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冷運軍報道:日前,東莞市召開貫徹落實廣東省降低制造業成本全面推動實體經濟企業規模與效益倍增會議。東莞市出台“實體經濟十條”政策,共36項措施,在“省十條”基礎上進一步為東莞企業減負,並將東莞“倍增計划”經驗成果逐步推廣到全市制造業企業,力促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今年至2020年為企業減負約350億
實體經濟是東莞構建開放型經濟的基石,為推進實體經濟減負加速發展,東莞在廣省“實體經濟十條”政策基礎上,制定了東莞“實體經濟十條”政策,將通過“七減三加”共36項措施,努力打造營商成本“窪地”、培育新動能,加大為全市企業減負力度。
電費要降,運費更省,稅負減輕了,貸款有貼息。莞企在慶祝十九大勝利召開的同時,亦迎來東莞市政府為減負企業“大禮包”。據悉,東莞“實體經濟十條”實施對象是全市所有企業,東莞“實體經濟十條”36項措施中,有10項是通過直接減稅降費給企業經營成本做“減法”的。其中2項是在廣東省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減免,力度更大、執行標准更低;在失業保險費率方面,廣東省的標准是1%,東莞是0.7%,為全省最低;社會醫療保險企業繳費率方面,廣東省的平均水平是6%,東莞是1.6%,也是全省最低。據初步核算,至2020年,做“減法”的政策將為企業減負263億元。
除了直接減稅降費外,東莞“實體經濟十條”還有9項獎勵資助措施。據初步測算,2017—2020年東莞市財政在帮助企業減負上直接獎勵資助金額就達到75億元。其中,在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方面,東莞計划4年安排8億元,引導企業進行機器換人,將原“機器換人”專項資金的資助門檻提高到500萬元以上。
東莞目前工業企業12萬多家,構建起涉及30多個行業和6萬多種產品的比較完整的制造業體系。根據是次出台的政策安排,從2017年至2020年,東莞將帮助企業減負約350億元,使實體經濟企業綜合成本下降、盈利提升,形成企業發展與宏觀經濟發展良性循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