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滘西拜太祖 鹽田悼亡者

滘西拜太祖 鹽田悼亡者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2-12-09 08:30:43 來源:香港商報網
 滘西洲與鹽田梓同是西貢內海島嶼,兩島只是一水之隔,後來建有玉帶橋相連兩島。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人發現鹽田梓立村太祖陳孟德夫婦的墳墓是在滘西洲,2002年當墓地完成復修後,確定每年的11月初為拜祭太祖之期,因為11月是天主教的煉靈月,教徒會為亡者禱告。

 二戰後成廢村荒島

 鹽田梓又稱鹽田仔,因曬鹽而得名,梓即故鄉,有希望後人不忘故鄉之意。十九世紀初客籍陳孟德夫婦兩人到島上立村,兩人先從浙江到福建,後至潮州南下觀瀾再遷保安鹽田村,最終到港定居這小島,開枝散葉自成客家陳姓一村。村民先於低窪地帶開鹽田六畝曬鹽為生,後更以捕魚農耕為業。客家是客居他鄉之意,客家人在異地很容易成為排擠的對象,故他們很早便與外國傳教士接觸。1864年柯神父及和神父到島上傳教及探訪村民,兩年後聖誕節有三十多位村民領洗奉教,也有人捐出地方興建聖堂及學校並奉聖若瑟為鹽田梓保主,及至1875年全島村民領洗為天主教徒,從此成為全民信奉天主教的島嶼,是天主教在港主要發源地之一,有教友村之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村民生活困苦先後外遷或遠走歐美謀生,島上曾經無人居住而成廢村荒島。

 鹽田梓立村300年,前半期信奉中國傳統宗教,後半期信奉西方天主教。拜祭太祖當天早上村民乘高爾夫球場船隻往滘西洲,在太祖墓前以中國傳統習俗上香叩拜,奉燒豬茶酒鮮花等以示敬意,之後才作天主教儀式,有讀經文祈禱及行三鞠躬禮,是個中西兼具的祭祖禮,結束後村民經水陸兩路返回鹽田梓。

73b5507c-84fb-4f92-8afc-0909fae0c0d1.jpg.jpg

 神父及家屬村民向觸電亡者三鞠躬。 張浩林提供圖片

 天主教香港教區副主教陳志明神父是鹽田梓村民,在島上的中西合璧(有意大利彩色玻璃窗及中國紅漆圖紋)的聖若瑟小堂替村民主持天主教儀式,祈求所有亡者包括今年10月中觸電身亡死者的靈魂進入永生,為所有亡者讀經文及唱聖詩還有領聖體。聖若瑟小堂建於1890年,上世紀維修數次後於2005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文化遺產保護優秀獎,是二級歷史建築也是天主教徒其中一個朝聖地方。

 融合客家天主教文化

 隨後陳神父帶領村民步行往葬區墓地,今年10月中有村民義工觸電身亡已安葬於墓地內。亡者是陳姓男原居民,是虔誠天主教徒,為人友善熱心樂觀,退休後和太太積極參與島上事務,如復修活化工作,也負責導賞團及工作坊,分享島上故事,希望將島上靈性生活的文化推廣給市民大眾,村民好友及同事對事件深表惋惜難過。當天陳神父和所有參與者一字排列開,面向亡者墓地,陳神父主持天主教儀式來悼念亡者,有灑聖水讀經文祈禱及行三鞠躬禮等,家人及親友重臨墓地觸景傷情亦難免淚下當場,惟望亡者家人親友能節哀順變,完畢後村民各自回到自己先人墓地拜祭。那裏的墳墓是融合了客家及天主教之特色,方形墓室立於地面,外有墓碑內藏骨殖甕,頂上有十字架。

4eded001-bf0f-4a57-b1ab-1b2994d7cdb3.jpg.jpg

 開基祖陳孟德夫婦墓碑。

 不少村民及義工包括亡者多年來不懈努力維修好聖堂、鹽田及破屋,現在鹽田梓已由荒島變成一個集客家歷史文化、宗教建築、生態旅遊及水上活動的好去處。

 頂圖:村民在滘西洲公眾高爾夫球場上香及祈禱,是中西合璧的拜太公儀式。



 作者簡介:

40b37fc3-a518-4aa9-a741-cecfe85a189c.jpg.jpg

 張浩林,早年修讀平面設計時,對字體及攝影產生濃厚興趣,畢業後從事雜誌設計工作多年,後轉職公營機構當攝影師。年幼時遷居漁港筲箕灣後,喜歡中國節慶習俗。公餘時除拍攝記錄外也撰寫投稿,先後有國泰航機雜誌DISCOVERY、亞洲周刊、相機世界、明報周刊及明報等。

責任編輯:趙桐曲 滘西拜太祖 鹽田悼亡者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