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黑龍江 > 本地新聞

黑龍江探索全面振興新路

2016-05-05
來源:瞭望

面對經濟社會運行的困難和挑戰,黑龍江通過外部政策紅利、內部改革創新雙引擎,實現一季度全省經濟平穩開局。

  統計數據顯示,黑龍江省一季度GDP、投資、消費、財政收入等指標好于去年同期,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1%,增速同比高0.3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產業發展向好態勢明顯。

  但平穩開局背後還存在能源工業繼續負增長、食品工業多年來首次負增長、外貿進出口總額下滑、經濟增速較低等下行壓力,資源型城市發展仍然面臨較大困難。面對經濟形勢乍暖還寒,全省上下厘清長處和短板,找准振興發力點,借助內外雙引擎激發動能,開辟全面振興的新路子。

  厘清“長”和“短”,找准全面振興發力點

  4月份,黑龍江從南到北的春耕生產拉開大幕,北古、寶明等5條高速公路續建項目全面復工,投資總額200多億元的水利項目正在緊張施工。

  不久前出爐的黑龍江一季度經濟形勢顯示,“全省經濟在預期運行中開局”。初步核算,一季度黑龍江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01.7億元,同比增長5.1%,增速同比高0.3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看,一產增長2.9%,二產增長1.1%,三產增長7.8%。

  第三產業發展向好態勢明顯。一季度,黑龍江省第三產業佔GDP比重已經上升到63.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90%左右,GDP增長與第三產業發展形成了直接關聯。

  面對經濟社會運行的困難和挑戰,黑龍江省積極應對。全國兩會閉幕第二天,黑龍江專門召開省委理論中心組會議學習中央重要精神。省人大党組、省政府党組、省政協党組,以及省管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進行集中學習。各行業、部門的地方干部和專家學者集中討論這個省的“長”和“短”,為龍江經濟發展把脈。

  黑龍江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短板,關鍵要圍繞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打好發展組合拳。

  總體上看,黑龍江有“三大優勢”、“三大短板”,即自然資源優勢、發展基礎優勢、後發競爭優勢,結構性短板、資源型短板、體制性短板。

  長和短還在動態變化中。一方面是長中有短,黑龍江有農業資源之長,但市場營銷、精深加工是短板;有生態環境之長,但深度開發、借勢利用是短板;有工業基礎和產業工人之長,但新興產業比重小、產品結構低端是短板;有15個邊境口岸優勢之長,但本地產品比重低是短板……

  另一方面短里也有長。黑龍江省玉米結構性過剩,對去庫存是短,但對過腹增值、發展畜牧業卻是長。

  “長和短都是相對的,不能孤立、靜止地看,應該客觀、全面、發展地看。”黑龍江省委書記王憲魁說,有長不揚就是短、有短補上則為長,正確認清長和短的關系,增強主觀能動性,才能更好地推動發展。

  以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兩層皮”的問題為例,黑龍江省有80所高等院校、226家獨立的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研發總量全國第12位。但重科研立項、輕成果轉化的現象普遍存在,轉化率只排第22位,不少科技成果躲在實驗室里“睡大覺”。

  為了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發揮長處,黑龍江出台了《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激勵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意見》,對科技成果轉化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促進成果轉化落地。特別是制定超常規、高含金量的政策吸引人才,通過技術入股和成果轉化讓科技人員實現“一朝致富”,甚至“一夜暴富”,激發內生動力。

  成立一年多的哈工大集團,已展現出科技的迸發力,營業收入突破3億元大關,新吸納人才319人,其中外省非應屆科技人才回省創業153人。

  黑龍江省省長陸昊說,全省將按照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的要求,進一步查找薄弱環節和差距不足,“該補上的補上,該強化的強化,該具體化的具體化”,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得以充分釋放的全面振興發展之路。

內外雙引擎,催生全面振興新動能

  近日,一輛“哈(綏)俄亞”貨運列車從綏芬河口岸出發,途經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並在此把貨物換裝輪船開往韓國釜山港。就此,“哈(綏)俄亞”陸海聯運線路正式實現常態運營。

  黑龍江省發改委巡視員彭介林說,這意味着在國家“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等戰略的拉動下,“龍江絲路带”對俄羅斯及日本、韓國的跨國運行體系框架基本建成,將會激發出黑龍江“向後轉”的無限生機。

  近期國家諸多利好政策“光顧”了黑龍江。不久前,《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正式出台,《哈長城市群發展規划》發布,哈爾濱新區、哈爾濱綜合保稅區、牡丹江保稅物流中心也于近期獲准設立。

  一些地方干部說,無論是去年俄羅斯遠東開發在立法層面的新突破,還是近期國家支持黑龍江發展的新政策、新舉措,這些外部引擎都將為黑龍江振興發展提供新機遇。

  “黑龍江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支持,但關鍵還要靠自己干。”王憲魁說,過去講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带,現在光靠火車頭牽引不行,要發揮“動車組”作用,每節車廂都要產生動力,共同驅動提速。

  怎麼走新路子?必須在傳統動能不丟的情況下尋找新動能,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產業優化升級。

  “裝備制造、能源、石化、食品等傳統產業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根基,這塊家底不能丟。”有干部說,要通過體制創新和機制改革,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把舊的存量轉化為新的增量。

  遭遇油品“量價齊跌”沖擊的油城大慶,正在積聚新的發展動能。在大慶,沃爾沃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的工人忙着組裝汽車,與哈工大一起組建的產業集團計划3年轉化成果20項,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近百個。大慶市市長韓立華說,大慶正向汽車裝備制造、創新創業、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等方面持續發力。

  新興產業是黑龍江發展的希望所在,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黑龍江正緊緊抓住航天航空、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有一定基礎的產業,強力推進機器人、高精尖焊接、石墨等極具發展前景的產業,形成優勢產業集群,通過產業創新走出一條質量效益更好的新路。

  3月25日,黑龍江省政府與蘇寧集團簽署合作協議,這是一張5年200億打造互聯網零售綜合體的大單。

  同一天,黑龍江省政府發起設立PPP融資支持基金,認繳規模達1340億元,對拓寬基礎設施融資渠道,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有重要意義。

  激發干事勁頭,打造全面振興好環境

  往年4月初,以種植玉米為主的黑龍江省巴彥縣五岳現代農機合作社還很清閑,但今年卻早已忙碌起來。依托位于松花江邊的水資源優勢,合作社改種了800多畝水田。看到了延長產業鏈的增值空間後,合作社又改種了上千畝大豆,與一家農企聯合組建的豆制品加工廠也已破土動工。

  “之所以這麼忙,就是要進一步促進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現代化。”合作社理事長李樹軍說,合作社正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與市場深度對接,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

  在呼喚改革更迫切的國企領域,黑龍江計划以啃硬骨頭、涉險灘的決心和勇氣,做好引導增量的“加法”、化解過剩產能的“減法”、創新驅動發展的“乘法”和簡政放權的“除法”,推進改革措施落地。

  黑龍江省國資委主任韓冬炎說,全省將在推進結構調整、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政府職能轉變上下功夫,“該重組的重組、該兼並的兼並、該退出的退出”。

  黑龍江各級党校、社科院所、高等院校將中央重要講話精神列入教育培訓內容,推進講話精神進機關、農村、社區、企業,將講話的精神實質、政治動力和責任壓力層層傳導下去。同時廣泛凝聚正能量,營造新常態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全面振興的氛圍和環境。

  學習是為了更好地貫徹,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針對有的基層科、所、隊長懶政怠政,隨意執法甚至濫用職權問題,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符鳳春說,全省將及時修改、廢止不符合五大發展理念要求、不適應全面振興發展的法規和制度性文件,清除制約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同時加大開門立法力度,關系民生的熱點問題草案廣泛征集民意,在法治軌道上加快破解困擾龍江全面振興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問題,建立統一高效、開放有序的市場環境。

  優化環境的關鍵就是培育和建立制度優勢。4月24日,黑龍江召開省委常委(擴大)會議,要求全省各地加大問責懲處力度,着力營造風清氣正、公平正義、開放文明、服務高效的好環境。

  但有制度約束,缺少執行能力也行不通。當前有些領導干部對傳統辦法輕車熟路,而對如何運用現代方式加強經濟運行管理,卻顯得觀念落後、能力不足。

  黑龍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汭介紹,全省將把新的發展理念作為考核評價領導干部的指揮棒,把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情況作為考核指標體系,形成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和重法崇法的考核導向,提升干部應對經濟新常態的能力和水平。

  針對當前工作中有些干部不是“干”字當頭,而是“怕”字當頭的為官不為問題,黑龍江省將逐步明確,哪些屬于改革先行先試中出現的失誤,哪些屬于探索實驗中的錯誤,哪些屬于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明確具體情形和政策界限,完善容錯糾錯機制,讓干事的人不受委屈、不背包袱、不受傷害,為敢擔當的干部擔當,為好干部創造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責任編輯:黑龍江管理員 ]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 點擊排行 更多>>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