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经济动态

一大撥90后“小鮮肉”闖進股市

2015-04-13
来源:武汉晨报

  記者文濤 龔齊飛

  時下,股市大熱,一大波90后的股民“小鮮肉”洶涌而來,這撥新股民就是此輪牛市塑造出的中國證券史上的第五代股民。

  A股每一輪牛市都帶出一撥股民,一茬接一茬,見證了中國證券市場20多年的變遷。當第五代股民閃亮登場時,“互聯網+”的時代給了他們新的機遇,改革、大眾創新和萬眾創業的社會背景,讓他們在牛市中總是躊躇滿志。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跟前四代股民相比,第五代股民有著鮮明的個性標簽。

  簡單總結第五代股民的幾個標簽:首先,年紀普遍輕輕,只經歷過行情上漲,未經歷過熊市考驗;其次,這波行情收益還不錯,不少股市創富的神話還在發酵;再次,真正懂股票的人不多,大多都是在親朋好友賺錢效應下盲目入市;最后,因為不懂,所以任性,和爺爺輩、爸爸輩股民相比,他們膽大敢玩,加杠桿,手法夠彪悍。

  數據

  半年新開戶超1300萬

  股民年輕化趨勢明顯

  牛市行情加速新股民入場,中國結算網站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滬深兩市股票賬戶數合計達1.9億戶,其中有效賬戶1.5億戶。過去6個月,滬深兩市新開股票賬戶數達1373萬戶。3月30日至4月3日新開156.26萬戶,連續三周保持在百萬戶以上。

  另據深交所金融創新實驗室發布的《深市新開戶個人投資者學歷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初到2015年3月31日期間,深市新開戶投資者以大專及以上學歷為主,占比65%,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37%。

  報告還顯示:2014年初至今,深市新開戶投資者中30歲以下的占比37.7%,而2013年底深市投資者中30歲以下的占比僅11.66%;50歲以上的新開戶投資者占比13.98%,而2013年底深市投資者中50歲以上的占34.19%,股市投資者的年輕化趨勢明顯。

  近日,武漢的新股民數大幅增加。華寶證券武漢營業部近期新開戶數量猛增,而新開戶股民中約70%是90后。中信、長江、第一創業等券商新開戶股民中90后也超過半數。“07年那波大牛市,70后、80后大多都開了戶。現在90后也成年了,正好趕上這波牛市,他們就成了主力軍。”華寶證券武漢營業部營銷投資服務總監吳中昊說。

  眾議

  老股民笑言:

  我炒股時他們還冇出生

  家住循禮門的陳波是武漢最早的那批股民之一,說起很多90后入市,他笑了,“我91年在武漢關旁邊炒股的時候,他們大部分都還冇生下來吧。”

  不過,陳波絕沒有輕視90后的意思。他說,股市不是一個誰炒的時間長誰就賺得多的地方,經驗很重要,但年輕也有年輕的優勢。就像這波行情,一搞連漲上十天,漲得很多老股民心里發慌,早早收兵,年輕人敢打敢沖,有時候反而賺得更多。

  “我炒了二十幾年,起起落落,賺得不多,只能說是生存下來了。現在90后都進來了,我們這些老股民壓力不小啊。”陳波希望有機會能跟90后股民多交流,取長補短,“像什么互聯網+,他們肯定比我們敏銳一些。”

  分析師建言:

  新股民高舉高打,激活市場

  華寶證券武漢營業部營銷投資服務總監吳中昊說,每一輪牛市都是靠新增資金推動,新增資金很大一部分是新股民帶來的,他們高舉高打,激活了市場人氣,提高了市場估值,把市場推向新的高度。長江后浪推前浪,這一次的新鮮血液就是90后。

  吳中昊在工作中接觸了很多90后。他總結,90后的操作特點就是不恐高,喜歡追漲,不管盤子大小,只要認為股價開始拉升了,就敢于追進,很多時候對公司的基本面和股性并不是蠻了解。

  在吳中昊看來,股票投資最終是對上市公司的價值投資,如果一味追求短線快感,不注重股票的價值,遲早可能成為牛市的犧牲品。進了這個門,還是要多學習,多思考。

  “在牛市里進場既好也不好,好的方面是贏在起跑線,心態更好,不好的是開頭太順,少了挫折,心容易變大。”第一創業證券武漢解放大道營業部高級投資顧問許新源給出了自己的忠告,“不要想著一夜暴富,長期穩定的盈利才是生存之道。”

  調查

  一個班七成男生炒股

  還有人融資加杠桿

  牛市來了,金融專業的學子近水樓臺先得月。

  “我們班有20個男生,現在有15個在炒股,幾乎都賺了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工程專業大三學生劉嘉奇說。

  劉嘉奇是金融學院小有名氣的炒股激進派。去年11月,股市還在2800點左右徘徊時,他看到券商股天天漲停,預感到一波大牛市行情要起來,果斷入市,助攻券商股。A股沖上4000點,很多人高呼泡沫來了,但他認為這波牛市是因券商股而起,所謂龍頭不死牛市不止,所以還不是撤出的時候。上個月他還利用之前注冊的融資融券賬號,從證券公司借錢,加了1.3倍的杠桿來炒股。一時之間,他成為同學中的牛人,經常有其他院系的同學來求他薦股。

  雖然賺了些錢,但劉嘉奇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去年降息后銀行股全線漲停,年底降準就買了很多建行,結果卻跌了15%。”劉嘉奇說:“當時追漲殺跌,虧了一些。”

  大半年賺了2倍

  準備去看華爾街牛

  上周五,劉嘉奇的同學楊劉名拋掉了手中的股票。簡單算了下,半年收益率達到200%。

  楊劉名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A股分析協會的負責人。他高中就開始炒股,曾經歷過2009年的大跌。

  上大學學的是金融工程,《證券投資學》、《證券分析》都是基礎課程,老師也會在教學中講很多實操的技巧。先“潛伏”,等待利好消息發布后再拋售,是楊劉名和同學們慣用的炒股手段。

  2014年7月,楊劉名從一份政府報告中嗅到了牛市的氣息。報告指出實體經濟增速放緩,下行壓力較大。他認為寬松政策勢在必行,于是找父母要錢炒股。父母也在炒股,很爽快給了他2萬元。

  說起在股市賺的錢,楊劉名格外興奮:2014年9月11元買入國金證券,12月21元拋掉,之后再23元買入中信證券,今年1月35元拋掉……

  現在,2萬元已經變成了6萬。楊劉名說,“媽媽當時說這是帶我出國旅游的錢,虧掉了就不出國了。現在賺錢了,暑假準備去美國紐交所看看傳說中的華爾街牛。”

  周圍的人都在炒

  不炒都談不到一起去

  在漢口一家環保公司上班的江婷(化名)剛滿24歲,她自嘲是“被動炒股”。

  江婷上班快2年了,基本上是個月光族,日子過得無憂無慮。真正被觸動是在今年春節,“一大家子吃年飯,十個有九個在談股票,我都插不上嘴。”

  開年后上班,江婷漸漸發現,閨蜜們中午也不大談論衣服包包美食,話題不是哪個最近賺翻了,就是哪只股票要漲了。

  “越來越覺得插不上話了,再加上聽說現在股市蠻好賺錢,我也決定試一下。”3月,江婷找父母借了5萬元開戶入市。她買的第一只股票是朋友推薦的中國南車,13元買的,16元賣的,當時蠻開心,現在很后悔,因為南車又漲到22元了。

  “我沒有把這當蠻大個事,也不會投入很多精力,上班的時候偶爾在手機上看看行情,下班后看看網上分析,刷刷朋友圈,跟朋友交流下,選三四只股票,一樣買一點。”江婷說,差不多賺了一萬元,準備犒勞下爸爸媽媽和自己。

  人力資源專家點贊:

  炒股有助于透過現象看本質

  智聯招聘人力資源專家董子瑜認為,90后特別是大學生炒股具有資金量小、實踐性強的特點。只要資金來源得當,炒股并不是什么壞事,鍛煉了理財能力,還有可能為以后創業儲備一些資金。

  相比于金錢方面的收獲,通過分析股市,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更加深刻地理解國家宏觀經濟發展和政策導向。

  “現在和十年前相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董子瑜說,2005年,隨著費改稅、房地產市場改革,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受到大學生熱捧。今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談“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互聯網、O2O、電子商務企業在股票市場上大紅大紫,“互聯網+”將成為未來就業、創業的熱土。

  董子瑜同時表示,如果過分癡迷于炒股,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工作,就得不償失了。股市有漲就有跌,現在炒股賺了錢,也不要因此丟掉腳踏實地的初心。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