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地方产业

40年前,武漢出租車從54輛起步

2015-05-22
来源:長江日報

  制圖 夏洋

  本報訊(記者付莎 通訊員龔越華)40年前的5月23日,武漢市第一家國有出租車公司成立,“打的”從起初的高消費變成今天人們日常的出行選擇,見證了武漢的一大變化。

  1975年5月:

  成立首家出租車公司

  1971年,武漢市從二汽購進“武漢牌211型”吉普車15輛,調撥給公共汽車公司,負責籌建出租車經營。

  1975年5月23日,武漢市第一家國有武漢市出租汽車服務公司正式組建,即現在的武漢華昌出租汽車有限公司前身。

  第一代的哥、現任華昌公司總經理王立新介紹,公司成立之初有吉普車15輛,菲亞特轎車25輛,解放客車10輛,旅行客車4輛,之后近10年時間里,是武漢市唯一經營出租車的單位。

  王立新收藏一本1981年“出租車廣告單”,上面寫道:“公司備有大、中、小型客車,可供開會辦公、參觀游覽、婚喪嫁娶、探親訪友、就診出院、趕車趕船,各省、市、縣均可到達,晝夜服務”。

  當時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400元,出租車是少數有急事市民、外地來漢公辦乘客的選擇,已年過六旬的市民陳女士說:“出行都是靠公交車、自行車,誰家能坐一回出租車可是了不得的事”。出租車的收費讓普通大眾消費不起,那時基價從3.5元到40元,每公里租價從0.5元到2元。

  高收費對應的是完美服務,第一代的姐張運蘭回憶,那時對車輛清潔要求極高,以“雨后無泥,天晴無灰”為標準,檢查人員帶著白手套檢查車輛,不但座椅要求干凈整潔,腳墊、車窗玻璃乃至輪胎和引擎都要一塵不染。

  張運蘭說,現在出租車一天要跑幾十筆業務,以前一天最多兩三趟,而且武漢市民坐得少,基本都是從外地來漢出差的用車比較多,偶爾有些老人需要從醫院回家也會約車,到上世紀80年代初時,婚喪嫁娶的業務漸漸多了起來。

  上世紀80年代:

  做的哥可當上“萬元戶”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使出租汽車市場國有、集體、私營、個體等多種所有制形式并存,出租車增加近千輛。

  到1985年時,全市出租汽車公司已擁有皇冠、菲亞特、日野、豐田、三菱等十余種車型,在漢口站、武昌站等15個客流密集地設有站點。

  華昌公司一位老的哥介紹,當時的出租車價格較70年代不再高不可攀,起步價在12.6元,加之人們收入普遍增加,在站點排隊租車、電話預約租車的乘客絡繹不絕,“當時只要駕駛員勤快,當個‘萬元戶’完全沒問題。”

  上世紀90年代:

  出租車行業邁入品牌時代

  私營、個體加入出租車市場,駕駛員素質良莠不齊,到上世紀90年代,市民投訴出租車多收濫要越來越多。

  1992年,華昌出租汽車公司率先亮出藍色頂燈,貫徹行規行約,實行規范服務,讓駕駛員自覺接受乘客的監督,標志著武漢出租汽車行業邁入品牌競爭的時代。

  華昌公司涌現出一批行業優秀典型駕駛員,有全國文明出租車駕駛員、武漢市勞動模范肖子奇,全國工人先鋒隊號“楊少華班組”,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施春香、蔡愛榮,省、市級服務明星彭志城,“武漢好人”肖建方,“良心的哥”陶建剛,省交通行業100強馬兵兵等。華昌成為全市出租車行業的樣板。

  至1998年底,全市出租汽車已達到12260輛,年載客量達2.37億人次。

  二十一世紀以來:

  嚴規出臺環保電動車上路

  進入21世紀,市民對出租車的需求、服務質量都越來越高,市民覺得打的越來越難,部分駕駛員服務不規范,一系列問題隨著行業的發展再次擺在行業主管部門面前。

  2014年底,為標本兼治提升出租車服務質量,緩解“打的難”,武漢市出臺《出租汽車運營管理體制改革意見》,推出出租車行業一攬子改革措施,如經營權從“有償”變為“無償”;明確經營期與車輛退出營運年限一致,到期需重新申請;出臺營運車輛技術標準,經營企業可依此自主確定出租車品牌和車型,豐富市民出行選擇等。

  本月,通過面向全國公開招投標,1100輛純電動出租車陸續投入市場,全市出行車行業車輛規模擴容至16000余輛,服務范圍輻射到中心城區及遠城區。

  武漢最早的出租車——“武漢牌”吉普車

  1998年

  ◎全市出租汽車已達到12260輛,年載客量達2.37億人次

  1975年

  ◎武漢市第一家國有武漢市出租汽車服務公司正式組建

  ◎有吉普車15輛,菲亞特轎車25輛,解放客車10輛,旅行客車4輛

  ◎基價從3.5元到40元,每公里租價從0.5元到2元

  1985年

  ◎全市出租汽車公司已擁有十余種車型,起步價12.6元

  2015年

  ◎1100輛純電動出租車陸續投入市場

  ◎全市出租車行業車輛規模擴容至16000余輛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