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民兵在宣恩縣萬寨鄉白果壩村帮助殘疾農民代少兵(左一)搶收紅薯
民兵在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一個農村運送物資建設茶園
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人武部民兵在宣恩老寨溪村為缺少勞力的茶農搶采春茶
在地處鄂西山區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一個帮助眾多貧困群眾解決溫飽、改善生活的“131扶貧模式”。該模式始自1988年,是恩施軍分區在當時全州300萬人口中有210萬人沒有解決溫飽的情況下,提出“一個專武干部带領三個民兵組成帮扶小組,帮助一個特困戶”的扶貧模式,其主要任務是讓當地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困難群眾解決溫飽。此後,恩施先後組建了大量“131”扶貧小組,解決了數十萬特困戶的溫飽問題。
“131扶貧模式”自上世紀80年代啟動後一直持續至今。隨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131扶貧模式”的任務和內涵發生了變化,如今的“131扶貧模式”由帮助一家一戶脫貧,轉變為到帮助整村整組脫貧;由解決農民“飽肚子”轉變為讓農民“鼓錢袋子”,成為當地改善民生、加快農村建設的有力推手。
新華社發(宋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