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的典范——中國梅州客天下的創新探索
本刊記者 李沫穎 田歌
窮山村變身中國最美小鎮
2006年以前,人們對廣東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東升村圣人寨的印象只是荊棘密布、雜草叢生、一片荒蕪。混雜有養豬場、磚廠、藥廠的圣人寨,面臨著經濟落后、生態環境亟待改善的發展困境。但與此同時,圣人寨地處客家文化聚集地,又覆蓋有大片原始森林,只是這些不易為外人所察覺的閃光點,需要犀利、長遠的眼光來發現挖掘,使之熠熠生輝。
梅州市委、市政府規劃的“客天下文化產業園”項目的落地,即是令這片表面荒蕪的土地火熱起來的重要支點,加之開發主體廣東鴻藝集團對“客天下”的傾力打造,則成功化為春風細雨,為曾經的荒山土地降下甘霖,成就了一片生態與經濟、物質與文化和諧發展的綠洲。
而今荒山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青山綠水,有深厚客家文化底蘊的客家小鎮,以及具有歐式風情的創新產業集群。連綿山脈中綠意盎然,湖泊溪澗鑲嵌其間,流水慢歌、鶯鳥啼鳴,展示出自然山水之美,生靈歡聲之樂。群山之中,景致錯落。人造景觀依托自然之勢,相映成輝。傳統客家木屋坐落有致,置身其中,不免回想起“客天下”文化盛宴之一的那幅客家山鄉墟日銅雕,圖內昔日客家墟場的繁榮、民風的淳樸都伴隨著徜徉木屋的腳步活躍在眼前,伴隨著小鎮街道上的漫步一一重現。
“客天下”整體環境的大變化,同時亦是當地百姓的福音。土地集中流轉不僅為農民帶來經濟收益,同時使他們通過宅基地換房,從農居遷至高層洋樓,生活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居住區內景觀水系、綠化植被全面覆蓋。從農民轉變為市民的標志亦不僅限于此,在這座和諧共融的新城鎮內,有60歲以上老人養老及醫療保險的保障,有幼兒園、北大國際中學等高品質教學設施,包括休閑、健身、觀光、文化娛樂在內的市民體驗內容豐富,居民精神文化方面的訴求由此得到回應。游客至此,時常會羨慕生活在“客天下”的當地居民:在免費對市民開放的客天下廣場內,或晨光熹微中,或華燈初上時,他們隨意散步、跳舞,隨性生活。
當地百姓在此安居,亦于此樂業。據了解,“客天下”解決當地就業近2萬人。他們得享市民權益,同時也愿意付出辛勤汗水,同心共力,為自己家園的建設添上星星之火,助“客天下”之品牌傳揚四海。在“客天下”現有的安保、表演等從業者中隨處可見當地百姓認真勤勉的身影,在客家小鎮特色手工業、餐飲等行業,亦有原住居民笑迎天下客的和善面容。
“客天下”多層次的旅游體驗,以及當地百姓的熱情好客,為它帶來游人如織的火熱場面。成功以“文化旅游”吸引外界廣泛關注的“客天下”,內蘊豐富,并合理利用園內一山一水、一樓一景,融匯內外,返璞歸真,于生態之中現文化,于現代之外現傳統。客天下旅游產業園的發展核心即因地制宜,以客家文化為重點,重新整合包括客家建筑、山歌、服飾、飲食、風情民俗在內的多重文化內涵和重要元素,外化為觀賞、娛樂、品評等游客可以多種形式進行體驗的文化旅游項目。人們在標志性的“客天下十大文化工程”前駐足,細細品味陽光下閃耀著輝煌的粵東最長銅雕《客家遷徙圖》、客家民俗風情生活長卷《客家墟日圖》、大型書法石刻《客家賦》……以此感受這座以客家文化為底蘊的城鎮,經歷千百年風雨后仍然古韻悠長的風姿。身處客家小鎮之中,聞著悠悠茶香,看著小道兩旁正在炒茶的人家,觀賞著精致細膩的木雕藝術,時間在這一刻都愿意靜止下來。依托這一切,“客天下”既對外展現、推廣客家文化,使古老文化有機會歷久彌新,亦帶給游客與眾不同的文化體驗,這使其得以與其他各地廣泛的旅游資源相區別。于客家人,這是一片引起內心共鳴的熱土,于慕名而來的游客,這將是一場客家文化的盛宴,一場全新的文化體驗。
而憑借原有生態資源以及相關生態修復工程,“客天下”積極開展養生文化和相關人文體驗。借助自然之美、自然之靜,往來其間者身心自寧。沿湖逡巡,入谷慢行,茵茵綠草隨湖光山色映入眼簾。于此靜謐之外,更是愛好運動者的另一片天地。山地自行車、戶外探險、溯溪攀巖,酣暢淋漓于森林、溪澗,草地、山野,游客歡聲笑語不時灑落清新的空氣之中。隨著“客天下”在“婚慶文化”的布局開拓,不時有新人在此拍攝婚紗藝術照、舉辦或中式或西式的特色婚禮,不斷為這座充滿朝氣的城鎮增添著喜慶的氣氛。
客天下旅游產業園自誕生之日起,先后接待來自中央、省、市領導及海內外眾多嘉賓,得到他們充分肯定與贊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時任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等領導,在考察“客天下”時對它的建筑、文化和旅游開發模式給予肯定,并期待其發展成為廣東乃至中國的特色品牌。此外,國內外眾多知名學者、專家亦對“客天下”獨創之魅力格外推崇,認為“客天下”的開發對打造世界客都、創建城市品牌有著舉足輕重之意義。
回看“客天下”這場完美的蝶變,結合當前國家對建設新型城鎮化重要戰略的充分重視,“客天下敢為天下先”的成功更像是印證國家決策的范本,其中諸多建設方面都契合了國家關于“新四化”發展的要求,體現了一個小山村變為美麗城鎮過程中,在堅持生態與可持續、綠色經濟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等方面的巨大成功,對其他地方展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借鑒意義不言而喻。
創新探索凝成全新機制
“客天下”在建設過程中,著重處理政府與市場之關系、產業與城鎮之關系、城鎮與農村之關系、保護與發展之關系,積極把握“民生、文化、產業、生態”等重點發展要素,形成產業集群發展、經濟效益提升、傳統文化弘揚、人居環境改善等多方面效益的良性循環。在當地農民邁向市民化的進程中,不但成功創建了旅游文化品牌,同時切實保障了居民的土地權益、人居權益,為新型城鎮化的成功實行奠定重要基礎。
篇一:政府指導與市場決定
觀念領先 機制創新
為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很多地方政府都曾積極發展工業園區,以期將工業產業作為最大發展助力。梅州市委、市政府則獨辟蹊徑,以觀念之革新,創造性提出“旅游產業園”的概念,并將其運用在“客天下”新型城鎮化的探索過程中,形成“客天下”獨具一格的開發運營模式。
受惠于梅州傳統客家文化的深厚積淀,梅州市在推進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充分意識到“客家文化”及其潛在旅游資源的可開發性及可能形成的品牌效應,并以此為核心,取長補短,積極整合旅游資源,推進“客天下旅游產業園”項目的建設。為保證“客天下”項目開發、建設的順利推進,更成立客天下旅游產業園建設領導小組,凸顯出旅游產業之重要地位。
在中共十八大之后,新型城鎮化被提升為國家戰略。于地方而言,新型城鎮化與換擋提速地方經濟有著緊密聯系,而推進新型城鎮化更離不開產業的發展。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之關系成為擺在新型城鎮化實現之路上最重要的門坎之一。梅州市委、市政府在推進旅游產業園項目的過程中,主動打破以往由政府全面主導的局面,借此契機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最終實現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社會支持的新城鎮化發展模式。在這一新思路的指引下,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廣東鴻藝集團最終成為客天下旅游產業園項目的開發者。
政府撐臺 民營企業唱主角
在客天下旅游產業園的開發建設過程中,本著“只服務不干涉、只收稅不收費”的創新性支持原則,梅州市委市政府將“政府主導”轉變為“多方參與、政府引導、企業管理、一體開發”的形式。其主要內容為,政府負責對具體城鎮化公司提供政策支持與行政協調,城鎮化公司則通過對項目進行資源整合,專業開發,保證項目的經濟效益及品牌效益,同時就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對政府負責。另一方面,通過專業的金融機構,城鎮化公司得到資金支持,并在項目獲得收益后,保證金融機構得到高效回報。
在此過程中,公私合營模式(PPP模式)成為項目開展時解決金融相關問題的重要模式。作為執行主體的客天下新城鎮公司,開發過程中的資金占比,自有資金占30%,其余部分由國家開發銀行提供配套貸款。經由梅州市政府撥款給開發主體政府城投公司,城投公司委托新城鎮公司進行一級土地開發,并對其支付土地開發成本及協議利潤。另一方面,新城鎮公司在針對建設用地進行各項基礎設施開發時,亦需向政府繳納土地出讓金。此后,“客天下”的其它產業開發通過溢價轉讓的形式,由客天下產業集群獲得,并進行文化產業、生態旅游、現代農業、信息化產業、養生養老等產業的開發。
“客天下”的市場化運作,正是看準了旅游產業在開發過程中,市民進鎮和農民進城的雙向人流之發展趨勢,以及由此將帶來的大量消費客群,以此形成產業聚集,推動整體產業發展。另一方面,由于城鎮化項目本身特性限制,其投資周期長、回報見效慢,則需將客戶加之轉化為金融價值,用金融手段解決長短期收益矛盾,在城鎮化項目尚未見到回報的階段,以產業與客群之間系連之紐帶,獲得收益。
市場化運營收效佳
從“客天下”的開發規劃與建設實施中,可以一窺梅州市保證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思路。從建設規劃、產業規劃、土地規劃,到民生規劃、社會規劃,“客天下”一方面保證綠色發展、自然景觀及文化特色的有效保護,并保證土地利用集約化、避免耕地非農化;另一方面,“農民進城”在公共服務、社會保障體系等多方面得到具體實現,農民本身流轉土地也在產業發展中得到增值。
而今“客天下旅游文化產業園”飽受贊譽,并迎來第二期項目開工建設。這得益于第一期的良好的謀篇布局,廣泛成功的收效,以及成功解決了政府、社會、企業、金融機構四方面和諧共贏的問題。政府在解決就業、發展產業和提升經濟方面獲得成績,民營企業本身依托對“客天下”的開發,以及產業集群的發展,在獲得開發及運營的收益同時,亦得到持續增長動力。同時,在客天下旅游產業園的整體發展支持下,農民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在基本配套設施、居住環境得到改善的同時,其經濟收益也得到保障。
篇二、村鎮嬗變與產業發展
在有關城鎮化的一系列講話中,李克強總理曾強調:“城鎮化需要產業發展來充實,通過產業發展促進就業和創業”。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被進一步提出。產業發展是支撐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最為重要的內生動力,是解決城鎮就業、創業問題的關鍵之源,同時亦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
處理城鎮與產業關系有成績
在“客天下”開發過程中,除了政府與市場之關系的順利協調,還包括城鎮與產業、城鎮與農村關系的協調。當前中國部分市縣的城鎮化建設過程,往往伴隨著空城、鬼城的出現,亂象叢生。而要在城鎮化建設的道路上走得遠、走得好,就需要避免類似情況的出現。
對此,客天下旅游產業園重點構建新型城鎮化產業及就業支撐體系,以實現“產城融合”發展。“客天下”重點發展現代農業與信息化產業集群,以及幸福導向型產業集群。依托這兩個產業集群,將現代農業與農電商平臺緊密相連,同時發展如旅游、文化、婚慶、養生等新興綠色產業,由此形成產業與城鎮發展的良性互動。另一方面,依托產業集群的發展,農業、農村、農民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從而推動了勞動力就業、農業用地流轉,更進一步加強人居環境內部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配套建設,由農村向城鎮的轉變之路明顯走得更為穩妥。借由這樣的發展模式,“客天下”成功容納居民超過20萬人,解決就業近兩萬人,發展成為一座衛星新城。
兩大產業集群帶動城鎮化全面發展
在客天下現代農業與信息化產業集群中,作為“農業電商示范基地”的”客天下”,將農電商生產、加工以及農業新生活方式三種體驗集聚,融合為獨具特色的“體驗式示范基地”。并通過“線上到線下”電商模式(O2O),對外聯系,提供農產品購物、餐飲休閑、度假等相關電子商務活動。作為現代農業基地的下屬縣市,不僅是重要的綠色農業生產區,同時亦是整個客天下現代農業與信息化產業集群鏈條上的重要一環,在初加工生產、物流配送等方面亦體現出重要作用。通過農業產業聯盟,下屬縣市區得以實現規模化生產、農業科技孵化、綠色安全農產品生產鏈條,突出了規模、科技、綠色安全等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要素。
“幸福導向型產業集群”則成功將原有居民生活環境、公共服務建設與外來消費者旅游體驗環境建設相結合。在“精致慢城”體驗構想的指導下,“客天下”建成包括客家小鎮、威尼斯小鎮、國際婚慶廣場等在內的9個小鎮,以及文化生態、南藥養生、林風眠文化藝術等8個度假區,將生態旅游、文化商業、健康醫療、養生度假等契合現代城市人消費需求的行業全面結合,緊抓當前消費結構升級之良機,逐漸形成“幸福導向型”產業集群。
兩大產業集群的建設,同時起到改變農村山區舊貌的重要作用,讓當地百姓得以充分享受、感受、體驗到先進城市的生活方式,自發、自愿地投入到家鄉更進一步城鎮化的改造建設中。
篇三、新城構建與人性保障
李克強總理曾就新型城鎮化強調,城鎮化推進過程中的核心在于“人的城鎮化”問題,其目的在于造福百姓、富裕農民,實質在于民生問題。
依托產業集群發展、產生良好收益的“客天下”,得以擁有較以往更為豐富的資源完善新城鎮就業、創業的產業支撐以及服務體系,并在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均等化、土地集約化、農民“市民化”后的素質提升及社會保障體系方面做足功課,將工作做到實處。
新城構建 解“三農問題”
“三農問題”是新型城鎮化需重點解決的問題,在“客天下”,通過農民、政府、企業三位一體的模式,明確各方所承擔的權利義務,進行分工解決,從而實現了共贏,較好解決了“三農問題”。其中農民通過其土地承包權、山林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進行確權后的土地集中流轉,或經由宅基地換房,完善安置區,或根據政府的土地增減掛鉤異地置換等方式,保障了自身權益,增加了收入。政府方面,則通過科學使用中央、省、市、縣的專項基金,落實農民所需公共基礎配套建設及服務,并將農民拆遷安置基金通過合理解決置換土地收益保證基金到位。企業方面則通過社會資本的引入,對農民集中流轉的土地進行開發運營,或以產融結合的模式參與經營性物業投資開發運營。
“三農問題”的解決,同時帶動了“農民進城”和“市民進鎮”的雙向人口流動,為“人的城鎮化”實現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新城構建為原居住地農民提供宜居的環境,更為其帶來就業、創業的良好環境與便利。
人性關懷 打造優質人居環境
“客天下”在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做出的成績,成為其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值得書寫的一筆。據了解,在民生保障方面,當地老年人得享養老和醫療保險服務。當地居民飲水困難、剩余勞動力亟需就業崗位等方面的問題得到解決。此外,在百姓居住社區內,有免費開放的公共休閑運動場所,并配套有幼兒園、學校、養老院、醫療保健、社區服務等多項社區、商業、購物、娛樂配套設施,為實現當地農民到市民的轉換邁出重要一步。
實現了“人的城鎮化”,才能說新型城鎮化道路取得了成績和突破。從這一層面而言,“客天下”所建設的,已遠遠超越“旅游產業園”所覆蓋的范疇。唯有眼光長遠,心系城鎮化、心系當地人、當地人居、當地環境,才有可能在居住、醫療、服務各方面為農民提供實實在在的生活改善,并推動其由物質生活的享受提升到精神文化層面,進而改善整體城鎮化居民的精神素養。
篇四、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
當前,綠色發展正成為各國發展之主題,綠色、低碳、環保之風盛行。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單獨論述,將其提升至更高的戰略層面。此外,報告中亦首次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等生態文明理念,要求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中,通過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面對原生態 保護改造兼而有之
“客天下”的開發建設過程,正是秉承了“綠色發展”之理念,以及保持原有良好自然生態環境、山水之風貌的宗旨。
2006年以前,世人眼中的圣人寨雖有其名,卻實實在在只是一片寂然的荒野山嶺,其中還混雜著養豬場、采石場、磚廠等等。隨著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旅游產業園”項目并進行招投標、廣東鴻藝集團中標并挑起客天下旅游產業園的建設重任,這一片土地由此逐漸呈現出嶄新風貌。而在這當中,“客天下”將身兼的生態文明建設、生態保護和復綠工程重任以實際行動體現出來。
一方面,項目強調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山丘、溪流、湖泊、樹林、植被等多樣地形地貌。由此,本著零破壞的原則,原有綿延山脈、湖泊溪澗的自然清新之氣得以留存,山間植物群落進一步得到豐富,培育符合生態功能多樣性的全新生態系統之目標初步實現。另一方面,項目建設過程中善用資源、順勢而為的特點鑄就了客天下旅游產業園別具一格的生態文化體驗。據鴻藝集團負責人介紹,“客天下”在生態保護和優化方面,始終遵從依托自然的原則,環繞山體分層規劃,使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和諧統一,同時保證其獨具世界客都之風格。身處客天下,不難發現其中多處景觀依山傍勢,真正做到了自然與人文的完美融合。
除此之外,客天下的建設過程中,在改造之外更有修復之意。對于曾因修建采石場、紅磚廠、藥廠等導致生態受到嚴重破壞的荒山野嶺,鴻藝人亦未曾有所輕視,反而斥巨資對其進行生態復綠工程。在這一修復再造思路的背后,是規劃者對客天下發展全局的把握。生態復綠工程雖在初期因投入大、產出小令投資者身負風險,但從長遠來看,這一舉措將從整體上幫助產業園的價值進一步提升。據了解,客天下在第一期建設中投入30多億元,其中有15%-20%用于優化原有生態,以及通過采購廣東、福建、江西、杭州等地植物物種,對客天下進行新植物綠化,從而在原有生態保護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客天下”整體生態環境進行了優化。
善用資源 “綠水青山 就是金山銀山”
雖然生態保護項目在開展初期難以顯現經濟效益,但通過“客天下”獨特的開發模式,仍有部分生態資源通過規劃建設,成為深受游客喜愛的體驗項目。這其中既包括有溫泉養生、茶園休閑等養老養生項目,還有生態觀光等生態旅游項目,更有以客家文化為主的文化旅游項目。通過對現代人消費結構發生重要轉變的深刻理解,并依托一系列產業集群的構建,“客天下”得以從生態上做文章,在保育生態的同時,旅游產業率先升級并取得良好收益。
在圣人寨,曾經的群山荒地、采石場、磚廠雜亂無章的場景已不可見,取而代之的是“處處是美景”的客天下旅游勝地。“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是國家對地方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切實要求,在“客天下”,更是實實在在的用心建設和完美體現。“客天下”將保護與發展同步同行,實現了“魚”與“熊掌”兼而有之,正體現了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說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須知,“保護”與“發展”之重要意義不僅在于當前的經濟、生態建設的推進,更關系到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落地。生態環境的修復與再造,為區域經濟整體發展提供價值提升的可能;人文景觀的有序保護及創新建構則有利于地區文化內涵的加深,以及特色文化產業的開展。以生態、人文的保育,加之現代化產業集聚發展,才有可能建立可持續的、良性循環的經濟社會發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