發行,意味著中國企業對美元融資的依賴性下降,有助於緩解美聯儲加息對中國企業造成的影響。彭博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企業債發行量同比大漲77%。
對於各界最為關注的股市來說,當前中國資本帳戶尚未完全開放,因此如監管動向、市場情緒等國內因素仍是主導中國股市的要因。
招商宏觀報告此前也總結稱,1994 年以來的三輪首次加息中,上證指數在首次加息後的 1 個月內都是下跌的,首次加息後一季度的表現也不佳,不過這可能和中國的國內因素關系更為密切, 因為在 1994 年、2004 年時,即使美聯儲加息前上證指數也處於下跌之中。不過,1999 年中國股市曾經在前期暴漲,在 7 月開始調整,美聯儲加息可能是催化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