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达成协议 201项IT产品3年内零关税

2015-07-28
来源:

瑞士日内瓦世贸组织总部标志

【香港商报讯】世界贸易组织(WTO)《信息技术协定》(ITA)扩围谈判於日内瓦时间24日跑完了全程,谈判各方最终达成一致,同意在3年内对包括新一代半导体、全球定位设备等在内的201项信息技术产品实施零关税,这是本世纪通过世贸组织完成的第一个重大协议,也是18年来达成的最大规模关税减让协议。

  涉及IT产品年贸易额逾10万亿

  多哈回合谈判奄奄一息,WTO急需一份像样的「成绩单」。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在当天發表的声明中说,扩围协议具有里程碑意义,协议所涉201项信息技术产品的年贸易额将达1.3万亿美元(约10.14万亿港元),占全球贸易量的7%,比钢铁、纺织品和服装行业的全球贸易量加起来还要大。

  为实现信息技术产品全球贸易自由化,世贸组织40个成员1997年在日内瓦签署了ITA,承诺对进入本市场的计算机、通信产品、科学仪器等在内的200多项信息技术产品逐步实施零关税。但这一协议无法获得世贸组织全体成员支持,各方为达成协定不得不保留了很多妥协做法。

  在此基础之上,1997年10月,各成员开始讨论修订和更新ITA减税产品目录,并试图就新的减税产品清单达成一致。但由於各方分歧较大,谈判一直未取得实质进展。

  多国对垒 几度生变

  中国商务新闻發言人沈丹阳本月21日在北京表示,中国政府对ITA谈判作出了最大的努力。

  中国於2001年底加入世贸组织,并承诺加入《信息技术协定》。从2002年初开始,中国严格履行承诺,调整相应信息技术产品关税。同时,中国也一直积极参与ITA扩围谈判。

  2013年11月,美国宣布中止ITA扩围谈判。去年11月,中美领导人在APEC峰会期间就尽快恢復ITA扩围谈判达成共识,中美双方共同宣布同意把半导体、医疗设备、全球定位设备等产品纳入关税削减範围,为最终达成ITA扩围协议扫清了主要障碍。

  虽然中美双方就ITA扩围谈判达成一致,但其后韩国提出反对意见,并强调必须取消针对液晶显示器和锂电池等产品的关税。同时,欧盟和中国之间也围绕模拟式汽车收音机等产品是否应纳入免税清单陷入对峙。

  直到上周末,谈判会场才传来取得重大突破的喜讯。据了解,此次扩围谈判免税清单除了涵盖新一代半导体、全球定位设备,还包括磁共振成像产品和超声波扫描仪等医疗设备。

  根据协议,扩围清单中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将会在3年内减至零,关税减免措施将於2016年开始实施。谈判各方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确定免除产品关税的相关技术细节和时间表,并有望在今年12月在肯尼亚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十次部长级会议上签署ITA扩围协议。

  研究显示,信息技术产品价格每下降1%,对该产品的需求将会增加1.5%,而ITA扩围成功将创造近8%的新需求,将增加约5000亿美元的全球信息技术产品出口额。

  中国IT产业亟待升级

  新华社引述日内瓦国际贸易和可持续發展中心执行董事成帥华博士的话说,对於美欧科技强国来说,扩围清单中涵盖的产品很多都与其国内优势产业密切相关,扩围谈判的成果也符合其战略發展需要,关税减免对美国信息技术企业来说是如虎添翼,将进一步增加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国目前是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成帥华说,ITA扩围帶来的关税减免无疑会进一步促进中国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扩大中国信息技术企业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但目前中国的信息技术产品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产业供应链的中低端,与發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ITA扩围对中国部分信息技术企业也将构成严峻挑战。如何摆脱低附加值困局,实现产业升级,是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

  ITA扩围影响:消除非关税壁垒

  《信息技术协定》(ITA)作为世贸组织(WTO)成立以来达成的第一份关税减让协议,将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的增长,并为多边贸易谈判注入活力。对中国相关产业来说,ITA达成对手机等产品出口将构成一定利好,但对诸如高端医疗器械等产品可谓喜忧并存。更为重要的是,协议的达成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非关税壁垒的消除,因而影响深远。

  每年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达到了4万亿美元,覆盖了全球货物贸易的1/5。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此前向媒体表示,「在WTO面临多边贸易围剿的困境下,能顺利实现扩围意义非凡。」 扩围后,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全球IT产品将免除贸易关税,超过200种关税细目使用的关税将降至零,涵盖医疗设备、GPS设备、视频游戏机、电脑软件和新一代半导体商品等。

  北京商报引述屠新泉的话说,中国是所有主要信息通讯技术产品的最大出口国,也是最大的信息通讯技术产品进口国。在半导体、芯片、处理器、医疗企业等产品领域并不占优势,ITA达成国内产业难免面对衝击。「目前,在信息技术产业,非关税壁垒主要体现在技术、标準上,协议的达成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非关税壁垒的消除,因此具有长远意义。」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医疗器械部主任蔡天智曾参与ITA协定的前期谈判,他此前透露,在ITA涵盖的众多产业产品中,医疗设备是国际化水平较高的领域,目前其平均进口关税在4%。「出於保护民族企业的考虑,稍微保留一定的医疗设备进口关税是有必要的,起初中方产业界人士提出保留1%至2%的关税,但是基於谈判过程中对整体产业利益的维护,最终还是放弃了保留医疗设备少许进口关税的要求。」他表示。

  将改变定价体系

  北京商报认为,随着中国市场的完善,比关税下降更重要的可能是改变现有定价体系。ITA对医疗设备的利好,据蔡天智解释,主要影响的是CT、核磁、超声等大型医疗设备。产品市场价格是否降低,并不完全取决於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同样具有影响力。在贸易自由化推动下,非关税壁垒已经取代关税成为各国政府的主要保护手段。

  世界主要多边贸易协定谈判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係协议)

  2005年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發起,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2008年美国加入TPP谈判,截至目前共拥有12个成员国。

  FTAAP(亚太自由贸易区)

  2010年於日本横滨APEC部长级会议上首次提出,旨在积极探讨制订实现亚太自贸区的路径和方式。在2014年APEC北京会议闭幕致辞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决定启动和推进FTAAP进程。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係)

  由东盟十国發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係协定)

  於2013年由美欧宣布启动。若协定达成,将成为史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美欧关税降至零、覆盖世界贸易量的1/3、全球GDP的1/2。

 

 入世14年 中国经济表现出乎意料

  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弹指一挥间,中国入世快将14年。14年前,当中国政府还在紧锣密鼓地与世贸组织(前身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各成员进行谈判之时,国际国内的舆论普遍担心,一旦中国加入世贸,中国的金融业和农业势将受到来自欧美等發达国家巨大衝击,中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有可能成为欧美银行的俎上之肉,而中国的农业则有可能直接成为牺牲品。

  的确,14年前,欧美各国的金融业如日中天,不仅雄霸全球金融业巨头前十名的位置,而且其悠久的發展歷史,成熟的市场化运作体制,遍布世界各地的行销网络,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都令其他非欧美国家金融业难望其项背。相形之下,当时中国的金融业还在计划经济襁褓中咿哑学语,市场化改造蹒跚起步,尤其中国银行业因政策、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原因所形成的呆帳、坏帳、死帳堆积如山,被国际媒体定性为在技术上已经破产,且成为当时国际社会之「中国崩溃论」的重要依据。

  入世前中国对农业的主要担心有:一是过多进口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二是无法与美国等發达农业国家大规模农场竞争,三是中国的农业工业化进程将受到拖累,四是国际上普遍不看好中国农业的前景。当时,国际上正盛传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出版的《谁来养活中国》一书,讲得头头是道,而中国国内也曾有舆论预测,入世头5年,有多达千万农民失业,农民实际收入将比1995年下降2.1%,或引發不稳定。对此,中国的官方也不无担心。

  然而,14年过去了,最担心受衝击的中国金融业和农业不但没有如当初人们预期般地遭受重大打击,反而表现出了强劲的生存能力和独特的竞争力。在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逐渐与国际市场融合,成为世界上经济發展最强劲、表现最突出的经济体。在这14年裏,中国不断超越英、法、德、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吸收外来直接投资国,以及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根据美国《财富》杂誌於北京时间22日晚發布的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国上榜企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达到106家,比上年度增加6家,上榜企业数量稳居世界第二,与美国上榜企业128家的数量相比仅差22家。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主要商业银行大多都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在全球主要银行排行榜上,中国的几家国有商业银行皆名列前茅。

  事实上,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仅仅几年之后,中国的發展状况和经营面貌完全出乎世人预料,其中尤以金融业表现最为突出,不仅没有被欧美银行衝垮,相反,中国金融业的跨越式發展不但后来居上,而且与欧美金融业形成了此消彼长的态势。14年来,虽然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中国金融业的市场地位不但没有动摇,反而更加鞏固。据资料显示,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的银行业务中仅占不到5%的市场份额,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的营业网点布局较之本土银行可谓千差地别,以致不少外国金融业者哀嘆自己在中国水土不服。与此同时,中国金融业在国内实现大扩张的同时,也正在加快向海外拓展的步伐。置身香港的市民都能深切体会到,近年来,内地的金融机构在港上市、成立分支机搆、收购港资金融机构的消息不绝於耳,内地银行在海外的收购、参股、设点新闻也经常见诸媒体。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其在澳门、印尼、南非、新加坡、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一系列拓展活动令投资者目不暇接。

  中国的金融业在入世之后为何能够表现如此神勇?从大的方面来说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得益於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所帶来的巨大机遇。这14年是中国经济發展最快的时期,年均GDP增长接近10%,要知道,这是在改革开放前20年已经积累起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所实现的大發展,其为金融业所创造出来的巨大市场世所罕有。可以说,中国经济近14年的大發展对中国金融业来说是天上掉下了一块大馅饼。二是中国金融业自身的市场化改革及时有效。虽然中国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造起步较晚,但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金融业不断加快改革步伐,尤其2006年以来,主要金融机构先后实现了在港上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市场化重要改革目标,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资产规模,而且大大加强了市场营运能力。

  在中国金融业改革大發展的这14年中,恰恰欧美金融业命运不济,先是华尔街科技泡沫爆破,2007年次贷危机爆發,次年金融海啸席捲全球,2009年欧债危机爆煲,在连串重大金融事故的衝击和拖累之下,欧美金融机构自顾不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节节退缩,相形之下,中国金融业如旭日东升,喷薄而出。

  另一方面,入世之后中国农业整体發展良好,主要反映在:农业增加值稳中有升; 主要农产品产量逐年增加;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年年提高;农产品贸易稳步增长。在入世头5年,中国的农业就已经直面国际挑战,不仅完全履行入世承诺,而且在竞争中获得一定發展:农产品关税全面下调,仅为世界农产品关税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世界平均关税仍高达62%;农业国际竞争力增强,2002至2007年,农产品国际贸易额由306亿美元增加到781亿美元,年均递增20.6%;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一方面是世界农产品关税最低以及市场最开放国家之一,同时,已成为世界农产品第五大出口国。

  中国农业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良好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中国农产品市场巨大,需求层次多样,难以撼动。二、剥夺农业的程度在降低,农业投入增加。三、农业基础、市场建设取得巨大进展。四、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五、农业科技水平突飞猛进。六、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提高。以前我们低估了自己的优势,而放大了發达国家的竞争力,过多地考虑了农业初级产品生产的弱势。对於中国这样一个国家,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吃饭问题,也就有能力抵御外来的竞争,并且有能力通过努力进军国际市场。在农业的国际竞争中,起决定因素的,可能还主要是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及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等环节和领域。恰恰在这些环节中国拥有自己的优势。如果将初级农业、加工农业、特色农业、农业科技等方面综合起来考察,中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则会更加强大。

[责任编辑:黑龙江管理员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