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沙區在廣州市率先推出《廣州南沙強信心激活力穩經濟若干措施》(簡稱「穩經濟八條」)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回看過去的三十多天,南沙發生了什麼?
2023年,南沙出台了「穩經濟18條」,累計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約35億元。到今天,已是南沙連續出台穩經濟的普惠性政策的第五個年頭。
「開門紅」與「穩增長」
近日,南沙區舉辦了2024年第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竣工)暨聚星橋開通活動。
56個、總投資約630億元的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竣工,涵蓋市政基建、產業、水利工程、房建工程等領域,明確傳遞了南沙新年將擴大有效投資的鮮明導向。
為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更好發揮消費對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南沙「穩經濟八條」對在節假日期間開展促消費主題活動的商圈運營主體,按其單場活動實際支出的20%予以最高50萬元獎勵;對區內旅行社組織旅遊團隊到區內旅遊景區的,給予最高20萬元帶團獎勵。
外貿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自然也是南沙「穩經濟八條」中重要的扶持對象。
2023年,南沙外貿新動能加快聚集,外貿進出口規模全市第一,「跨境電商業務進出口值」全國綜合排名第一。
更上層樓,南沙「穩經濟八條」對獲得省或市出口信用保險資助,並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的企業,最高按其實際繳納保費的40%給予單家企業不超過50萬元資助,外貿由此穩中提質。
聚焦重點行業 「真金白銀」注入動力
作為國民經濟中最活躍和最有潛力的領域之一,商貿服務業反映城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程度。
根據南沙「穩經濟八條」,南沙對批發零售企業,按2024年第一季度業務增量予以最高100萬元獎勵;對住宿餐飲企業,按2024年第一季度業務增量予以最高10萬元獎勵。
2023年,南沙三個超10萬㎡的商業綜合體落成。為支持企業升級改造建設,南沙「穩經濟八條」對住宿、餐飲、家政、美發、洗染企業新設或升級門店、數碼化建設、中央廚房建設等基礎設施軟硬件投入項目,按項目實際投資額予以最高100萬元的資金補助;對餐飲門店數量或營業面積佔50%以上的特色美食街區(集聚區)項目,按項目實際投資額予以最高200萬元的資金補助。
2023年以來,南沙營利性服務業表現搶眼:營收規模快速增長、結構不斷優化,成為南沙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支撐。
南沙「穩經濟八條」,也首次將營利性服務業「大口徑」納入支持範圍,對2024年第一季度業務量同比增加的互聯網軟信、商務服務、科技服務、文體娛樂、居民服務業企業,按業務量增量給予最高10萬元的獎勵。
經濟發展穩不穩,壓艙石同樣關鍵。
工業作為南沙經濟的底色,事關南沙穩定經濟大盤。「穩經濟八條」自然包含對工業經濟質效並進的推動。
助力工業企業穩崗留工、保障春節生產「不打烊」,「穩經濟八條」指出,對在春節期間正常生產符合相關條件的工業企業,按每人每天150元的標準給予員工留工補貼;對2024年第一季度符合相關條件的工業企業,給予每人最高1500元的一次性穩崗補貼。
從工業,到商貿業,再到營利性服務業,有一貫的支持,也有首次的創新,用「真金白銀」作牽引,南沙「穩經濟八條」正激發重點行業的活力與動力。
2024年,既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五周年,也是實現《南沙方案》2025年第一階段目標的「攻堅之年」,對南沙意義重大。
年初,先有三大部委聯合發布《關於支持廣州南沙放寬市場准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的意見》,在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海洋科技創新、先進技術應用、醫藥和醫療器械、種業等重點領域賦予南沙更多便利和支持。後有廣東出台《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條例》,用專門性法律條例為南沙開發開放進一步放權賦能。
一系列的政策紅利向南沙表明:聚焦政策創新、深化改革,南沙需要關鍵一搏。
回望過去,政策創新是助推南沙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動力。
此外,自《南沙方案》公布以來,南沙出台了首個國家級新區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融合」產業政策體系,全生命周期支持企業經營發展,推出超30條極具競爭力的政策措施。
同時,《南沙方案》賦予的15%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高新技術企業延長虧損結轉年限等優惠政策已落地見效,三大稅收優惠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已為港澳居民和鼓勵類行業企業合共減免稅額超8.55億元。
放眼未來,此次南沙全市首推「穩經濟八條」,更是對政策創新和深化改革的堅定回應。
政策相互助力,「穩經濟八條」有效銜接了廣州市支持商貿業企業升級改造建設措施,延續了2023年出台的「穩經濟18條」的穩崗用工、工業穩增長、促工業投資、商貿業穩增長、促消費等措施——原有政策效應得以持續放大。
推出最新舉措,「穩經濟八條」首次將營利性服務業「大口徑」納入支持範圍,並在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等方面推出新舉措——對重點產業的支持不斷優化。
多部門協同,「穩經濟八條」落實的責任單位覆蓋了商務、工信、科技、文廣旅體等部門——「集成式」改革將打造廣東乃至全國標誌性改革品牌。(記者 賴小青 通訊員 南沙區發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