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本地新闻

加蓋村民與拆遷人員的“心理戰”

2014-11-07
来源:河南商報

  城中村加蓋問題,是拆遷工作難以繞開的問題

  河南商報記者 張郁/攝

  補償政策很難做到人人滿意,加蓋、抗拆,成部分村民表達利益訴求的方式

  拆遷人員也為難,不補貼加蓋房,村民阻礙拆遷;補貼了吧,遵守政策沒加蓋的群眾有意見

  一邊是村民利益,一邊是城市建設進程 城中村加蓋問題,考驗著管理者的水平

  河南商報記者 高瞻展 陳朋沖 王杰

  盡管要求“速戰速決”,但一個村的拆遷還是要經歷近一年半的漫長時光。

  為了動員村民,干部們每天去村里“上班”,磨破嘴皮、跑斷腿、吃“閉門羹”,央求同事、同學、七大姑八大姨找人做說服工作。

  而對于村民來講,祖輩傳下的宅基地、掙租金的房屋,在自己手里沒了,拆遷政策也做不到人人滿意,加蓋、抗拆成了他們表達利益訴求的砝碼。

  拆遷

  他們的命運 將再次因房子改變

  “這一拆,什么都沒了。”昨天下午,鄭州市陳莊村村民張虎(化名)穿過正熱火朝天加蓋的村民房回到家中。他說,省會鄭州繁華、風光,但只有這打小玩鬧的小巷、一磚一瓦建起的宅子,才能提醒他,這里是農村,是自己的家。

  城市化蠶食了周邊的土地,一撥又一撥的他鄉人在村子里落腳,二層、三層、四層……村里的房子不斷“拔節”,房子,成了村民們新的“責任田”,鄉親們也放下祖輩相傳的種地手藝,當起了職業房東。

  2009年,張虎也趕上當時的“大潮”,在自家宅基地上建起一棟5層的臨街房,一共28間,每間的租金從200元到400元不等,一年的房租收入約12萬元。

  市區房租越貴,來這兒租房的人就越多,租金也一直在漲。可今年下半年,陳莊村悄悄傳出可能要拆遷的消息,張虎一算,雖然有補償、置換,但畢竟沒了優厚的房租收入。

  知道拆遷是大勢所趨,他只能打起加蓋房屋的主意,“多賺一點是一點吧,也是最后的機會了,就是搞拆遷的常來管,煩。”

  利益

  任何一個補償方案 都不能滿足所有村民

  張虎不知道,作為有四五年征地補償工作經驗的“老拆遷”,李華(化名)遇到新的動員拆遷任務,還會發愁:每拆一戶房子,就要直面三五口村民的利益訴求,每一次,都是攻堅戰。

  高新區關莊的陳女士說,大部分村民心里不反感拆遷,只是具體情況不同,“比如,村東頭的老朱,家里房子只有一層,他很愿意拆遷后直接去住新房;而村南邊的老王,家里剛蓋起七八層樓,蓋房時貸的款還沒還清,如果遇到拆遷,他就特別抗拒,情緒也非常激動。”

  對于拆遷的補償標準,農村人并不是鐵板一塊,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比如,老張頭一家六口人,只有兩層小樓,他更愿意按人數置換安置房;老孫家里只有老兩口,卻有七八層小樓,按人頭分房,他們就會覺得吃虧,就更愿意按建筑面積補償。

  “人人受益容易,人人滿意很難。”在李華的印象中,一個村子拆遷,辦事處入村做拆遷動員只需兩個月,但前期,拆遷工作組得花一年多時間在村里了解情況,難就難在:沒有任何一個拆遷補償方案能滿足所有村民的訴求。

  博弈

  村民:“就把希望放在拆遷上了”

  李華說,這些不能滿足的訴求,最終常會以加蓋、抗拆來展現。

  谷莊村村民王先生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家只有一層平房,平時也沒租金收入,一旦征地拆遷,落在手上的錢不會太多。盡管不知道什么時候拆遷,他還是借了點錢,蓋起700多平方米的住宅。

  “不管怎么說,就把希望放在以后的拆遷上了。”老王說,前不久聽說岳崗村加蓋房屋砸死了房東,自己心里也繃著根弦,可村里都在蓋,“我隨大流,估計也不會虧。”

  拆遷者:加蓋不好管 上下兩難

  “村民一般都有跟風心理,看見有人加蓋,自己就去模仿。” 金水區某辦事處主管拆遷的副主任陳鵬(化名)說,一旦村里進幾個挖掘機、“爬墻虎”,大面積開建就很難再控制住。

  他頭疼:對于加蓋部分,如果不補償部分材料費,村民阻礙拆遷,影響拆遷進度;如果補償材料費,遵守政策沒加蓋的群眾又會有意見。

  “你看看,這才是‘一腳踩在橋眼里——上下兩難’。”他分析,如果自己包的村子因違規加蓋出了安全事故,他免不了得挨批評;如果他帶人去強行制止,一旦操之過急,村民可能集體鬧事兒。

  最為關鍵的是,拆遷干部多是辦事處工作人員,雖身處一線,但沒有執法權,沒法采取強制手段攔截供料車輛,驅逐無資質施工隊,禁止村民施工。

  溝通

  發動七大姑八大姨做工作

  李華說,根據他的經驗,以一個300戶居民的村子為例,如果前期工作做得好,一半以上的戶主都能談得通,剩下四五十戶得專門派人做工作,最后留下3到7戶有意見的村民,再做攻堅。

  他介紹,有些村民抗拒拆遷,是因為家里沒有村干部,對村里的政治生活少有發言權,不習慣于通過正當渠道發表意見,覺得“憑你們幾個人就要拆俺家房子”,對拆遷干部產生抵觸。

  這時,干部們天天去做工作,一天去幾回,對方閉門不見,或者說難聽話,也都忍著。去多了,對方見有誠意,就愿意坐下來談。

  而對那些覺得拆遷政策沒體現自己利益訴求的村民,拆遷干部們就只能使出各自的看家本領,央求同事、同學、朋友,找七大姑八大姨做說服工作。比如,打聽打聽戶主媳婦是哪村的,看能不能找到同鄉吹吹耳邊風;打聽戶主在哪上過學,約老師出來,吃個飯,訴拆遷工作的苦,請他幫忙遞話;戶主有啥具體困難,在政策范圍內能幫就幫,不能幫就解釋到位,“總有做通工作的一天。”

  新聞1+1

  加蓋問題 考驗城市管理者的水平

  若從2003年9月鄭州市政府將城中村改造提上議程算起,鄭州城中村改造已經走過了十年征途。加蓋問題,也一直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工作水平。

  觀點1

  嚴格按規行事

  鄭州大學社會學教授張明鎖認為,個別被拆遷人利用拆遷房屋補貼的漏洞, 為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政府部門對拆遷問題的處理也存在缺憾,“本意是為群眾好,但卻被一部分人利用,這時相關部門就應該反思,更加嚴格地遵照政策法規行事,最大限度壓縮不良行為滋生的空間。”

  觀點2

  調整補償辦法

  在《農村房屋拆遷突出問題與對策分析》一文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楊佳良、李錄堂建議,應當下調房屋補貼額度,使其低于建房成本;同時適當提高宅基地地價補貼標準, 使宅基地補貼和房屋補貼之和高于原標準。這樣,被拆遷人加蓋房屋賠本,而無論加蓋與否,宅基地補償始終不變,他們就沒有動力加蓋房屋。

  觀點3

  以土地換社保

  上述文章中還提到,政府還應努力為被拆遷居民構筑科學合理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以土地換社保的保障機制, 對于拆遷失地農戶應納入城鎮社保體系,對其養老、 醫療、 失業等方面給予合理保障,讓他們免除后顧之憂。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