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防汛吸水膨脹袋、水上救援智能機械人、移動智能照明平台…6月30日,在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東西湖區)組織的防汛搶險救援綜合演練現場,大量「黑科技」裝備一展身手。
在近1個小時的演練中,該區應急、水務、公安、消防等8支搶險應急隊伍共320餘人、700餘台(套)裝備完成了管涌搶險、快速排澇、水上搜救和人員轉移、散浸處置等4個科目的演練,規模為歷次之最。
「黑科技」讓應急更迅速
一條0.5公斤重的麻袋,浸水3-5分鐘後即「暴漲」至25公斤以上。記者在演練現場看到,兩名應急隊員在極短時間內就用這款「黑科技麻袋」輕鬆築起了一段圍擋。
產品研發團隊高級工程師孫福生介紹,與搬運砂石填充袋相比,這款新型吸水膨脹袋可大幅節約人力和時間,其內膽中的高分子樹脂填充物遇水後能牢牢鎖住水分,正常情況下可使用2個月以上,「相當於『以水擋水』」。
在搜救演練環節,2台水上救援智能機械人的表現也同樣出色:從下水到抵達落水人員附近,100餘米的距離用時僅15秒左右。落水者抓住機械人後,迅速被拖至岸邊。
孫福生介紹,這款水上救援智能機械人操控範圍可達800米,經改良後具備衛星定位功能,速度更快、行駛更穩定,既能節約救援時間,也能保證施救人員安全。
此外,具有三維重建功能的無人機、運用液壓裝置固定的移動智能照明平台、子母式「龍吸水」等大量新技術、新設備也在相關演練科目中紛紛秀出「十八般武藝」,令人目不暇接。
演練現場指揮部成員、東西湖區應急管理局自然災害救援保障科負責人鄒華表示,雖然很多「黑科技」裝備都是「首秀」,但在演練中都表現不錯,尤其是在縮短搶險救援時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實戰中如能合理使用,可提高應對效率。」
用「底線思維」做好應對準備
「平時多流汗,戰時才能少流血。」參與演練的協和東西湖醫院120急救站副站長向軍表示,演練內容「硝煙味很濃」,對實戰指導作用很大。
東西湖三面環水,防汛搶險存在壓力。6月30日上午8時,漢江新溝站水位達到26.00米,進入設防水位。
「必須以『底線思維』做好各項應對準備。」該區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密切關注雨情、水情,加強巡查預警,及時補充防汛搶險物料和裝備器材;各級各類搶險隊加強訓練培訓,緊鑼密鼓做好應急準備。(吳超群 宋亮 黃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