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在汕頭一家企業的見聞

在汕頭一家企業的見聞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2022-06-10 12:03:19 來源:

    張德祥

    2019年10月,參加《香港商報》組織的「品鑑嶺南」活動,走進汕頭,四天行程太匆匆,只能說初識汕頭。一個「汕」字,名副其實,山水相依,山水相宜,有山有水自然是好地方,又是好地方的「頭」,魅力自然難以抵擋。難怪這裏是中國近代最早的開埠地之一,也是改革開放最先設立的四個特區之一,更是明清時期海防的總兵府所在地——地理區位和人文環境之優勢使然。因此,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10月23日,我們一行來到一家玻璃工藝企業參觀,走進了玻璃藝術的世界。令人驚奇的是,玻璃居然可以成為藝術創作的材料,可以塑造出各種動物、植物、人物,千姿百態,栩栩如生。見過泥塑,麵塑,沒有見過玻璃塑;見過木雕,石雕,沒有見過玻璃雕。更令人驚嘆的是,電腦控制的「筆」可以在玻璃上作畫刻畫,無論在薄如蟬翼還是厚如石板的玻璃上,都能精細地描繪出你想要的圖畫,鑄以顏色,龍飛鳳舞,草長鶯飛,花鳥魚蟲,活靈活現,即使是《清明上河圖》那樣繁複駁雜,也可以在玻璃上毫髮畢現,人物呼之欲出。在這裏,切割玻璃,不是用金剛石,而是用水,至柔之水,高壓噴出的水柱猶如刻刀,使脆硬的玻璃服服帖帖,任由切割賦形。我們知道抽刀斷水水更流,不知道水亦如刀。面對琳琅滿目、色彩斑斕、美輪美奐的玻璃藝術品,著名作家蔣子龍揮毫潑墨,寫下「玻璃大觀,如夢如幻」。是的,置身於晶瑩剔透,光怪陸離的玻璃工藝世界,真如置身夢幻世界,恍兮惚兮。科學技術的發展,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更豐富的材料和手段,無形中促動著藝術的創新。玻璃,不再僅僅是一種建築材料,也在步入藝術的世界——美的世界。其實,人類社會的發展,總是技術先行,由技入藝,由藝入道。世界上真正的創造,莫不是技與道的統一。

    走出車間,來到廠區的空曠處,發現兩邊置放著一排排粗大的加蓋的塑料桶,我問廠里的技術人員,這些桶是裝玻璃材料的?得到的回答完全出乎意料,他說,是裝食余腐爛食物及果皮菜葉。噢,原來是垃圾桶,你們廠里也用不了這麼多垃圾桶呀。他說,不只是我們廠里的果皮菜葉,我們還要從外面撿回來瓜皮果皮,放進桶里,你看,這一排排塑料桶里都是。他打開讓我看,果然裏面泡著椰子皮柚子皮之類,正在發酵。這就令人納悶了,工藝玻璃公司怎麼還收集爛果皮?進一步了解,才知道這是公司的一項公益環保行動,就是把街上亂扔的瓜皮果皮收集起來,放在桶里發酵,形成酵素,提供給社會無償使用。企業負責人李業發介紹,發酵出來的提取物,可用於清潔。兩年前潮南發生水災,我們送去了兩噸,幫助清潔水源,天然的清潔劑效果極好。曾經有果農用我們的酵素代替化肥,不僅省去了40萬元的化肥和農藥費用,而且還獲得了大豐收。

    這確實是一件新鮮事!一個玻璃工藝企業做起了環保公益的事,而且完全是自願的、自發的、無償的。不能不說,這是環境保護意識的自覺,是一個企業的品質。聽了他們的介紹,環顧廠里的環境,才發現他們的工棚及活動區的建築,都保留了樹木的原地生長,樹幹在房子裏,樹冠在房子頂上繁茂出一片片蔭涼,別是一番人樹相依、房樹相安的境界。

    其實,瓜皮果皮爛菜葉發酵,就是過去的農家肥。曾幾何時,是最寶貴的天然有機肥料,土地和莊稼最喜歡它。但是,隨着城市化進程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些食余殘物不能盡其所用,成了「垃圾」,在城市裏流浪。世界上本無垃圾,垃圾是人製造出來的不能盡其所用之物。垃圾越來越多,成災成患,與人相剋。所謂環保,並不是簡單地清除垃圾,把垃圾從這裏運到哪裏埋掉或燒掉,形成另一種污染,這並不是環保,是掩耳盜鈴。我之所以對該企業的環保舉措感興趣,是因為他們的理念近乎於道,這就是,為無用之物找到有用之地,物盡其用,變廢為寶,變相剋為相生,生生不息,良性循環,哪裏還有什麼垃圾?「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華育萬物皆有其用,是人把它們放錯了地方。

    汕頭之行,美食美景,確實令人流連忘返。但是,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這家企業的品質和理念,循道而行。我相信,汕頭有這樣品質的企業不止一家兩家,也因此,有理由相信汕頭的明天會更美——永遠的汕頭。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在汕頭一家企業的見聞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