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甲
水貨客感冒,自由行打針吃藥,這讓大多數深戶居民的屁股有點痛。
459萬人次最受影響
2014年全年每周來港超過一次的深圳居民有459萬人次,佔赴港內地居民的一成。也就是說,在一周限行一次的新政後,超過30%的深圳居民,其香港行的自由,真真切切受到了影響,從「想走就走,想回就回」的深度自由,退化到了「周」朝。從自由到偽自由,這459萬人次都被綁架。
而比這459萬人次更為首當其衝的是雙非群體。深圳居住着不少「雙非」兒童,每日赴港上學,父母要赴港接送、探望子女。新政實施後,這些「雙非」家長急待特殊照顧。
紐約面積為790平方公里,人口800萬,2012年,紐約的總訪客人次為5270萬,和去年香港接待的遊客數目差不多。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都市,不是想和紐約看齊,拓展更多的空間,而是簡單地進行讓深圳普通居民陪綁水貨客。如此,以自由港自居,以世界最自由經濟體自豪,在行政干預後的偽自由行面前,情何以堪!
失了感情分
對於「459萬人次」之外的,赴港一周少於一次的深戶來說,表面上似乎影響不大,新政雖不至於扎痛他們的屁股,但卻誤傷了他們對於香港的感情,痛在心裏。
因為鬧沙士,2003年的香港可以說奄奄一息,香港經濟支柱之一的旅遊業重挫,當局前去北京,希望能有根「劃動點燃香港的火柴」,這才有了「自由行」。現在事過境遷,以水貨之名逐客,招之即來,揮之即去,這讓一向好面子的「表叔」,臉上很是掛不去,甚至有情緒「失控」的「表叔」,嚷嚷着要關掉水龍頭。
「只歡迎內地的錢,不歡迎內地的人。」新政容易讓內地普通居民形成這樣的印象,作為一個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對於本港最大的客源地,真是大丟感情分。這是以後即便花錢做形象廣告也難以挽回的。本港曾出過一本書,叫《搞笑自由行》,上載有一個問路的段子名「最快方法」:一內地表叔自由行來港,順道想去瑪麗醫院探望患了重病的舅舅,不知道醫院該怎麼走,於是便向路邊的報販問路:「請問怎樣可以最快到瑪麗醫院?」報販很不耐煩:「要最快嗎?很簡單,你現在閉上雙眼,走到馬路中心停下來,大約十分鐘之後就可以到了。」「周行」新政,也許是反水貨的「最快方法」,但卻像那位報販一樣,失卻了感情分、道德分。滄海桑田,香港不能再留戀過去,在失了對內地的巨大的優越感之後,不能再失去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